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的事都从「舍」开始!

 yagi1 2013-03-07

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整理「断舍离」所要做的事情及其目的。「断舍离」要做的事情是: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内。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重复以上这两项,最后达成的是: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虽然词汇的顺序是从「断」先开始,不过实际上,「舍」才是起点,也就是「舍」→「断」→「离」。

◆ 只要你「欢喜地放手」,好事便会接连不断/舍弃无用之物吧。单单听到这句话,感觉好像非常简单,不过一开始却会遇上出乎意料的难关。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的生活经验中,比起「舍弃」物品,我们「收起、保留」的意识运作得更加强烈。所以,一旦想到要丢弃不需要的旧衣服,总是会觉得「好可惜啊」、「应该还能穿吧」,便「不由得」倾向选择保留下来。

有些人从一开始就能够毫不犹豫、果断地丢弃废物;有些人则要花上不少时间,才能踏出「舍弃」的这一步。在后者的情形中,由于长时间根深柢固的意识,会产生抗拒心,因此会比预期的更棘手。

「要珍惜物品」这句话,大家绝对是从小听到大。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然而,把东西放着不管,呈现杂乱的状态,这并不是珍惜物品的表现。不要说是珍惜了,这根本就象是把住家当作大型垃圾桶,把东西全部「弃置」其中罢了。「弃置」的意思是「丢着不管」、「弃之不顾」。明明已经用不着、穿不到,却还塞放在壁橱或抽屉里不管。「断舍离」的「舍」,则是佛教用语中「喜舍」的「舍」意。原本在字义中也包含了「布施」的意思,因此也有让人感觉「舍」字蕴藏了「我已经很足够了,请帮助其他人吧」的心意在内。

◆ 准许自己「丢了无妨」/藉由「断舍离」来丢弃东西,指的是从住处中,将「不需要」(已经不需要)、「不适合」(不适合现在的自己)、「不舒服」(感觉不好)的这些东西,对现在的自己而言,可说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的物品加以收拾,送到需要它的地方或人们的手上,让它有机会再次重生。同时,取回被物品剥夺的空间及精力,找回轻盈的住处和原来的自己,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一天到晚丢东西,并不是「断舍离」。在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会产生一种对于丢弃东西的抗拒感。但是,这正是必须要再加一把劲度过的关卡。虽然必须和「好可惜」、「或许还用得上」这样的犹豫不决搏斗,不过只要开始动手丢弃,不可思议地,就会渐渐强化我们对于自己需要什么的判断力。这是因为透过反覆进行「舍弃」的这项作业,下一阶段的工作──也就是断绝物品──也会在同一时间进行的缘故。

东西,要被使用。

东西,要在目前、被需要的地方。

东西,要在应放的地方,才美。

这是我们与物品之间关系的定义,也是「断舍离」的基本态度。对于舍弃已经不需要的物品,你要对自己说:「丢了无妨喔。」然后慢慢地转换自己的意识。这并不困难,不过是把心里面的栓子拔掉罢了。首先,要先踏出一步。唯有实践一途!

摘自  山下英子/断舍离 打造能量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