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故事学中药——肉桂,七叶一枝花,夏枯草、辛夷,三七,芦根,益母草,山药、山楂,仙鹤草,艾,白花蛇舌草,

 坚强人的力量 2013-03-06



5、桂枝Cinnamomum cassia Presl.樟科

相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抚琴吟唱自编的《梧叶落》时,忽感咽喉疼痛,饮漱难下,遂用大量清热泻火之药,症状才得以缓和,但药停即发。后另请一名医,见其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六脉沉细,乃开肉桂一斤。药店老板对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罢处方,不禁冷笑:喉间肿痛溃烂,乃大热之症,岂能食辛温之肉桂?便不予捡药,侍人只得空手而归。西施道:此人医术高明,当无戏言。眼下别无他法,先用少量试之。

西施先嚼一小块肉桂,感觉香甜可口,嚼完半斤,疼痛消失,进食无碍,大喜。药店老板闻讯,专程求教名医。名医答曰:“西施之患,乃虚寒阴火之喉疾,非用引火归元之法不能治也。”

肉桂用于治喉间痈疮,属特殊情况。但它确有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之功。肉桂中含有桂皮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附子、肉桂复方对肾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所含桂皮油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尤佳。外敷可治胃痛,胃肠胀气等;内服可用健胃和驱风剂。

【别名】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桂皮(《本草述》)、肉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有官桂、企边桂、板桂与桂心之分。

【形态】常绿小乔木。树皮灰褐色,芳香。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

【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

【炮制】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

【性味】辛甘,热,

【归经】入肾、脾,膀胱经、入手足少阴经。

【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选方】

①治肾气虚乏,下元惫冷,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脚气上冲,少腹不仁;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等证: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桂枝(去粗皮)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金匮》肾气丸)

②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溲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及真阳不足之神疲气怯,心跳不宁,四体不收,阳衰无子等证: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桂枝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上药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景岳全书》右归丸)

③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甘草(锉,长寸)三十斤,干姜(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四两,桂枝(去粗皮,炙)四斤。上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不计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得。(《普济方》引三宜汤)

④治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桂心一两,高良姜一两(锉),当归一两(锉,微炒),草豆蔻一两半(去皮),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炒)令香熟),人参一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方》桂心散)

⑤治久寒积冷,心腹污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茇、桂枝各四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已寒丸)

⑥治九种心痛,妨闷:桂心半两。末,以酒一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圣惠方》)

⑦治濡泻水利久不止:桂枝(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赤石脂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报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服。(《圣济总录》桂附丸)

⑧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桂心四两,生姜三两,吴茱萸二两。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姚僧坦集验方》柱心汤)

⑨治奔豚疝瘕冲筑:桂枝、干姜、小茴香各五钱,牡丹皮、木香、槟榔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⑩治真寒腰痛,六脉弦紧,口舌青,阴囊缩,身战栗:桂枝三钱,附子三、四钱(急则用生附子),杜仲二钱,热服。(《会约医镜》桂附杜仲汤)

⑾治产后腹中瘕痛:桂枝(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⑿治产后馀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桂心、甘草各二两,白蜜一升,干姜二两,当归三两,赤石脂十两(绵裹),附子一两(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汤)

⒀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普济方》桂连丸)

⒁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桂枝(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烂,丸如绿豆大,温汤送下,日三服。(《万病回春》桂肝丸)

⒂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熟地一两,桂枝一钱(去粗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⒃治打扑伤破,腹中有瘀血:桂心、当归各二两,蒲黄一升。上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方》)

⒄治虚寒阴火之喉痛、喉痹:桂枝、干姜、甘草各五分。各研极细未,滚水冲淖,将碗顿于滚水内,再淖,慢以咽下。但先以鹅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药更效。(《外科全生集》杜姜汤)



6.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百合科

七叶一枝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向来被誉为蛇伤痈疽圣药。

据传,这味草药的名字缘于一则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日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草丛中忽然窜出一条毒蛇,还未及躲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不一会儿,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

说来也巧,这时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脚踏彩云来天目山天池里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见山,便动了恻隐同情之心,她们将他围成一圈,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罗帕盖在他的伤口四面。更巧的是,王母娘娘这时也驾祥云到此,看到了青年、伤口和女儿们的罗帕,明白了一切,于是随手拔下头上的碧玉簪,放在7块罗帕的中央。

