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树农的 风引汤治小儿暑痫并发脏结

 诗仙之家 2013-03-11
 [组成]大黄、干姜、龙骨(各)12g  桂枝、甘草、牡蛎(各)9g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18g。上十二味杵粗末。每取三指撮,水煎服。

    [功效]泄热下火,息风镇惊,温中和营。

    [临床应用] 主治夏月小儿感受暑热之邪,引起壮热、烦躁、神昏、抽搐,中医称为暑痫或暑风,用清营汤加减治疗,烦躁、抽搐可止。壮热神昏不解者,切不可用大剂苦寒撤热之品,亦不可因其神昏频投芳香开窍之剂。刘氏根据切身体会,认为此时可予《金匮》风引汤,不须妄事增损,二、三日即痊愈。本方不仅泄热息风,并能温中和营,故无遏邪内陷之虞。若因高热神昏不解,而恣用寒凉,以至暑邪内陷,则病转阴症,刘氏对此深有经验教训,他早年曾治一患儿,暑痫,初用清营汤加减,烦燥,抽搐得止,继用苦寒撤热、芳香开窍,结果高热、神昏如故,旬日后病儿于昏蒙中用右手频掐阴器,去其手,复如前,促眉呈痛苦状、问其故,则不能答,三、四日后竟死于内闭外脱。刘氏尔后痛定反思,确认此系因误药而致“脏结”险证,以致不治。如用风引汤一类寒温并行药物或可解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