分享

莫把眩晕都当颈椎病---耳石症的解说及治疗!

 陌璃馆 2013-03-06
莫把眩晕都当颈椎病---耳石症的解说及治疗!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医学上“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那么,人的耳朵里怎么会有石头呢?耳石在人体中又起什么样的作用呢?科学研究证实,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内耳分化出两个囊,即球囊和椭圆囊,因其结构上有“耳石”故名为“耳石器”,主要功能在于感知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刺激,以保持人体在静动态下的姿势及运动平衡。耳石器内有感觉细胞的聚集区—囊斑,囊斑表面有一层耳石膜,耳石膜上粘附着许多碳酸钙样的结晶,即为耳石,这就像一块蛋糕上涂着奶油,奶油上又洒满了巧克力豆一样,那么这些奶油就如耳石膜,巧克力豆就像耳石。 图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也就有可能进入平素无耳石存在的半规管里面并沉伏下来,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疾病症状

“耳石症”主要表现:当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为主的眩晕。常在晨起、夜卧、床上左右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突发出现,甚至有的在美容,在医院做B超或CT时突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幼儿及儿童却极为罕见,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石脱落会引起眩晕,正常人的平衡功能是由视觉系统、本体感受器和前庭感受器组成的,耳朵里面的前庭感受器是负责平衡的主要器官。内耳感受人体的位置以及运动变化,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大脑。如果一旦出现问题,错误的信息输送到大脑,患者就会感觉天旋地转,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眩晕。“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耳石脱落会引起眩晕,正常人的平衡功能是由视觉系统、本体感受器和前庭感受器组成的,耳朵里面的前庭感受器是负责平衡的主要器官。

      内耳感受人体的位置以及运动变化,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大脑。如果一旦出现问题,错误的信息输送到大脑,患者就会感觉天旋地转,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眩晕。“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有时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

   “耳石症”因事发突然,除眩晕症状外还会给机体带来惊恐、头懵、不敢行走转头、不敢卧睡等,给患者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单纯的耳石症对病人无生命危险,其治疗效果也相当肯定,复发者很少或有个体差异,不必过于担忧。

眩晕特点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3)适应性(易疲劳性):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诱发因素

     目前BPPV的发病因素仍不明确,可为一孤立的特发症状,亦可能由下列因素引发:

      1)耳石病: 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时,椭圆囊囊斑发生变性,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再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三种半规管均可受累,其中后半规管最多。

      2)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椭圆囊囊斑上的胶质膜因营养障碍而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

      3)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如“挥鞭样损伤”可致本病;某些中耳手术如镫骨手术时,可因局部压力或镫骨足板镶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脱而致本病发生。

     4)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缓解期、外淋巴瘘、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均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而致发病。

     5)骨质疏松症 :国外研究中老年女性BPPV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而正常对照组仅为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与BBPV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其致病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主要是耳石复位,其有著名的Epley和Roll复位法,即通过手法人为地改变内耳半规管的空间位置,把耳石从半规管中“驱赶”出来,回到耳石器中。复位后患者一般在3-5天内应避免头部剧烈昂头和低头运动、避免患侧卧位,睡觉时头位也应适当抬高20度左右。

      首先耳石症不是梅尼埃病,正规的的名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体位有关,并且眩晕的持续时间短,几秒钟到几分钟,只有手法复位,用药效果不好。梅尼埃病与体位无关。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在这里坚决反对药物治疗

简单治疗方法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

  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层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梅尼尔病”。有人多个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目前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加强耳石症的教育。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

  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

  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疾病分类

  老年病科

疾病描述

  位置性眩晕分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两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是在某一特定头位时,激发伴随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但不伴有耳鸣、耳聋等耳宣传员症状。

临床体征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疾病病因

 主要病因就是头部外伤、病毒感染和内耳循环障碍。疲劳过度。年龄大了,人上岁数了 主要是由于耳石器异位所引起,也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耳石病

  迷路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及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中。

  2、外伤

  颅脑外伤,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颈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引起的内耳循环障碍,特别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天及数周,或头部加速减速运动时所致的外伤。

  3、耳部疾病

  如中耳及乳突感染、迷路炎后,梅尼埃病缓解期,前庭神经炎、突聋。

诊断检查

  临床检查

  1、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

  应为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

  2、听力学检查

  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

  3、姿势图检查

  无特异性诊断患者临床表现为在某种体位和头位时突然发作眩晕并出现眼震,伴有轻度自主神经症状,但不伴有耳聋、耳鸣等耳蜗症状。位置性、变位性实验出现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数秒至30s,连续检查时有习服现象。冷热实验多为正常。

治疗方案

  治疗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可自愈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故应尽可能地治疗。

  1、心理治疗

  指出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的后遗症,以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2、体位和头位

  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

  3、抗眩晕药

  桂利嗪或氟桂利嗪等有一定效果,也可加服血管扩大剂及西地泮类药物。

  4、前庭习服疗法

  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有一定的疗效。

  5、体位疗法

  指导病人闭眼,从坐位到侧卧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s后再向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每3h进行一次,通常7—10g症状可消失。

  6、手法耳石复位

  目的是使沉积在后半规管的耳石复位。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手法不同。

  7、手术疗法

  如上述疗法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4%多卡因和链霉素鼓室内注射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单侧病变且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或丧失者。