或许是伤口得到了罗帕和碧玉簪的仙气,蛇毒很快就消散了,沈见山竟徐徐清醒过来。清醒后的一瞬间,他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7片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他惊呆了,仿佛刚做了一场梦,又看看自己的小腿,了无伤痕。最后他想明白了,是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伤。

于是,下山后,他给村民们反复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异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们推测说,这药草蕴含有仙气,能克蛇毒妖魔云云,故而每遇有蛇咬伤患者,都采挖此药,并获神效。当大家好奇地询问药草的名字时,沈见山想了想说:“七叶一支花。”

 




 

【别名】重楼、灯台七、铁灯台、蚤休、草河车。

【来源】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isi FranchHara或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 Franch.Hand. -Mazz.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叶58片轮生于茎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7cm,宽2.55cm。花梗从茎顶抽出,通常比叶长,顶生一花;雄蕊810,花药长1.22cm。蒴果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应用,治热毒疮疡;与鬼针草等同用,治毒蛇咬伤。用于癌肿,常与石见穿、半枝莲、夏枯草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




7.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唇形科

 

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忧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这年夏天,茂松的父亲不远千里寻找神农,希望救治。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百花艳丽,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

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药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生按按方服之,不久病愈。

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可入肺、肝二经,具有清热散结,清肝明目之攻效。对肝气郁结所致瘰疬,用疏肝解郁的药物,配合夏枯草清热散结,效果极佳。据现代医药研究,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抗多种细菌的作用,常用来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高血压等病。




 

【别名】夕句、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麦穗夏枯草(《滇南本草》),铁色草(《纲目》)、棒槌草(《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夏季当果穗半枯时噪下,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方形,高约30cm,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近基部的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苞片肾形,花萼唇形,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雄蕊42强。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选方】

①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盅,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②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③治肝虚眼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⑤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⑥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⑦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钓钩藤一钱。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⑧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⑨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⑩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一两,半枝莲五钱;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半。水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⑾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8. 辛夷Magnolia biondii Pamp、M. denudate Desr., M. sprengeri Pamp,木兰科

从前,有一位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有用。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他的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他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 “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人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 “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辛夷具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的功能,用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为鼻渊头痛要药。 



 

【别名】辛矧、侯桃、房木(《本经》),迎春(《本草拾遗》),木笔花(《蜀本草》)。

【来源】为木兰科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 Pamp 、玉兰Magnolia denudate Desr.和武当玉兰 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一般在早春花蕾未放时采摘,剪去枝梗,干燥即可。

【形态】(略)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湖北等地。

【炮制】拣净枝梗杂质,捣碎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选方】

①治鼻渊: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济生方》苍耳散)

②治鼻炎、鼻窦炎:㈠辛夷三钱,鸡蛋三个。同煮,吃蛋饮汤。(《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㈡辛夷四份,鹅不食草一份。用水浸泡48小时后蒸馏,取芳香水,滴鼻。(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③治鼻漏,鼻孔中长出一块:辛夷(去毛)、桑白皮(蜜炙)各四两,栀子一两,枳实、桔梗、白芷各二两。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淡萝卜汤调服。(《疡医大全》)

④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芎藭各-两,细辛(去苗)七钱半,木通半两。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塞鼻中,湿则易之。五,七日瘥。(《证治准绳》芎藭散)

⑤治鼻塞不知香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梅氏验方新编》)

⑥治鼻内作胀或生疮(此系酒毒者多):辛夷一两,川黄连五钱,连翘二两。俱微炒,研为末。每饭后服三钱,白汤下。(《缪氏方选》)

⑦治头面肿痒如虫行(此属风痰):辛夷一两,白附子、半夏、天花粉、白芷、僵蚕、玄参、赤芍各五钱,薄荷八钱。分作十剂服。(《古今医准》)

⑧治头眩昏冒欲呕(此属寒痰):辛夷一两,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各八钱。为末,水泛为丸。每晚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9.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 F. H. Chen ex C. H. Chow,五加科

 

很久以前,有兄弟俩,哥哥继承家传,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出血。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霍然痊愈。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它是祖传的止血草药。后来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药小苗栽在自家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

