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型威武 4支尼康超长焦望远镜头解析

 天童老僧 2013-03-12
                            造型威武 4支尼康超长焦望远镜头解析
  很多人爱上摄影是先从爱上器材开始的,比如被造型威武、大而美的超长焦望远镜头所吸引而入了摄影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超长焦镜头多用于体育摄影、野生动物摄影、天文摄影等特殊用途。这类镜头出货量少、价格超级昂贵,有时需定制,且体积大,重量沉...这样的镜头产品,只有技术实力强的镜头厂商才能够进行研发生产。因此,大而美的超长焦距镜头就成为了镜头厂商展示自身技术实力的一面镜子。


造型威武 4支尼康超长焦望远镜头解析

  尼康具有开发这类超长焦望远镜头的悠久历史,这其中有定焦头,也有变焦头。就在今年CP+2013开展前,尼康就新发布了一支800/5.6E VR,这是到目前为止尼康焦距最长的自动对焦镜头,但它还不能算是尼康历史上焦距最长的镜头。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从2013年到上世纪60年代,以时间倒序的方式,解析包括800/5.6E VR在内的4支尼康超长焦望远镜头。

·尼康最长焦距AF镜头800/5.6E VR

  从2012年7月开始,尼康要推出800mm镜头的消息就一直不断。先是此款镜头实物亮相,之后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供现场体育摄影记者使用,直到CP+2013展会前尼康才正式推出这支吊足人们胃口的超长巨炮——AF-S 800/5.6E FL ED VR。


CP+2013:尼康萤石重炮800/5.6现场试用

AF-S 800mm f/5.6E FL ED VR挂机效果

CP+2013:尼康萤石重炮800/5.6现场试用
镜片特写

    新发布的AF-S 800mm f/5.6E FL ED VR是尼康有史以来最长焦距的AF镜头,镜头尺寸为160×461毫米,重约4.59kg。滤镜后置,口径为52mm,这样长焦距的AF镜头是体育摄影师与野外生态摄影师的最爱。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左起:尼克尔800mm f5.6、600mm f4、500mm f4与200-400mm f4镜头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有一位叫Leon Neal的体育摄影师试用了AF-S 800mm f/5.6E FL ED VR镜头,这位摄影师将这支800mm巨炮与他手中的三支尼康长焦头——600mm f4、500mm f4、200-400mm f4进行了镜身长短对比,如上图。可见,AF-S 800mm f/5.6E FL ED VR的焦距与镜身长度都傲视目前所有尼康自动对焦镜头。

 

·Zoom-Nikkor 1200-1700mm f/5.6-8P IF-ED

  如果您认为AF-S 800mm f/5.6E FL ED VR已经足够巨大,下面再来看这支1200-1700mm f/5.6-8P吧。

  1200-1700mm这支长炮于1990年首次在日本的甲子园棒球场进行试用,当时设计这支镜头主要是让新闻摄影师可以在距离场内的本垒130米外的地方进行远距离拍摄。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Zoom-Nikkor 1200-1700mm f/5.6-8P IF-ED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日本甲子园棒球场,新闻摄影师需要在130米以外的位置拍摄场内的本垒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新闻摄影师需要在130米以外的位置拍摄场内的本垒

  当使用Zoom-Nikkor 1200-1700mm f/5.6-8P IF-ED拍摄130米以外的物体时效果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来看尼康官方曾经给出的对比图。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50mm 标准镜头拍摄130米外的场景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用1200mm焦段拍摄130米外的两个模特,两个模特之间的距离有18米
相当于棒球比赛中投手与本垒之间的距离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用1700mm焦段拍摄130米外模特效果

  这支镜头于1994年开始接受客户订单。该镜头的口径巨大为惊人的237mm,最长长度为888mm,自重为16kg,使用时要支起三脚架,不装箱移动时必须扛着走。这支镜头也是Nikkor镜头中为数不多的P镜头之一(镜身装备电子芯片的手动对焦镜头)。当时自动对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这样巨大的身躯无论用机身或是镜头驱动对焦实现起来都比较困难。这支巨炮的镜头结构采用18片13组的设计,照片视角(对角)2°-1°30',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10米。

