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费厄泼赖 2013-03-06

 

开头四式

 

过去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文章开头要引人注目,先声夺人。比如金代人杨载说,文章开头,“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杜牧《阿房宫赋》开篇十二个字即不同凡响,“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气概非凡,如泰山拔地,突兀峥嵘。这四组三字句总领全文,概括了秦王统一中国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且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遥相呼应。

为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的时候写的。那时他经常到琅琊山去玩,和琅琊寺里的和尚智仙成了好朋友,这位当家和尚就专门为他在游山的路旁盖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起名叫“醉翁亭”,并且写下文章《醉翁亭记》。

文章写好以后,他抄了六份,让手下差役把文章分贴到各个城门口,目的是让过路人帮助修改。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过路樵夫对欧阳修说:“大人,你那篇文章,我听差役读了,句句讲的是实情,就是开头太嗦了!”为了让老头提出具体意见,欧阳修又把开头背诵了一遍:“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刚念到此,樵夫把手一扬说:“停,毛病就在这儿。大人,你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吗?站在南天门上,什么乌龙山、大丰山、花山、白米山,一转身就全都看见了,四周都是山!”欧阳修听了恍然大悟,当即将文章改为:“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然后念给樵夫听,樵夫满意地说:“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好,不嗦了。”

清代文章家唐彪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佳作。精彩的开头,往往迅速赢得读者的青睐和好感。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同学的开头入题太慢,往往写到200字左右文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在800字的应试文中,这种开头方式是最为低效的。还有一部分同学的开头,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和冲击力,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如何写出精彩的“凤头”?

 

一、直入式

直起就是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这种开头能直奔主题,不蔓不枝,使主旨显豁,我们特别提倡一句话开头。一句话开头,往往便捷快当,迅速入题。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

如吴晗《谈骨气》的开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如此下笔,开篇明义,峭拔不俗。再如苏洵《六国论》的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议论文开头能以便捷取胜,记叙文也可以以简洁形成冲击,如下面这些文章的开头:

“今天,你伤了我的心!”(刘墉《爱的礼物》)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腾得快疯掉了。”(方冠晴《用爱倾听》)

“那一年冬天,雪下得勤,满世界的白晃痛了我的眼睛。”(张丽钧《生命礼花》)

“外婆的针钱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李汉荣《外婆的手纹》)

那个院子自从没有了他们的声音,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空旷和寂寞。(张蛰《空荡荡的院子》

“又一次坐下来,在青山秀水之间,看整个泡茶的过程。”(朱以撒《指腕之间》)

二、引言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如《张弛有度》一文的开头: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张弛有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欣赏这样有弹性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了,富有底蕴。再如201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的开头: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三、逆起式

逆起,就是“反其意而说之”,从事理的反面先说起。由对立观点、现象切入主题,揭示矛盾,对比鲜明,既跌宕曲折,又发人深省。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的开头: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下一句紧接着就发生了逆转:“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再如培根的《论友谊》,开头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有所解释后,才转入正题。这倒不是故意兜圈子,从孤独说起,更见友谊可贵。

下面是余杰《静穆》一文的开头:

这几年来,文化界很爱引用巴赫金的一句名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因为“众生喧哗”是我们真切的感觉。在夜的深处,我们常常被那风吹窗玻璃的哗哗声惊醒,我们的心中也时时响起阵阵并不和谐的噪音。

欲谈“静穆”,余杰却先谈喧哗,因为“静穆”的意义体现在它对“喧哗”的对比中,这样的开头富有思维的张力。

再如下面两篇文章的开头:

“客居京城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静。(吴越《北京声音》)

“我一直恨父亲。”(江慧妍《夕阳爱情》)

“将军不流泪。”(刘建超《将军泪》)

逆起式,还可以先写结果,后交代原因,如唐代诗人王维《观猎》的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按正常的叙述方式,应该是“将军猎渭城,风劲角弓鸣”。先交代人物、事由和地点——“将军猎渭城”,然后再描述由此而产生的结果——“风劲角弓鸣”。但现在却是先说结果再交代事由,

四、叙例式

这种开头的特点是,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然后自然引出主旨。如《过犹不及》一文的开头:

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一个叫桀米扬的人做汤鲜美无比,受到了客人的好评。一次,他又用拿手好汤招待客人。在他的力劝下,客人把汤直灌到嗓子眼。可这位桀米扬先生还是无休止地劝客人再喝一盆,客人吓得只好逃走。

故事的简叙与主旨的引出衔接自然。再如《溯源》一文的开头: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

 

文章开头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比兴式等。但不管选择哪种开头方式,都要讲求合适的原则。只有与文章主旨高度切合,才是最好的开头方式!开头要应迅速入题,最好能有入题句或主旨句!再者,如果开头在语言表达上多一些冲击力,就更好了!

 

【巩固练习】

1.在你读过的文章中,你最欣赏怎样的开头?请精心挑选三个,写在讲义背面的左半部分,先写题目,再写开头。

2.请自选你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开头,作文可附在这张讲义后,并运用所学方法,改写一个富有冲击力的开头,写在讲义背面。

 

 

 

结尾五招

 

苏轼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也。”文章如何安排结尾,看了这段文字,也该心里有数了。顺其自然,是一种最好的结尾方式。

人们常用“明眸善睐第一笑”来形容“凤头”的动人魅力,其实精彩的“豹尾”同样能赢得妩媚的回眸一笑。为了让明眸再回首,产生“临去秋波那一转”的流连,我们可这样运用这样的结尾方式。

 

第一招、呼应前文,重章复沓

有一种结尾方式,很常用也很有用,那就是,到收尾时,看看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是作文最实用的收尾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郭沫若先生在《白鹭》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再次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用这个奇特的比喻开篇,又用具体化了的“散文诗”作为结尾,首尾圆合,圆满地表现出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达到了赞颂白鹭美的目的。

与一句话开头相呼应的,是一句话结尾方式。如下例:

我敢说:我的沉默对得起我的良心!(2008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大多数》)

第二招、借用名言,深化主旨

一位考生以“忙宜有度”为题,表达出“忙也应‘内紧外松’,切勿忙得疲于奔命,才能使合理的忙持之以恒”的主旨,颇有新意。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让忙碌的人们在忙中反思,忙中积累,忙中锤炼,从而持久高效地忙,忙出一片璀璨夺目的天地!

