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道史研究的意义

 超凡子 2013-03-07

关于道史研究的意义

(2012-04-29 16:35:56)
 

我个人酷爱道教历史,因此创建了这个专题博客。可能有些道友会质疑道史研究,觉得研究道史意义不大,无关修行,空费时间。我想在这里谈一下道史研究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做道史研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悟,若有不当之处,也欢迎诸位道友指教!道家之学,博而广渊。在道教五大派中,除符箓、丹鼎、占验和积善外,尚有研习经教的经典一派。道藏十二部中,含有“谱录”“记传”之书。常言行住坐卧皆修行,读史撰书,研习道教历史、撰写高道传记也是一种修行。汉书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读史可以知古鉴今,总结过去道教的发展经验,为今日的道教复兴提供参考,少走弯路错路。撰写历代高道先贤传记,了解古仙高真的言行事迹,也是引人明道修道的重要途径。

 

但是现在道门之内的道史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道家本出自史官,道祖于周世曾任柱下史、太史之职。道史仙传的纂修由来已久。秦大夫阮仓(又作太史创)著《列仙图》,收秦以前仙人七百余人,汉刘向削其文作《列仙传》。晋葛洪著《神仙传》,尔后又有《洞仙传》、《续仙传》、《高道传》等道史仙传代代不绝。至宋徽宗朝,诏修道史。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自龙汉止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道纪断自天地始分,以三清为首,三皇而下帝王之得道者,以世次先后列于纪。为天、地、宫府、品秩、舆服、符策、仪范、禁律、修炼、丹石、灵文、宝书等十二志。男真自风后、力牧而下,女真自九灵元君而下,及凡臣庶之得道者,各以世次先后为传。”元赵道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正编(北宋以前神仙道士)、续编(南宋金元道士)、后集(无上元君以下女仙)共74卷,总计收录历代仙真864人,实际涉及的人物远不止此数。明初徐人瑞与程瑶撰修《仙史》,待到清顺治初,其后裔徐道、程毓奇删减编集,刊为《历代神仙通鉴》。是书共22卷近百万字,收录上起鸿蒙未判,下至明宣德初历代仙真事。《仙鉴》在道门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光绪时有潘明广增补书中金代部份为《金莲仙史》四卷,民国间又有胥紫来续修《仙鉴》明史(七卷)、清史部份。

    虽然历经战乱劫祸,道史仙传佚失了很多。但关于道史仙传的收集整理,道家历代祖师都是十分重视。长春邱祖尝谓门弟子曰:“古之得道人,见于书传者,略而不传。失其传者可胜言哉。余屡对汝众,举近世得道之士,皆耳目所亲接者,其行事甚详,其谈道甚明。暇日当集全真大传,以贻后人。”是故元代全真弟子热心整理道门史料,如《甘水仙源录》《金莲正宗记》等等。三丰祖师也曾写作高道传记,特别是为编修《仙史》的徐人瑞与程瑶撰写列传,可见三丰祖师对道史的重视。王昆阳律师曾纂《钵鉴》五卷,记述明代全真龙门史实,后闵一得真人据以撰著《金盖心灯》八卷,是研究明清龙门派的重要参考资料。到民国时期,饱经战乱动荡,道门人士仍编集了《道统源流》(收录金盖山一系道士2200余人)和《龙门宗谱》(收入委羽山一系道士3200余人)等宗派道史。

    近代以来,学界开始逐渐关注道教。相继有多部道教史出版发行,但这些道教史多以唯物史观编写。唯物史观的某些论点与教内自身的论点是相悖的。如果这些结论仅作学术研究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教内也加以援引作宣道之用则恐为不当。现在教内有些高道对道史研究不够重视,只注重自身丹道修炼,孤立的看待丹道,以为道史没有意义,对于后辈研究道史多有诽议。这也导致了现在道门内没有系统的道史观。在对外宣传道教和对内教导道徒时往往直接援引学界的道教史观,诸如称道家与道教无关,道教创始于东汉初年等,更有甚者称张陵受佛教影响而创立道教。这都与传统的道史相悖,忽视了道教与汉民族发展相始终,割断了道教数千年的发展史,伤害到道教徒的感情。也往往使人难以明道,对培养教徒的宗教感情、树立修道信念都会产生影响。还有一点需要言明的就是,现在学界中有部份学者对道教一知半解,在他们的著作中往往对道教是带有偏见和曲解,这使普通大众对道教产生误解。研读道史仙传,充分了解道教历史,可以纠正这些偏见和误解,有卫道护教之功。

    在此我也号召对道史感兴趣的道友也能参与到道史仙传研究中来,一同收集史料编辑文档,打造一块网上道史研究的交流平台,也为宏道贡献一份力量。我的QQ是592541827,欢迎与我一起探讨道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