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内在感官 改善人际关系

 baileej 2013-03-1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你走在路上,望著天上的白云,忽然入了神,觉得有一部分的自己变成那朵白云──把这种体会运用在人际关系上,应该是很有助益的。為什麼现代人常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人类為什麼会无止尽地开发大自然?為什麼会让自然界的物种一个个灭绝?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只使用外在感官。所以河裡的鱼死掉了,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感觉;可是对于使用第一种内在感官的人来说,他会升起难过的心情。

如果我们要达到宗教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谊,或是回归人与大地相互交融的关系,只有透过第一种内在感官。在运用内在感官之前,人是人,土地是土地;可是当一个人和土地结合在一起,他就是土地,土地就是他,他即土地的化身。

只有藉由第一种感官的开发,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不只是我、你不只是你。单靠宗教来告诉你要爱你的邻人是没有用的,因為我感觉不到他,他也感觉不到我;只有内在感官才能让你感觉到和周围的人连成一气──对第一种内在感官来讲,那是一个切身感受到的事实。!

当埃及人的祖先还有能力使用第一种内在感官的时候,他们的勇士可以把自己的灵魂和狮子的灵魂结合在一起,他能够感觉到狮子奔驰大地的威凛,因此得到勇气,那时候他所看到的视觉影像是一个半人半兽,因此才有人面狮身像的古蹟。当时的外在感官和内在感官尚未那麼清楚地划分开来,只有在使用外在感官的时候,才会看到人和狮子是分开的,可是内在感官告诉你的才是真正的事实。而外在感官逐渐精确化、狭窄化的结果,诞生出我们现在精密的科学,狮身人面像所传达出来的讯息是一种内在感官,那时候的人和动物、大自然是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人的身分感较為扩大,并不感觉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
 
建议大家在自己的人际关系裡,开始运用「内在振动性触觉」,就只是很简单地感同身受,试著从对方的感受、对方的眼睛来看你,但不是要大家放弃自己的身分。当你感觉到和树木是一体时,并不是一种放弃自己的状态,而是感觉在这更大的身分裡,你既是一个人又是一棵树。
「内在振动性触觉」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就是心理剧裡的角色扮演,让你来演对方的角色,从对方的角度看你自己,例如,你来演你爸爸,然后让另一个人来演你。藉由心理剧的形式,可以透过另外的角度看事情,体会身為爸爸的感受,你因此有了更大的身分感,进入更深的了解层面,明白对方為什麼那样待你,从而化解你和对方之间的怨恨。

让想像力带著你进入对方的感受,感觉著他的感觉。

他对你的感觉是什麼?让那感觉浮现出来。假设他当年很爱你,可是你根本没有感觉到,直到有一天你爱上了另一个人,你终于能体会到当年的他是这样地爱你。第一种内在感官就是要你去感受身為他的感觉,瞭解他如何看待你,感受从他的眼睛看到的你是什麼样子,而不是永远以你的眼睛去看他是什麼样子。+
 
我们太容易把自己侷限在自我的身分感裡,因此產生很多人际上的烦恼及衝突,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我们的身分感;你不用抱定任何的目的,就只是做这个观想,你与大自然以及周遭的人际关系就会慢慢转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