用药安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本病极为常见,在眩晕病人中占18%。

检查模式

耳石功能检查仪的设计与临床初步应用

     为了解内耳耳石器椭圆囊功能,设计制作主观垂直视觉(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检查仪,建立正常值,并在临床初步应用,在研制完成SVV检查仪后,在22例健康成人中建立SVV的正常值,并在临床用于患者检查。分别观察左、右眼和双眼SVV的正常值。发现左、右和双眼检查差别不显著,采用单眼和双眼检查均可,但双眼检查较为便捷。正常值范围为±2°;不论单眼或双眼观,调整后眼位有向右偏斜的倾向。上述结果说明SVV检查仪结果稳定、可靠,至少适用于椭圆囊病变急性期。推荐双眼检查模式。

疾病须知

翻身转头致头晕警惕耳石症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眩晕病人,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坐起以及晚上睡觉躺下的时候,或者在半夜向一侧翻身的时候,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这时患者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哪怕只是做抬头、低头的动作也会诱发眩晕。很多这样的病例都会被诊断为颈椎病。其实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十有八九是由于耳朵的问题所引起,这种耳朵的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

  这种病名听起来似乎非常陌生,其实它是发病率最高的眩晕性疾病,只是一直都不为大家所知。法国的资料显示大约34%的眩晕患者都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美国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的耳石症发作。在省医耳鼻喉科的眩晕门诊中,至少50%的患者都是患有这种疾病,足可见该病的发病率之高。

  为什么耳朵的疾病可以引起眩晕呢?原来我们耳朵的最深的部分———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而且负责平衡功能。内耳感受人体的位置以及运动变化,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大脑。如果一旦内耳出现问题,错误的信息输送到大脑,患者就会感觉天旋地转或者摇摇晃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眩晕。

  在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都有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称为囊斑。它的表面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我们称其为耳石。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老年性的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椭圆囊的囊斑发生蜕变,导致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天旋地转

  另外,在内耳中,负责平衡的结构还有三个呈半圆形的半规管,它们同椭圆囊相通。半规管上感受平衡和运动的结构像一个小山嵴,所以称为壶腹嵴,主要是感受旋转角速度。当耳石脱落以后,有可能掉到半规管内,甚至嵌顿在壶腹嵴上,这时如果患者坐起、躺下或者翻身转头的时候,耳石的移动就会刺激壶腹嵴,产生剧烈的天旋地转。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比较简单方便,主要是进行位置性眼震的激发试验。医生根据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和患者的眼球的旋转性的转动,可以确定疾病以及确定耳石脱落坠入的半规管。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法复位。根据半规管的走形,临床上设计了一套头位旋转的方法,目的就是把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到椭圆囊中,从而治愈这种疾病。患者即时复发,也可以多次复位。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莫把眩晕当颈椎病

  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由于多在头位变动的时候产生,而且现在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多,而且这种疾病是老年人多发,所以很多患者一拍颈椎片都有问题,就容易简单地把这种眩晕和颈椎病画上等号,导致误诊,治疗上也就没有办法有的放矢。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很多患者出现眩晕,首先都考虑是神经科的问题,实际上,据统计,70%~80%的眩晕都是由于耳朵原因导致的。耳朵引起的眩晕疾病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外,还有梅尼埃病(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耳水不平衡)、前庭神经元炎、中耳炎导致的迷路炎等等,所以眩晕患者一定要到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附加】

翻身转头致头晕警惕耳石症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眩晕病人,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坐起以及晚上睡觉躺下的时候,或者在半夜向一侧翻身的时候,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这时患者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哪怕只是做抬头、低头的动作也会诱发眩晕。很多这样的病例都会被诊断为颈椎病。其实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十有八九是由于耳朵的问题所引起,这种耳朵的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

  这种病名听起来似乎非常陌生,其实它是发病率最高的眩晕性疾病,只是一直都不为大家所知。法国的资料显示大约34%的眩晕患者都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美国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的耳石症发作。在省医耳鼻喉科的眩晕门诊中,至少50%的患者都是患有这种疾病,足可见该病的发病率之高。

  为什么耳朵的疾病可以引起眩晕呢?原来我们耳朵的最深的部分———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而且负责平衡功能。内耳感受人体的位置以及运动变化,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大脑。如果一旦内耳出现问题,错误的信息输送到大脑,患者就会感觉天旋地转或者摇摇晃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眩晕。

  在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都有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称为囊斑。它的表面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我们称其为耳石。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老年性的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椭圆囊的囊斑发生蜕变,导致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天旋地转

  另外,在内耳中,负责平衡的结构还有三个呈半圆形的半规管,它们同椭圆囊相通。半规管上感受平衡和运动的结构像一个小山嵴,所以称为壶腹嵴,主要是感受旋转角速度。当耳石脱落以后,有可能掉到半规管内,甚至嵌顿在壶腹嵴上,这时如果患者坐起、躺下或者翻身转头的时候,耳石的移动就会刺激壶腹嵴,产生剧烈的天旋地转。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比较简单方便,主要是进行位置性眼震的激发试验。医生根据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和患者的眼球的旋转性的转动,可以确定疾病以及确定耳石脱落坠入的半规管。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法复位。根据半规管的走形,临床上设计了一套头位旋转的方法,目的就是把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到椭圆囊中,从而治愈这种疾病。患者即时复发,也可以多次复位。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莫把眩晕当颈椎病

  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由于多在头位变动的时候产生,而且现在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多,而且这种疾病是老年人多发,所以很多患者一拍颈椎片都有问题,就容易简单地把这种眩晕和颈椎病画上等号,导致误诊,治疗上也就没有办法有的放矢。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很多患者出现眩晕,首先都考虑是神经科的问题,实际上,据统计,70%~80%的眩晕都是由于耳朵原因导致的。耳朵引起的眩晕疾病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外,还有梅尼埃病(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耳水不平衡)、前庭神经元炎、中耳炎导致的迷路炎等等,所以眩晕患者一定要到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