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靠村两委带动群众,共商量找准发展项目——平塘县通州镇丹平村实践“185工程”调查报告

 竺言小聚 2013-03-09

依靠村两委带动群众,共商量找准发展项目——平塘县通州镇丹平村实践“185工程”调查报告

阅读次数:555   发布时间:11-12-29 09:17:35      


牟如龙

[摘自《玉水河》2011年第4期]

  基本情况

  丹平村距通州镇政府所在地最近距离2公里,最远处有只有15公里,全村900余户人家,4000多人口,聚居着汉、布依、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5%,村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全村田土面积仅3400亩(人均0.8亩),宜林荒坡2万余亩,是全镇最大的村,在平塘121个行政村中也是仅有的几个大村之一。

  丹平村的地貌特征是:周边被高山包围,人群主要居住于中间坝子和缓坡之间。从目前来看,人畜饮水可算基本解决,但灌溉用水却只能保证全村50%的田土,一个可蓄水万立方的水库因“病”,已长期失修撂荒。

  从气候条件上讲,丹平村所处区域应属不错,冬暖夏凉,降雨量年平均1300毫米,冬季少有冰雪,田、土质量与周边村相比,应算中上等,宜林荒坡可以说还是处于未开发阶段。

  丹平村是典型传统农业村,大米、包谷、油菜就是世代沿袭种植的农作物。前些年县政府曾经-在丹平村发动群众种过烤烟,几年以后便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这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几乎没有什么动作。“打工潮”的兴起,每年平均外出打工的全劳力占全村1700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每年农业生产品种更无创新。

  而令全村人最期盼的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丹平村所在地通往外面的公路几年来仍是一条已破烂不堪的泥石路,虽有三个出口,但都距村中心区域七、八公里以上,大车四季行驶“跳舞”,低底盘车遇雨就无法进出。

  从理论上讲,丹平村不属于贫困村。但优势却发挥不出,也就谈不上“富裕村”——若无“打工族”支撑,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村大,其自然影响力也大,是全镇必须特别关注的村。

  村两委班子现状

  丹平村全村68名党员,村两委班子共8名,平均年龄35.8岁,其中两个高中生,其余为初中毕业生。村支书胡胜军48岁,是个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相当魄力的基层领导。其他成员,各有特长和优势。应该说,这在当前农村是一个基层组织战斗力比较强的领导班子。

  外面精彩的世界,不断撞击着丹平村几十名党员的思想和心灵;远近不断传来的大发展消息,天天振动着两委几位同志的神经-;全村群众期盼早日奔富的眼光,随时给胡胜军增加着压力,坐是坐不下去了,但怎么办呢?

  迎-来及时雨

  2009年,黔南州委提出了实施“185工程”,打开解决“三农”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突破口的新思路。

  2010年,中央组织部提出了要树立一批带民谋发展、干事业、奔富裕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典型。

  早在2007年,平塘县就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发展平塘的“四大战略”之一,每年拨出相当一笔资金专用于全县新农村建设。

  中央组织部的决定,无异于是指明了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的组织保证。州委“185工程”的实施,就是明确了新农村建设要抓的关键——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

  平塘县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就是具体去实践、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必须强调的是,中共平塘县委以敏锐的政治思维审视全县新农村建设。从一开始就根据平塘县情况,提出了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正确措施、要求、方法,主要有:循序渐进、先集中财力及物力打造示范点,不要“撒盐巴”;要选择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的村作试点;扶持要采取“四两拨千钧”的方法;要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始终摆于新农村建设首位,等等。

  根据以上一系列决策部署,平塘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经-过反复调研和比较,把丹平村列为重点扶持建设的村,并且,首先就是要从抓“生产发展”入手——虽然这个村不属“路边寨”。

  充分尊重、依靠两委班子,充分尊重群众自主选择

  第一、循序开好班子会——党员会——积极分子会——群众会,宣传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的、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党员和群众都懂得为什么建设?建什么?怎么建?

  第二、分析村情,介绍市场,预见前途——与全村党员和群众共选生产项目。

  第三、带出去考察、学习,坚定决心。

  第四、认真切实地商定帮扶方式,帮扶程度。

  第五、一成决议,立说立行,马上就干。

  第六、所作承诺,一定兑现,不向基层同志和群众“打话平伙”。

  第七、积极帮助解决群众行动起来后遇到的困难,更加强督查和鼓励。

  效率

  2010年10月,丹平村支部8位成员和两个思想积极的群众,想方设法各集资2万元(共20万元)资金,开始了连片坡地的开发。短短两个月,800余亩坡地整治完毕,县新农建办立即将价值21万元的药用金银花苗调运进场。村两委将全村可请到的劳力以每人每天30元的工价请上山栽种,整整一个月时间,到十二月底,800余亩金银花全部栽种完,每天上山栽花的群众达两百多人。一个月下来,劳务费总计达13万。群众笑了,两委班子也笑了。整整荒芜了若干年代的荒坡种上了两三年后见效、连续收益可长达十几年以上的金银花——丹平村终于有了第一项规模产业。

  紧接着,根据县领导指示,用新农办资金为10名贷款集资发展金银花的同志贴息3年。新农办又投入几万元资金在基地上建起了水窖。村两委班子勇于承担风险,带头创业的气魄,使他们在全村群众中的威信陡然提高,群众被振动了。

  供苗的外地商人到了丹平村,见到这一班人的行动,深为震动,经过短时间D-商,双方立即达成协议:丹平村出地、出劳力,这位客商出苗、肥、投入和技术(包括加工)、负责销售,3年内再扩种2000亩金银花,最终效益双方均分。这一合作,已顺利实施。

  贵阳一客商,闻丹平村之名,自己找上门,经短期考察,当即拍板,由丹平村出地出力,客商投入,建三百亩优质桃育苗基地,合作已开始进行。

  按这些外地老板的话说,他们根本是看好这个村的党员素质,看好两委班子能力。

  今年,针对市场情况,丹平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又发展了150亩桔梗种植。虽然丰收要到2012年底才可显现,但是,丹平村两委班子信心十足,群众信心十足,支持部门同样信心十足。

  丹平村写出了“十二五”期间生产发展规划——“551”:5000亩绿茶,5000亩金银花,1000亩桔梗。

  虽然是山旮旯村,但“185工程”同样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昔日荒坡,正向着金山银坡演变。

  那么,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当前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呢?就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展“以短养长”的项目;给两委班子鼓劲、打气,让他们信心不减、创业精神不变、力争创新功的决心更坚定。

  (作者单位:县新农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