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过的情感让我后悔一辈子

 灵魂出窍KKK 2013-03-06

博友留言:

木子李:

     我今年26岁,18岁时认识大我5岁的男孩,那是我的初恋。他不是我们小女孩喜欢的帅气男孩,但他的平易近人,和谒可亲让我感觉很舒服。那时我上中专,他读大学,我们交往了8个月,我把第一次给了他。在一起时间长了没感觉,我提出的分手,但他一直没同意,我脾气很犟,所以一直缰着。
    一年后我去外地实习,再一年后他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也许年轻,我没太多伤心,也没太多留恋,后来他找到了我工作单位的电话,开始我很冷漠,但经过几个月的电话,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讨厌他。那段日子不在父母身边,他的电话给了我很多安慰,不开心的事我会和他讲,他就像一个朋友,一个知已。
    因为距离,我们几年只见过三次面,但感觉从不陌生。他在网上也暗示我去他那里,也暗示过想和我在一起,但他没明说,我也就没回应。就在去年年底,他回来看父母,我们约在一起吃饭,我们说好见面每个人要说一件对方意想不到的事。他小心翼翼地跟我说他结婚了,他眼里含着泪光,从他的言语中我听出了他对这段婚姻的无奈与责任,当时我想表现的很从容,可自他话音落,我的眼泪也跟着出来了,那一天我们都哭了,我也说我结婚了,我的表达方式很轻松。
    也许女人都很自私,觉得从此失去了一个真正能从心底关心我的人,所以直到他走那天我也没去见他,我收到他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他说我让他很失望,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他,下一次见又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他那里知道那段日子我是怎么过来的。他就这样走了,那一个月,我的城市特别冷,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月的雪,我的心也特别的凉。
    他走后我每天都会查看信箱有没有他的信,但一直都没有,直到三周后,他在信里说是因为休假时间长,回去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这么久才给我写信,并再次问我到底有没有结婚,这一次我说了谎,我说没结,也许我们彼此自认为很了解对方,所以他相信了。我们依旧像往常一样保持着联系,我没有和他说我内心真正的伤心,内心的沉重只有自己知道。在我结婚1周年前一天我给他写邮件,说明天我就结婚了,因为曾经他说过,要我在结婚前一天告诉他,不要提前,因为他会伤心,这一次我好像又骗了他,但他也信我,给我回了长长的一封信,结尾祝我幸福。现在我们也是每周至少会有一次通信,遇到他工作不忙的时候,也许两封三封都会有,在邮件里我还是会不经意间提及从前,他经常也会劝导我从中走出,时间一长,我更加伤心,明知道一切都不再可能,但我仍快乐不起来。他妻子是个很小心眼的女人,他的责任心特别强,他也不会对不起她,他不会在家给我写信,只会在公司忙里抽闲,我心里有时有一种罪恶感,我们这样的联系会不会给他妻子带来伤害,会不会让他有压力,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猜测,但我不想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才来想这些,我想让他过得幸福。他曾经说我们要做最好最好的朋友,要做知己,现在他也这样说。
    我需要平静一下,我也试图告诉自己不要上网,不要看信箱,不要在他可能出现的地方寻找他的足迹,但我只坚持了几天,我觉得他和一般男人不一样,他是真诚的,是善良的,因为他有一颗纯净红色的心。我不知道现在可不可以再和他联系,我害怕走不出,怕处理不够好,怕他看低我,怕他扮演一个好心人的角色来安慰我可怜我。我也不知道我和他以后会怎样,我们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做最好最好的知己吗?我很迷茫,既怕失去他,又怕不能轻松的相处下去。
点评:
    虽然你骨子里不愿意承认你们之间的“情人”关系,但是你的行为思想已经把你们的关系定位为不打折扣的“情人”,而你的世界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你需要有一个人在精神上给予你很大的支持和动力,你总会幻想某些剧情里的热恋能在你身上演绎,然而,你又是一个注重声誉和很要面子的女人,所以你恐惧你们的地下情感会有一天暴露。
    既然在适合恋爱的时节你们都无情的错过了对方,就充分证明你们在一起并不合适,正应验了当今流行的一句话“你爱上的不是他,是寂寞”,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未必会选择他。
    你的理智注定你将不是一个做情人的胚子,而你的多情以及距离给予你们的特殊爱恋又注定你们之间不能只有超友谊关系,既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那就从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在他可能出现的虚幻世界消失,你的确需要让你的心继续沉淀。
    人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没必要把这份回忆在现实生活中继续演绎,既然你们之间没有结果,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克制的去放弃?
    你应该知道你自己现在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承认它并改观它是你最佳的选择,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