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期阅读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昵称8156957 2013-03-12

【转】从暑假读到寒假:假期阅读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来源: 时间:2013-2-26 14:34:00 点击:35

作者:张贵勇  《中国教育报》20132244

去年暑假前夕,我们向读者征集暑期热读方案,响应者众。其后,我们和教师读者一起,把暑期当成一段旅程,开始了充溢着温暖、感动、哲思的暑期阅读之旅。许多老师不仅读,而且写,积极参与第四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用一篇篇融入个性体验的读书征文推广好书,传递思考。从暑期到寒假,我们以读书的姿势守候,再以读书的姿势收获。今天,随笔大赛已经结束,新的学期又将开始,我们在这里探讨读书对教师的意义,是对结束的总结,也是对新的开始的期许——以读书的名义,迎接新学期。

用书铺就的道路

  从寒假到暑假,再从暑假到寒假,教师的生活看上去是一个学期接着另一个学期,不断循环往复。事实上,如果把这个不断的循环过程看作一座山,那攀爬的每一个步履都标示着不同的高度。在一个学期里,教师做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如果能利用学期与学期之间的寒暑假加以梳理,那么下一个学期的自己一定会站在更高的位置。而这种对既往的教育教学进行的反思,往往伴随着专业与非专业的阅读——在他人的经验与思索中,寻找自己的思考路径、价值坐标,进而慢慢地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许多名师都是循着这样的路径抵达的。

  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教师周益民读了这样几本书:刘绪源的《儿童文学思辨录》、丹麦学者德拉戈尔的《在蓝色中旅行:安徒生传》、王小妮的《上课记》。这只是他阅读生涯的一个片段,而常年不间断地阅读,使他在民间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切的融合点,弥补了长久以来课程与教材在此方面的缺失,为重新认识儿童阅读民间文学的价值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前不久故去的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曾说,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其实,演员的成名之路如此,教师的成长之路也是如此。现实中,有的老师认为,读不读书对提高学生成绩作用不大,况且平时的教学工作太多太忙,根本无暇读书。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持这样的观点:教师的阅读习惯带给学生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带给自己的则是一种长久的内心充实与精神愉悦,就像加拿大著名作家曼古埃尔所说的,阅读几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也许,一个假期的阅读书单反映不出什么,但一年年的阅读书单累积在一起,便可铺就一条通往优秀的道路。从王栋生、窦桂梅、程红兵等名师的成长路径不难看出,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教育者的必修课。从霍懋征、斯霞等老一代教育家身上,我们也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留下的痕迹。

把握好读书“节点”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老师们又将开启新的阅读过程。那么,教师应该怎样阅读?阅读是否有规律?在阅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许多名师看来,教师阅读不能像通常的休闲阅读那样,过于随意或者过于“挑食”。同时,教师阅读也不能过于功利,不能与课堂教学相脱离,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读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谈及自己的读书经验时,强调的重要一点是与人分享。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李希贵在公社做会计期间,和几个爱读书的人自发组成了读书社团。而读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纸上的人生经验,在与年长的朋友李储恩等交往的过程中,他更是收获了受用一生的生活智慧,他回忆说:“李储恩并没有很多话,但到节骨眼上经他点拨上一两句,就足够我思考半天,某些话则可能成为人生的航标。”

  作为一项为生命“打底”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把读书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谋求自我的精神生长,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与童心息息相通。

  实际上,很多名师在阅读专业书籍的同时,也在阅读包括童书在内的各种读物。如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王栋生老师看绘本的时候,常常一边看,一边流泪,因为那些思想深刻的图画书让他重新回到童年时代,也让他明白,无论如何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

  对于教师阅读,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建议是多读一点儿哲学和心理学著作。这是因为,哲学书籍让她发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支撑着她的数学教学改革,使她提出了“六条龙教学法”,进行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最终提出“好吃又营养”的数学这一概念。而心理学书籍帮助她走进儿童的内心,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多读心理学书籍,才有可能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特级教师闫学则提出“有坡度的阅读”,即教师读书要像爬坡一样。因为一个总是沉湎于平角式阅读的教师,由于其思维与视角长期在一个平面上滑行,其知识视野、思考能力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教师这个职业又恰恰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与提升自己。多年前,她第一次读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根本读不懂,但随着自身理论深度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丰富,她渐渐品出了个中真味,并将书中的观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理论素养很高的教师。

专业成长重在行动

  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推及阅读,也顺理成章。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竞相逐利的时代,整个社会的读书大气候并不好,阅读越来越被边缘化,可谓最坏的读书时代。但在地球村的网络时代,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信息全球共享,可供阅读的书籍空前繁荣,可谓最好的读书时代。

  记者曾就教师读书话题进行采访,绝大部分教师认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列出了阅读计划。但是,真正能忙里偷闲、坚持每天读书的教师并不多。一些教师表示,手边没有书可读,读的只是教育类报纸。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大力推动教师阅读,给予爱读书的教师物质奖励,并在假期开始前鼓励师生借阅图书馆里的好书,让师生过上优质的阅读生活。

  说到底,读与不读,全在自己;有无收获,全在内心。

  教师的内心世界与教学行为相连,也决定着其教育教学的效果,而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柔软心灵的教师,对待学生也一定是春风化雨,教育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就像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一样,在第56号教室里,他总是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深受学生的爱戴,讲的话学生爱听,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课、喜欢学习,而他自己也享受着师者的快乐与幸福。

  让孩子的生命充盈起来,教师首先要丰厚自己的生命。而丰富自己的生命,就像众多名师的经历所证明的,从读书、写作开始。教师多读书,善于独立思考,勤于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摸清教育教学规律。读书这条路指向的,是孩子心中最美教师的方向,也是教育家的方向。

  从寒假到暑假,从暑假到寒假,在教师阅读的“轮回”中,每位教师都应回眸反思,看看自己收获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反思之后,呈现在眼前的,将是别一番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