说来也巧,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吃什么药也不管用,眼看就快死了,打听到弟弟患过类似的病,吃了一种草药治好的,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财主像疯了一样,告到县官那里,弟弟被抓了起来。哥哥得知后,急忙前去申诉,告诉县官,这并不是弟弟的过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确实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生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最强。这件事轰动了十乡百里,渐传渐广,人们也知道了这种草药的采挖时间。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长三至七年的药效最佳。

近代张锡纯认为,三七化瘀解毒之力最优,且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其解毒之力,更能佐生肌药以速于生肌,故于病之剧者加之。

  

【别名】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加科三七的根。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厘米,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等地山坡林阴下。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甘微苦,温,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选方】

治力小任重,努力太过,以致血瘀膈上,常觉短气。若吐血未愈者,多服补药或凉药,或多用诸药炭,强止其血,亦可有此病,皆宜服此药化之:三七(二钱,捣细),鸦胆子(四十粒,去皮)。上药二味,开水送服,日两次。凡服鸭蛋子,不可嚼破,若嚼破即味苦不能下咽,强下咽亦多呕出。(《医学衷中参西录》化瘀理膈丹

治吐血,衄血:三七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治赤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濒湖集简方》)

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濒湖集简方》)

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濒湖集简方》)

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濒湖集简方》)

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兽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备注】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



10. 芦根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禾本科

从前,在江南山区,有个开生药铺的老板。由于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这么一家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一天,有家穷人的孩子发高烧,病很重。穷人来到药铺一问,药铺老板说退热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人吃不起呀!”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孩子痛哭。

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发高烧,家里又穷得买不起那位药铺老板的药,便说:“退热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穷人急问:“什么药?” “你到塘边挖些芦根回来吃。” “芦根也能治病?”“准行。”

穷人急忙到水塘边上,挖了一些鲜芦根。回家煎好给孩子灌下去,9、孩子果然退了热。穷人十分高兴,就跟讨饭的叫花子交了朋友。从此,这里的人们发高烧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家药铺了。芦根成了一味不花钱的中药。

芦根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作用,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逆及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等病证。此外,芦根还有利尿与透疹作用,配伍白茅根、车前子等可治小便短赤、热淋涩涌;配伍薄荷、蝉蜕等治麻疹透发不畅。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菰根、顺江龙、芦柴根、苇子根、芦芽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栽后2年即可采挖。一般在夏、秋季挖起地下茎,除掉泥土,剪去须根,切段,晒干或鲜用。

【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花、果期7-10月。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

【性味】甘;寒。

【归经】肺;胃;膀胱。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解河豚鱼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选方】

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爽者,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温病条辨》五汁饮)

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芦根,锉,水煎服。(《金匮玉函方》不下食方)

治伤寒后呕哕反胃,或干呕不食:生芦根、青竹茹、粳米、生姜,水饮服。 (《千金方》芦根饮子)

治霍乱烦闷:芦根、麦门冬,水煎服。(《千金方》)

解毒方:芦根汁,多饮良,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并解蟹毒。(《千金方》)

治肺热痈脓,芦根、竹茹、生姜汁、粳米、半夏,水煎服。 (《千金方》苇茎汤)

治呕哕不止厥逆方:芦根,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

治霍乱肿胀方:芦根、生姜、橘皮,水煎服。(《太平圣惠方》)



11.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唇形科

相传有一贫妇叫张氏,长期疾病缠身。身边只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张氏的病是孩子出世时,留下的瘀血腹痛之疾,一直未能治愈,以致体质越来越虚弱。

一天,儿子从数十里外请来一位老郎中。老郎中说:“我这方可值白银十两,大米十担。”儿子求医心切,爽快地答道:“钱粮有何为难,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病,钱粮照付不误。”老郎中明知他所说有假,但念他如此孝道,很受感动。太阳西落,老郎中肩扛锄头,身背药篓,悄悄地进了山。儿子便跟着老郎中,只见老郎中挖的草药,叶呈手掌状,开淡红色的小花。他欣喜若狂,暗道:“这不是上山砍柴常见的野草么!”因为无法付药费,他便每天挖这种草煎汤给母亲喝,不出十日,母亲的病果真渐渐好起来。后来人们把这种草叫做“益母草”。

