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闲之寻味 2013-03-12

看完《ARGO》(又名《逃离德黑兰》),真实的场景和压抑的氛围几度把我带回那个最爱的国度。在此之前,我一直无法承认伊朗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越神奇的印度,事实上,早就是。

美国人在与伊朗关系如此敏感的时候把这样一部关于伊朗人质危机的电影评为奥斯卡最佳电影,歌功颂德加拿大的同时又标榜自己,明显有些功利。

的确,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基本真实。土耳其的伊朗领事馆内悬挂着领袖的大幅照片赫然在目,连签证官问的问题都如出一辙。“你去伊朗的目的是什么?”“你会在伊朗待多久?”“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办理签证?”……即使我知道在特拉布宗拿伊朗签证没有悬念,却依旧被这些例行公事化的问题问得有些紧张。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为什么?这些问题在任何国家的领事馆都会问,为什么一进伊朗领事馆就紧张呢?

因为无知。因为误解。因为害怕。

 

这个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伊朗。黑色的,恐怖的,压抑的,神秘的,专制的。是的,或许,伊朗给人的印象是反面多于正面的,以至于我曾因为对其的无知,而闹出各种笑话。但是,这些概念从何处而来,谁制造了这样的宣传?

 

 

去伊朗之前,我听说申请伊朗签证需要裹头巾的两寸照,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裹,于是拍摄各种头巾围法的两寸照,打印出来备用。到伊朗之后,朋友看到我拿出的照片,差点笑弯腰。你这围成木乃伊一样的是要干嘛?办签证?虽然在伊朗公共场合是需要戴头巾的,但伊朗女子的头巾却是所有伊斯兰国家中最时尚新潮的。那种只剩眼睛的黑色斗篷,在伊朗我只看到过一次。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我的头巾照片之一)

 

去伊朗之前,我听说有外国游客在街上拍照是犯法的。有驴友曾因此被警察抓走,强制删除照片并发生冲突。我到伊朗时刚好也是他们的非常时期,为期两个月的阿芒胡森节最重要的三天,所有人都必须穿黑衣黑裤,禁止一切音乐娱乐的声音,举国上下一片悲恸之气。而我只有一件在土耳其买的大红色外套,加上明显外国人形象非常引人注目,第一天晚上,沙发主带我外出游行,让我带着相机,拼命把我挤到人群中央去拍照,吓出我一身冷汗。后来经过几天的适应,发现拍照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就开始自如穿梭于人群之中各种拍,领唱的歌手因为我拍得不错还请求朋友们能不能让我一直跟着他。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第一天拍的伊朗节日)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第二天的歌手)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第三天的恸哭)

 

去伊朗之前,我听说过很多东亚单身女子因伊朗人过度热情而遭遇各种骚扰的事件。所以在伊朗搭车、沙发都很不安全。事实上,伊朗人要比很多其它伊斯兰国家的人正直善良,骚扰也远没有在黎巴嫩埃及约旦这么多。而且,伊朗人彼此信任,温暖。他们无论是你外国人还是伊朗人都一样会主动提供搭车,我好几次和伊朗沙发主一起搭顺风车。反而在国内,若是我站在路边陌生人开车过来要给我搭车,我都不敢上。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去伊朗之前,我听说在伊朗没有ATM机。到伊朗之后才知道,伊朗各个银行都有ATM机,只是由于经济制裁,他们不能用外国银行卡。所以伊朗人出国,只能拿大把的现金,很不安全也很不方便。

 

去伊朗之前,我听说伊斯兰国家的男人可以娶四个妻子。这在别的伊斯兰国家的确存在,但是在伊朗,他们却是一夫一妻制的,而且夫妻平等,家人和睦。大部分的家庭都靠丈夫外出工作养活一家,女子则自由幸福得多,只需照顾好自己和小孩,我参与过伊朗女子的各种派对聚会,去过只有女性的图书馆,参加过健身运动打排球。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真实的伊朗,资源丰富,人民友善,公共设施齐全。他们的汽油1元人民币一升,大多数人上大学都是自己开车去。他们家家户户都有暖气,再冷的天气,回到家里都是短袖短裤。他们普通人家的房子,都有几百平米。他们即使被评为世界遗产景点的门票,也绝对不会超过3元人民币。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伊朗人是我遇见过最热情友好的民族,我在这里获得最多的帮助和温暖。他们会把最好的都留给客人,甚至是陌生人。我在伊朗不到一个月,没有机会花钱,好多天账单上都没有写过一个字。坐公交车要买票,要么死活不肯收,要么当地人会帮我付。找当地人问路,一般他们都会直接把你送到目的地。去商店买东西,有时他们看你是外国人,也就直接说送给你了。到景点想买票,不是朋友买了就是卖票人直接说不用。加上我一路住沙发,住宿和吃饭都没机会花钱,甚至连最后一天去机场的包车,都是沙发主帮我叫好车付了。我唯一花在旅行上的费用,是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交通费,加上偶尔犒劳自己的零食,一个月只花了300多元人民币。我到伊朗后只换了相当于1000人民币的美金,当时还担心不够,结果却是怎么都用不掉,若是换回来汇率损耗太大,于是买了很多礼物送沙发主和自己。

 

伊朗人也是我遇见过最博学最富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我在任何国家旅行,需要表演才艺时总会说,你唱首中国歌曲吧,而在伊朗,他们每次都是,你吟一首古诗吧。与伊朗朋友一起,无论吃饭聊天出门,她们总是一起吟诗作对,彼此交流共鸣。在伊朗,我住的很多沙发主都精通各国语言,会中国功夫,还会各种古老乐器,而且是师从国际名师。他们喜欢读书,上各种课程,来提高自己。伊朗人也是我认识的博士生最多的民族,甚至在马来西亚,我遇到的一个博士朋友也是伊朗人。


    ……

在伊朗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会慢慢记录在我的游记里。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向一位非常关心我的伊朗朋友道歉,在我没有看过电影之前,我完全没想到这会是一部黑伊朗的电影,所以当时很愉快地告诉她《ARGO》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之后,她再无回复。

我想,在伊朗人心目中这也许是曾经的痛,就好比中国六七十年代发生的那些敏感事情一样,若被别人拍成电影估计也能大卖。

伊朗人一直觉得中国和他们很像,由此得到宽慰。因为我们也不能收卫星电视,我们也不能用FACEBOOK,不能从官方资料上获得很多正确信息。

所以,我的沙发主曾经问我,在中国,你们女生出门要包头巾吗?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这世界对伊朗误会太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