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赏析:多情却似总无情

 解连环 2013-03-09

  

   当了这么多年学生,学了这么多年唐诗,现在看来,咱们学生对唐诗的兴趣的有无及爱好与否,谁来解读是关键之一。为了考试而鉴赏,就像在污水池中养金鱼一般,金鱼再美,也只能隐匿在一滩浑水之中见不得天日。到了大学上了些课看了些相关的书,才知道原来接触的那么多的唐诗确是如此的动人如此的美妙,你比如这一首: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之曾经为官扬州,进出青楼是常有之事,要不然他不会说什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赠别诗,就是描写的他和一位青楼女子的爱情。而古代的爱情诗,除了那些悼亡诗(即表达对死去妻子的怀念的诗,比如元稹那首有名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大多数描写的是诗人与第三者的爱情,而第三者大多都是青楼女子(古人嫖娼是不会开除党籍的,所以此类诗也就可以写、可以多写也可以发表流传了)。这一首便是写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的爱情诗。此诗写离愁不用悲、愁、苦等字,但写的相当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我们完全可以不考虑是歌女或者妓女这样的身份,就写男女之间的这种相思离别之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多情”跟“无情”正好是相反的,杜牧无疑对这位女子是有感情的,是“多情”的,他偏偏在这里用“无情”着笔,明明即将离别,但这里他却表面上没有作出伤心欲绝的样子来,而好像是一副“无情”的样子,没有当回事的样子。而这一装样子的“无情”,却正写出了他对这位女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唯觉樽前笑不成”,离别的酒桌前,一副“无情”样的诗人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而这“唯觉”正说明并非真的“无情”;这个“笑不成”岂不就是个“悲”字?不笑,或者强颜欢笑、装出来的笑,都是对离别的一种深深惜别之情。前后两句矛盾的情态,把诗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写得委婉精致而极有情味。他跟扬州女子有密切的关系,他离开扬州时显然不能将她们带走,所以难免分别,所以他在这分别宴上他内心很忧伤,但还是强颜欢笑。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太熟悉的名句了。蜡烛的烛心是点火的,它的能量是靠周围蜡烛融化蜡烛油来供应的。这里的这个心,也是诗人对女子的真心,是对歌女人格的一种尊重。这跟各个时代的男子去嫖娼不一样,很多嫖娼男子把这些歌女当作玩物而已,而杜牧比较尊重这些女子的人格,要不然能够情真意切以诗赠别?(这和柳永有点像,要不然青楼女子会凑钱给贫困死去的柳七安葬?)蜡烛燃烧的时候,蜡烛油往往不完全燃烧就流淌下来,好像为人在流眼泪一般。“替人垂泪到天明”,把蜡烛这个特点写的恰如其分,又跟眼下的抒情结合得非常好。以前建国老师说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要从他用的形容词副词看起,这里也差不多,形容、比喻、结合的精当,正是杜牧的过人之处。

   

    杜牧的这首小绝句,寥寥二十八字却立意非常清新,比喻非常贴切,赋予了蜡烛这样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以人的感情。“蜡烛有心还惜别”,蜡烛流的这个蜡烛油好像是眼泪,好像是“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一点使得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这里把男女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写的很真挚。显然,杜牧跟那些玩弄女性的公子哥是有着本质不同的。他对这个歌女,人格上是尊重的。旧社会的有些妓女跟这些文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一种补充,有多少夫妻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挚的感情!父母包办的,不得不成亲,远了不说,你像民国时期鲁迅啊、胡适啊,他们的原配夫人都是包办的,最后感情都很不好。古代人没有离婚这一说,没那么容易离婚,他们往往跟妓女之间倒反而有真挚的感情。到了宋代,晏殊七子晏几道在《蝶恋花》里面化说“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这么看来,晏几道这位才子也深深理解一百多年前,强作欢颜的杜牧之吧。

 

                 《披沙拣金说唐诗》读书笔记,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号

  

     我又想,是不是平日里一些“无情”之人,多是真正的“多情”之人?

     

     我看是。  比如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