据研究,益母草无论对离体、在位及整体不麻醉动物的子宫皆有兴奋作用,子宫的振幅、收缩率、紧张度,无论已孕或未孕均见增加,持续时间颇久。其水浸剂、花煎剂,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较短。益母草还能兴奋呼吸中枢神经系统。中医研究,益母草性味辛苦、凉。它能调经活血,去瘀生新,益精明目,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等症。 

 

【别名】范(《诗经》),萑(《尔雅》),益母、茺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方形,单一或分枝,高60100cm,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基部叶片略呈圆形,茎中部的叶有短柄,3全裂,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雄蕊42强;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状。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

【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心包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血少者忌服,忌铁器。

【选方】

①治痛经:益母草五钱,元胡索二钱。水煎服。(《闽东本草》)

治闭经:益母草、乌豆,红糖、老酒各一两,炖服,连服一周。(《闽东本草》)

治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无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独行方》)

④治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熟,以暖水少许和,铰取汁,顿服之。(《独行方》)

⑤妇人分娩后服之,助子宫之整复:益母草九钱,当归三钱。水煎,去渣,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产后血运,心气绝:益母草,研,绞汁,服一盏。(《子母秘录》)

⑦治产后恶露不下:益母草,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圣惠方》)

⑧治瘀血块结:益母草一两,水,酒各半煎服。(《闽东本草》)

⑨治尿血:益母草汁(服)一升。(《外台秘要方》)

⑩治肾炎水肿:益母草一两。水煎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疔肿至甚:益母草茎叶,烂捣敷疮上,又绞取汁五合服之,即内消。(《圣惠方》)

⑿治小儿疳痢,痔疾:益母草叶煮粥食之,取汁饮之亦妙。(《食医心镜》)

【备注】白花益母草、细叶益母草、土耳其益母草也亦作益母草入药。



12. 山药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薯蓣科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身患重病,为医治,他带领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广走民间,在一个秋高气爽,晨气沁脾的秋末,神农氏一行行至博昌里(今武陟与温县交界大封镇一带)映入眼帘的绿叶盖地,百花一片的景象,遂叹曰:真乃福仙福地!随后,他命百官撷四样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愈,遂令山、牛、地、菊四官种植,因而名为山药、牛膝、地黄、菊花,这或许是后人所传四大怀药的最早起源。大禹治水民工招之四方,水土不服,泻肚不止,大禹取山药煎汤令民工服之,立愈,功成之日,在博昌里大封功臣,大封地名由此而得。

相传在古代汤阴农村,有一对夫妇,心地不善,这媳妇总盼着婆母早亡,每天给婆母吃的饭就是一碗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婆母浑身无力,卧床不起。这个事儿让村里的一个老中医知道了,这个老中医就想将计就计,有一天就把这一对夫妇叫来以后就给了他们一种药粉,就说你们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给这个婆母吃,我保管她百日以后就死,结果这小两口把这个药粉拿回去以后就照这个方法做了,就和在这个粥里边天天给她婆母吃,结果没想到的是十天以后婆婆就能够起床活动了,百天以后婆婆身体就养的白白胖胖的,后来这个婆婆就在村里边逢人就夸这媳妇对她好啊,再加上老中医的一番调教吧,这一对逆子可以说变成了一对孝子。

还有有一则关于山药能使人滋养强壮的轶闻,说是从前,有一个弱国被强国追打,逃入山中,强国的士兵们把整座山包围起来,等待着山中的人粮草耗尽,出来投降。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强国的士兵以为山中士兵全部饿死了,放松了戒备。然而,一天晚上,山中喊声四起,弱国的士兵个个干劲十足,嘶喊着冲杀了出来,杀得围军一败涂地。传闻这些弱国军困在山中,经高人指点,挖吃山中野生山药,不仅足够裹腹,且能筋骨强健,精力倍增,动作轻捷,故能在突围中一举取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有实邪者忌服。紫芝和二门冬为之使,恶甘逆。

【选方】

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一天服二次。(《普济方))

治诸风眩晕,益精髓,壮脾胃:山药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瘦损无力:山药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或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本草纲目》)

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饮服。(《简便单方》、)