一代更比一代轻 尼康800/5.6E VR解析
体育摄影师肩扛16公斤重的Zoom-Nikkor 1200-1700mm f/5.6-8P IF-ED


  这是一张网上流传很广的照片,这位老哥背的就是这支Zoom-Nikkor 1200-1700mm f/5.6-8P IF-ED,这支镜头有16公斤沉。16公斤啊...相当于3袋多5kg大米了。从一个侧面来看,有了超牛的镜头,摄影师的身体也应该是超强壮的。

 

·曾经最长变焦镜头360-1200mm f/11 ED

  Zoom-Nikkor 1200-1700mm f/5.6-8P IF-ED并不是尼康开发的第一支超长焦镜头。在这之前,尼康曾在1974年的Photokina上发布过一支当时世界上最长焦距的变焦镜头——Zoom-Nikkor 360-1200/11 ED。这支镜头的焦距几乎覆盖了所有超长焦段。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Zoom-Nikkor 360-1200/11 ED(非AI版)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Zoom-Nikkor 360-1200/11 ED光学结构图(非AI版)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尼康手动对焦360-1200/11 ED IF、180-600/8.0 ED与Nikkor 300/2.8s大小对比

  Zoom-Nikkor 360-1200/11采用12组20片镜头结构,光圈范围f/11-f/32,滤镜尺寸为122mm,镜头体积: 125mm dia x 704mm,重: 7.1kg。镜身具有对360mm, 400mm, 500mm, 600mm, 700mm, 880mm, 1000mm与1200mm各个焦段进行焦距锁定功能,并还具有对焦锁定功能。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Zoom-Nikkor 360-1200/11 ED(AI版)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Nikon 1978年的产品图,这三款镜头由上到下分别为360-1200mm ED,180-360mm ED,
以及200-600mm(非ED头),堪称尼康当年的长焦三剑客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Ai-S Zoom-Nikkor 360-1200mm f/11s ED (1982年版)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与摄影爱好者认识到了变焦镜头的优势性。虽然变焦头在最大光圈、成像质量与定焦头相比有劣势,但变焦头的便利性是非常明显的。另外,这个时期尼康开始在镜头中加入了AI技术,这也是这支镜头的第一次改进。1982年3月,这支镜头进行了第二次重大改进,主要是添加AI-S功能。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相对于非Ai版与Ai版镜头,Ai-S版的镜重有所增加,达到了7.9kg。

·尼康长焦王Reflex 2000/11

  前面3支尼康重炮焦距之长、重量之沉已经是傲视群镜了,但它们在尼康Reflex 2000/11面前可就是小儿科了。


大而美 4支尼康超长焦巨炮镜头回顾

尼康长焦王Reflex 2000/11+AY-1支架,总重将达到25kg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尼康长焦王Reflex 2000/11

  Reflex 2000/11是一支折反镜头,镜头原型是在1968年的Photokina第一次展示,1970年开始定量生产。这支镜头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是个超级大块头,它的焦距为2m,最近对焦距离18m,镜头口径25.2cm,长59.35cm,镜重17.5kg,如果再装上配套的AY-1支架,总重将达到25kg。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尼康长焦王Reflex 2000/11尺寸示意图

尼康最长定焦800/5.6E与N家历史上的巨炮
尼康长焦王Reflex 2000/11+AY-1支架,总重将达到25kg

  另外,Reflex 2000/11内置4片滤镜,包括L37C UV镜(旧版用L39),Y48黄镜,056橙色镜,R60红色镜。镜身两侧还各有两个把手,一个用来调焦,一个用来选择滤镜。

  Reflex 2000/11的视角为1度10分,如果您嫌2米的焦距还不够用,还可以使用1.4X或者2X光学增距镜,焦距将达到更惊人的2880mm与4000mm,这样的超长焦距镜头是天文与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最爱。当然,这支镜头的最大问题就是体积大、重量超沉,即不便于携带,拍摄之前的调试设置工作也是一项艰巨任务。

  以上就是尼康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4支超长焦镜头,这些镜头并不是一般摄影人所能够拥有的,但这样的镜头产品本身就是镜头设计的美学代表,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还有很强的观赏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