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wdzajcx 2013-03-12

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依据主动发展和动机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师生交流活动过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和合作学习小组的运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1.小组划分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首先应把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划分的方法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学习习惯(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和学习心理特点(对学习是否有兴趣和自信心)等。把6~8名个性不同、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特质互补的学习小组,即同组异质。而不同小组的整体状况基本相同,即异组同质。每个学习小组由民主选举出一名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任组长,协同老师统一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小组的划分有利于小组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得到优势互补,有利于每个学习小组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教学流程

2.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探究课题,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情景可以是小故事、小资料,可以是演示实验、某一生活现象,也可以是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等。但需要注意:

⑴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⑵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研究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

⑶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

2.2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基础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识记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将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惑进行合作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善辩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分配明确具体的任务目标,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调控参与,起到帮助促进的作用。而学生要做的事就是进行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分配任务,出示探究材料或问题,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教师巡回指导,规范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科学设计学习任务,给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要具备以下几点:

⑴为学生探究指明方向,即解决什么问题。

⑵有一个具体的学习情景: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此驱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⑶要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个体自主探究和小组成员的合作达成目标。

2.3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在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往往都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靠教师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

2.4 梳理知识,归纳整合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重新整合,构建符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做的是:搭建平台、引导归纳、知识整合。学生的活动是:自结、交流互评、共建网络。先是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再是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最后是教师引导组间交流,形成本节的知识体系。因为是学生自己的总结整理,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2.5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认知目标后,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使已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前几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和提高。教师出示训练材料,材料的出示应根据学情,灵活设置。学生自我演练,独立完成。除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教师预留或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不能统一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自我演练、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2.6 针对差异,适当评价

学习小组的成员是由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由此决定了各小组经合作、协商而形成的小组方案和活动方式 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把每个学习小组做为整体,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交流与合作情况,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关注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运用,关注他们学习心理的变化。对表现好的小组应及时表扬。特别是对那些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堂延续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互助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还应建立课外小组学习机制。其方法是: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查阅有关恐龙的知识、调查当地的动植物资源、调查当地的环保情况等。或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探究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等。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调查和实验,然后各人把查找的资料、调查的结果和实验的数据提供到小组进行交流,达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管理调控

自主—合作学习以小组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然而,运用自主合作学习,如果使用和管理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课堂讨论时,如果教师调控不力,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争论过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由于学习方法的原因会出现学生探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出现探索活动偏离活动主题的现象。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会造成探索活动“冷场”、学生的思维活动“卡壳”的现象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大对学习小组的管理和调控,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4.1 在小组管理上,按照教师—课代表—组长—学生的模式进行

教师应主要抓课代表和小组长,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小组学习的骨干,树立他们在小组中的威信。

4.2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特别是在启动环节上,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中的知识障碍,以免学生讨论时“卡壳”。还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4.3 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引导。当学生偏离学习的主题而无目的的进行争论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思维方向的引导;当学生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出现“冷场”时,教师应给予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平坡”;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学生在方案设计或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应给予科学方法或操作技巧的指导。

4.4 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思考讨论时如果学生出现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要及时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就是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前提下,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才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