治肿毒初起:用带泥的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湿热虚泄。用山药、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本草纲目》)

【别名】薯蓣、山芋(《本经》),诸署、署豫、玉延(《吴普本草》),山藷(《别录》)。

【来源】为薯蓣科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块茎。

【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圆柱形,垂直生长,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茎细长,蔓性,有棱,光滑无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名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光滑无毛;叶脉79条基出;叶柄细长,长1.53.5cm。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成穗状花序。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期78月。果期910月。藤(山药藤)、珠芽(零余子)亦供药用。

【分布】生山野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

【炮制】山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炒山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片,用麸皮10斤)。

【性味】甘,平,无毒。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

【归经】入肺、脾、肾经。入手、足太阴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13.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蔷薇科

唐代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脘腹胀满,大便泄泻,不思饮食,唐玄宗为此坐卧不安。御医盈庭,名贵药品用尽,贵妃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

深秋,一道士化缘路过皇宫,自荐能为贵妃治病。唐玄宗亲自屈驾前往。道士牵线拿脉,贵妃脉象沉实而滑;视舌,舌上布满厚腻舌苔。道士思忖道:此乃脾胃柔弱,饮食不慎,积滞中脘,御医所用之药,滋补腻滞,实反其道也。于是,挥毫写出:棠球子十枚,红糖15,熬汁饭前饭用,每日三次。然后扬长而去。

唐玄宗将信将疑,谁知用药半月之后,贵妃的病果真痊愈。

棠球子,就是今日所说的山楂。其味甘酸,性微温,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降脂活血之功效。主治肉食积滞、痢疾、腰痛、疝气、肠风。对产后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以及高血脂等效果尤佳。 

照片引自网上。

 

【别名】朹、粱梅(《尔雅》),朹子(《尔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经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实(《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图经》),山里红果(《百一选方》),山里果子(《履巉岩本草》),茅楂(《日用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或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Sieb. et Zucc.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山楂采得后,横切成厚1.53mm的薄片,晒干。商品山楂片称为北山楂;野山楂称为南山楂。

【形态】山楂: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8m,树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条无刺或具稀刺。单叶互生;具托叶;叶柄长24cm;叶片阔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612cm,宽58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9羽状裂片,裂片有尖锐和不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两面脉上均被短柔毛。花1012朵成伞房花序;萼片5,绿色;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梨果球形或圆卵形,直径约2.5cm,深红色,果之顶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花期5月。果期810月。野山楂主要分布于南方,多刺,叶片倒卵形,果小。

【分布】生于河岸的砂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东北南部、华北以至江苏一带。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核。炒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焦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山楂炭: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入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生食过多耗气而损齿。服人参者忌之。

【附方】

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

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本草纲目》)

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方脉正宗》)

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

治肠风下血:山楂(干)研为末,艾汤调下,甚效。(《本草纲目》)

治老人腰痛及腿痛:山楂、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本草纲目》)

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山楂。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百一选方》)

偏坠疝气。用山楂肉、茴香(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本草纲目》)

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痘疹不快。用干山楂研为末,开水送服。疹即出。又方:用山楂五个,酒煎,加水温服。(《本草纲目》)

 

【备注】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的性味与功能主治同山楂。山里红、湖北山楂、辽山楂、云南山楂在一些地区也作山楂用。



14. 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蔷薇科

一年夏天,两个秀才进京赶考。他们生怕误了考期,一路不停赶路,累得体虚气短。一天,两人来到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滩,又渴又饿,却又无处歇脚。一个秀才连劳累带上火,突然鼻孔里流血不止,另一个秀才吓慌了,急忙把携带的旧书撕成条儿,卷成捻儿去塞朋友的鼻孔。可他塞住了鼻子,血又顺着嘴往外流。这个秀才没了主意:这可怎么办呢?” “有点水就好了。” “你让我上哪儿找水去?