作者以一句颇具哲理的古训,归纳全文,拓展了文章的意蕴。再如下面的结尾语段也都是引言式的成功范例:

1.惠特曼说:哪儿有水,哪儿有地,哪儿就有青草。我想说:哪儿有恰当的忧,哪儿有真正的爱,哪儿就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愿《斗妈大全》之类的书能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2012年江苏满分作文《忧与爱》)

2.对待旧书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诗人于坚说过:“遥远和旧这两个词一旦消失,那么世界的末日也就来临了。”我们大概无法最终拯救二手书店的命运,但如果它们能够存活下来,我愿意在每一个炎火夏日的傍晚走进那爿昏黑的旧书店。(李琬《旧书》)

3.艾森豪威尔曾在1957年连任美国总统时发表演讲说:“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也许,当人们不断重温脸皮发烫的感觉时,整个人类的光明也就不远了吧!(顾雨桐《脸红》)

第三招、腾挪跌宕,再攀高度

刘鹗在《明湖居听书》中描写王小玉的声音有一个经典语段: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为文贵曲,如果能到文章收尾时,仍能腾挪跌宕,翻出新意来,就能更见功力。比如《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一文,文章主体部分批判了那种跟风随流的恶俗现象,但到了篇末,作者却文笔陡转: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固然要不得,应该受到谴责,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毕竟不是首恶。我们应该首先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且在那里大动特动的和尚。否则,不但有欠公允,而且可能于事无补。

至于有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大和尚,却也在那大嚷大叫,批什么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更应该加以揭露,还他一个本相。

结尾处轻轻一转,往往能带来“柳暗花明”的欣喜和彻悟,请欣赏下面结尾的转折艺术:

1.江南小镇,原来就在我心底。(《江南小镇》)

2.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王开岭《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3.“其实,真正该脸红的应该是那些不懂得真情、不爱惜真情的人。只可惜,他们却总是不会脸红。”(季碧珺《脸红》)

4.不禁想起《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进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但我想,如果一个民族只知关注“地下”而不去仰望“高处”,也就只能让精神永远匍匐于大地了。(《百姓的脑袋,何时成了他人的钱袋?》)

第四招、营造意境,留有余味

好的结尾往往如余音绕梁,给人留有无穷的余味。如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的结尾:“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再看下面两篇满分作文的结尾:

把网撒开吧,只默默等待鱼儿长大,用这样的情怀不仅拥抱艺术,更要拥有生活的每个片段。唯有为那些大美、大爱和大求预设空间,鱼儿才得到活水的滋养。到那时闲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一拉钓竿,一切尽在不言中……(2010年上海满分作文《滋养文化的“活鱼”》)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第五招、推论对策,提出要求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最后写道: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是新宅子。然后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在鲁迅看来,实施“拿来主义”的人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拿来”就会走样,于国无益,于己有害。如此收尾,虑事严谨,意味深长。推论对策,应用于议论文,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与缜密。

 

上面几种结尾方式仅是常用的方式,在运用时不可生搬硬套,要视具体文章灵活选择。要写好结尾,作者必须有全文脉络的强烈的整体感,有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的强烈意识,遣词造句要抒发饱满的激情,从而使结尾蕴含震撼力。

 

 

【巩固练习】

1.在你读过的文章中,你最欣赏怎样的结尾?请精心挑选三个,写在讲义背面的左半部分,先写题目,再写结尾。

2.请自选你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作文可附在这张讲义后,并运用所学方法,改写一个富有冲击力的结尾,写在讲义背面。

 

 

 

议论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1、直入式

纷繁的社会,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法;我要歌颂的,是为他人幸福而忙,为社会进步而忙!

2、比兴式

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人生因忙而精彩》)

3、排比式

2005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落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当卓玛的倩影幻化为王洛宾脑中那遥远的美丽,当灿烂的文明史在余秋雨笔下蜕变成贤者的清泪,当完美的倾城之恋替换为张爱玲郁郁寡欢的一生,当一颗仁爱的心成为巴金眼中现实的虚幻,近处的瑕疵遥远的美丽,便如明月般照亮人的心地。《近处的瑕疵,远处的美丽》

4、引言式

    每一条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席慕容如是说。冥冥之中,不得这样透出些许的无奈,但我读出来的更多的是理性的光辉和安心。(2005年北京佳作《安于心》)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张扬与内敛 》)

5、叙例式

我常常被那个叫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水尾生抱树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心灵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捍卫它。我从它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有篇《宽容的力量》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位老妇人在她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她给丈夫列出了十条缺点,并向自己承诺,如丈夫犯了其中的任何一条,自己都原谅他。有人问是哪十条,她回答:'老实说,我从未把这十条缺点具体列出。每当他犯了错,我都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十条中的一条。'"

6、反笔式

    对于宝贵而短暂的人生,世人有很多生动的比喻:人生是一次旅游;人生是一次探险;人生是一场比赛;人生是一幕演出。然而,我最欣赏的是比尔·盖茨的人生观,他说: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在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