正在这时候,唰地一声,有只仙鹤从他们头顶飞过。口鼻冒血的秀才羡慕的张开双臂,喊道: “慢点,借我翅膀用用,让我飞出这鬼地方吧!仙鹤受了惊吓,一张嘴,叼着的一根野草掉落下来。另一个秀才笑捡起来,说:翅膀借不来,先拿它润润嗓子吧。口鼻冒血的秀才忙接过野草放进嘴嚼起来。说也怪,嚼了不大会儿血竟止住了。

两人高兴极了: “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 后来,他俩总算没误了考期,几年过去,都做了官。一天,两人碰在一起,想起荒沙滩的遭遇,都想再找到那种能止血的药草。于是,他俩回想着药草的样子,画出图来,命人照图寻找。就这样找了许多年,最后才把那种药草找到。

这是一种有羽毛样的叶子、秋天开白花的药草,确有收敛止血的功能。它还有补虚、消积、止痢、杀虫的作用。为了纪念送药的仙鹤,他们就给这种药草取名叫仙鹤草了。 

 

【别名】龙牙草、施州龙牙草(《本草图经》),黄龙尾(《滇南本草》),龙头草、寸八节(《分类草药性》),脱力草(《滇南本草图谱》),刀口药、大毛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地仙草(《东北药植志》),蛇倒退(《滇南本草》整理本),泻痢草、黄花仔、异风颈草(《闽东草药》),群兰败毒草(山东),狼牙草(辽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全草。夏、秋间,在枝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全草,除净泥土,晒干。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被白色长柔毛,上部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柄:托叶2,斜卵形;小叶片39,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6cm,宽0.63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有时稍斜,边缘具锐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其间夹杂数对小形叶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窄细,长1020cm;花有短梗;花萼筒状;花瓣5,黄色;瘦果,包于具钩的宿存花萼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广东、河北、山东、湖南、云南等地亦产。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

【炮制】除去杂质残根,洗净,润透,切断,晒干。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入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健胃。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选方】

治肺痨咯血:将鲜仙鹤草一两(干者,六钱)捣烂,加冷开水搅拌,榨取液汁,再加入白糖一两,一次服用。(《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吐血:仙鹤草、鹿衔草、麦瓶草。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治鼻血及大便下血:仙鹤草、蒲黄、茅草根、大蓟。煎服。(《四川中药志》)

治赤白痢及咯血、吐血:仙鹤草三钱至六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治月经不调,有时腰痛、发热。气胀之症:仙鹤草二钱,杭芍三钱,川芎一钱五分,香附一钱,红花二分,水煎,点酒服。如经血紫黑,加苏木、黄芩;腹痛加延胡索、小茴香。(《滇南本草》)

治赤白带或兼白浊:仙鹤草三钱,陆英根一钱,灰毛果莓根二钱。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治贫血衰弱,精力痿顿(民间治脱力劳伤):仙鹤草一两,红枣十个。水煎,一日数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治小儿疰夏:仙鹤草五钱,红枣七粒,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治疟疾,每日发作,胸腹饱胀:仙鹤草三钱,研成细末,于发疟前用烧酒吞服,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过敏性紫癜:仙鹤草三两,生龟版一两,枸杞根、地榆炭各二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治痈疽结毒:鲜仙鹤草四两,地瓜酒半斤,冲开水,炖,饭后服。初起者服三、四剂能化解,若已成脓,连服十余剂,能消炎止痛。(《闽东本草》)

治乳痈,初起者消,成脓者溃,且能令脓出不多:仙鹤草一两,白酒半壶,煎至半碗,饱后服。(《百草镜》)

治跌伤红肿作痛:仙鹤草、小血藤、白花草(酒炒,外伤破皮者不用酒炒)。捣绒外敷,并泡酒内服。(《四川中药志》)

治蛇咬伤:鲜仙鹤草叶,洗净,捣烂贴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痤疮(又名青春痘、美丽疙瘩痘):鲜仙鹤草、野荞麦(或金荞麦)、黄毛耳草若干,以水煮之,搽脸,特效。(福建明溪朋友方)

【备注】此外,钝齿龙芽草(东北)、绒毛龙芽草、疏毛龙芽草、朝鲜龙芽草(东北)、多齿龙芽草(东北大兴安岭)、亚洲龙芽草(又名新疆龙芽草)等在各地亦同等入药。



15.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菊科

古时有个叫莫徭的人,见一头老象卧在芦苇丛旁,痛苦地呻吟着。老象向莫徭示意前脚扎到了尖锐的竹钉。莫徭急忙走到老象身旁,用力将竹钉拔出,鲜血随即涌出。旁边的小象拔起一把艾叶,举向莫徭。莫徭将艾叶塞在老象的伤口上,不多时血便止住了,老象竟能站起来走动了。后来老象常带小象为莫徭耕田犁地,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从此懂得了这普普通通的艾叶是一种天赐良药。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中医学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功用。

艾叶在临床上多用于内科、妇科等疾病。取干艾叶洗净,切碎,煎煮,内服,可治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经治者大多咳嗽减轻,痰量显著减少,肺部杂音减少或消失。将干艾叶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于间日疟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用2天,大多数人的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血内疟原虫可转阴。艾叶煎服,还可治疗上腹部冷痛、急性菌痢。艾叶与侧柏叶、干姜同用,治吐血不止,面色苍黄,脉虚数。艾叶配伍阿胶、蒲黄等,治崩漏。用艾叶煎汤,去渣,放入鸡蛋同煮,吃蛋喝汤,治妇女白带。采鲜艾叶擦拭患处,每日数次,治寻常疣,疗效颇佳。将艾叶捣细,点燃熏灸皮肤,能使热气内注筋骨,故艾叶为制作艾条的主要原料。用艾条熏灸患处,治疗钩蚴皮炎,止痒效果十分明显。此外,以艾叶熏灸,对多种致病细菌、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可用于室内消毒。  

照片来自网上,辛老师所摄。

 

【别名】艾(《诗经》),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120cm。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披针形,有时全缘。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炮制】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

【性味】生温,熟热。

【归经】入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苦酒、香附为之使。

【选方】

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升,加水一斗,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出汗为好。(《本草纲目》)

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本草纲目》)

中风口歪。用五寸长左右的小苇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封住,一头七壮,患左灸右,患右灸左,胜金方。(《本草纲目》)

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千金方》)

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加。(《斗门方》)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隔蒜用艾绒灸之,候口中有艾气出即可。(《简便方》)

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御药院方》)

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后服艾汁一升,可把虫打下。(《补缺肘后方》)

(11)     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12)     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3)     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4)     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皮(汤浸去白,焙)等分煎汤服之。亦可上二味捣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15)     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千金方》)

(16)     治妊娠胎动,或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17)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8)     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19)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千金方》)

(20)     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21)     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杯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22)     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23)     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     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经验方》)

(25)     火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斗门方》)

(26)     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升,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外台秘方》)

(27)     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陆氏积德堂方》)

(28)     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子母秘录》)

(29)     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次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直指方》)

(30)     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集简方》)

(31)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普济方》)

【备注】同属植物野艾的叶亦可作艾叶用。



16.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茜草科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奇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

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照片暂来自网上。

 

【别名】蛇舌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民间草药》),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药》),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茎纤弱。叶对生,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cm,宽13mm,革质;托叶膜质。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冠白色;蒴果。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

【性味】甘微酸,性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孕妇慎用。

【选方】

治疗胃炎:白花蛇舌草50,元胡索10,加水250300毫升,煮沸后煎30分钟即可,每剂煎两次,分3次饭前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治疗肝炎:白花蛇舌草3060克,丹参2030克,板蓝根1030克。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白花蛇舌草30,金钱草30,益母草10,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糖适量,分3次服,连服两周为1疗程,儿童用量减半。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30,丹参、党参各15,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以餐后服药为宜,每连服45剂后停药23天,再按原方续服,并适当加减,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也佳。

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白花蛇舌草30,赤芍15,桔梗6,红糖10,长期服用有良好效果。

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白花蛇舌草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疗痤疮:白花蛇舌草2030克,麦冬、生地各1520克,玄参101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500毫升,分两次服,药渣可加水10002000毫升煎液,待温后洗患处,每日34次。治疗期间忌用化妆品及其他药物。

治疗顽固性外阴湿疹:白花蛇舌草、苍术、土茯苓各30,艾叶20(后下),加水1500毫升,浸泡1015分钟,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液待温度适宜坐浴熏洗外阴1015分钟,每晚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疗效满意。

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治疮肿热痛:鲜白花蛇舌草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

治毒蛇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福建中草药》)或取白花蛇舌草15,白酒250,煮沸3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备注】在福建、广西地区,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亦作白花蛇舌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