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性硬笔书法讲稿

 鸟语花香香 2013-03-12
鸟语花香香书馆欢迎您

 

实用性硬笔书法讲稿

实用性硬笔书法速成攻略

 内容提纲

一、            拨云见日——从书法流变到实用书写     二、            擒贼擒王——汉字结构规律深度剖析

三、            一招制敌——实用性硬笔书法速成三步曲

四、            各个击破——点画、偏旁、独体字、合体字书写规律串讲

五、            顺藤摸瓜——从楷书到行楷到行书     六、            缀字成篇——实用性横写训练要点述评

七、            实战演练——高考作文、求职简历书写示范

八、            华丽转身——浅谈风格的形成与完善   九、            高阶之路——经典临摹与艺术化创作

 附录:常用汉字列表(2500字) 汉字间架结构简表

 

 内容展开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实用性硬笔书法这样一个话题。根据这个定位和叙述的逻辑性,我把整个内容分为九个部分,也希望能通过这近两个小时的课程把涉及到实用书写方面的主要问题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说清楚,让大家能够尽快地掌握和提高。

下面,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从书法流变到实用书写

大家知道,书法是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的一门民族艺术,从甲骨文到去年九月份由中国书法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承担的书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已经有3600多年的历史。那么贯穿这个历史的呢,始终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实用性。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还是其他工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对象或者说是载体——那就是汉字。书法的产生首先是基于对汉字的书写来达到记录、识读、保存、流传等实用性的目的。同时,也正是主要由于实用的要求,书法经过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书体发展历程。举例:

  今天,我们探讨的核心问题也就在此——就是怎么样通过更好的书写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艺术性。伴随着这种实用性的功能及其发展,古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并使之逐渐成为一门高度自觉的独立的艺术门类。而这种内涵的获得有两个物质条件。其一是源于汉字的结构。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本身就具有图画的意味。然后逐渐演变而成各种线(点也可以看作是最短的线)的组织。这种组织就像建筑和绘画一样,具有空间的美感。其二是源于毛笔。毛笔这种圆锥性的运动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形状和质感,而这种形状和质感可以承载更多文化、审美和情感的表现。所以毛笔书法有用笔(比如说提按、转折、方圆等)、结构、章法之说,而硬笔书法主要的构成要件就是结构。即硬笔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从毛笔字里边抽出来一个线的结构;实用性硬笔书法的本质内容与核心要求在于对汉字结构的把握。举例:

 那么,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我们来讲结构。这是整个课程最关键的一个部分,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     一个意识。

什么意识呢?就是“方块字”的意识。中国人很讲究“方”,“天圆地方”、“外圆内方”,中国的古代建筑比如皇宫、四合院等都是方形的。汉字是方块字,方整是汉字结构的基本形态。这个意识很基本也很重要,它会直接主导你对汉字结构的把握。很多人写字的时候注意不到,但实际上我们在判断和欣赏的时候却都无意识中用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强化一下,把这种无意识变为有意识。

大家看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一些训练方法中,最多的就是让你把汉字安放在一个方形之中。比如:(图示)正方格、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方形对汉字的一种规定性和约束性。当然,我们不一定需要在这样的格子里边练字,但是,当我们写字的时候,头脑里还是要条件反射似的有这样一种意识:把字自动还原到一个方形空间的意识。

另外,补充一下,除了隶书及带有隶书意味的书体之外,从视觉上,一般来看,我们看到的字往往是带有一点长方的。也就是纵向比横向感觉要强一点,这个与一些因素有关,在这里就不细谈了。我们写的时候,可以先按照长方的视觉感受和要求去写。

第二,     一个观念。

就是关于审美的观念。刚才谈到汉字的“方”的结构,实际上也可以导出审美的基本要求:方正、中和。再具体点,从实用性书写的角度,就是要求规范、端正、匀称、含蓄。

第三,     两组概念。

1、            轴线、中轴线的概念。

前面我们提到汉字的方形,大家知道,方形至少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横的,一条竖的。而如果是正方,则有四条对称轴,即加上两条斜对角线。这让我们想到田字格、米字格的来源和一定的科学性,它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这些对称轴来完成对点画书写位置的参照和定位。有了方形和轴线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初步对汉字结构空间进行相对匀称的分割和组织。这也符合中国的文化,众所周知,紫荆城也有一根中轴线,皇宫建筑群就是围绕这条中轴线展开的。任何一个汉字特别是端正匀称的汉字,我们都可以给它画出一条清晰地中轴线,如“我”、“中、“侧”等等。当然,除了纵向之外,在横向上也有一条中间分割线,只不过相对隐晦一些,如“五”、“弓”、“格”等等。

    那么,我们进行一下逆向思维,如果按照轴线对称性分布的方式来对汉字线条进行组织,就能得到符合汉字本身特点及美感的结构,这个书写就会显得匀称、大方。

2、            中心、重心的概念。

任何图形我们都可以给它找到一个大致的中心;任何一个空中悬置的物体,我们都能感知到它受到重力的一个中心点即重心。方形的中心就在它对称轴的交叉点上,而重心则是使得各种线条得以平衡的那个点。在实用性标准书写中,有些字的中心和重心是重合的,如“一”、“口”、“日”、“田”等;而大部分字这二者不重合,但存在某种关系。如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山”、“下”、   等。

3、            一个原则。

这个原则应该说是所有视觉感受的共同原则,它就是“平衡”。就是不管是从视觉习惯还是视觉心理的角度,平衡的才是自然的、合理的、和谐的。汉字的结构组织也不例外。

在讲平衡之前,我们先讲一个匀称(均衡)的概念,因为它与我们今天谈到的实用书写联系更加直接和紧密。什么是匀称呢,顾名思义,就是均匀和对称,也就是平均分布。中国文化很讲究对称,从建筑到青铜器纹饰,对对称的运用很多。对称美也是视觉上最基本的美感之一,先民们在造字的时候也大量运用了这个法则。如“木”、“大”、“古、“由”、“穴”、“凹”等等,左右之间都是对称的。

对称,分布均匀会让人觉得端庄、协调。而平衡则是更高层面上的一个概念。打个比方,就像跷跷板。                匀称就是点的位置在中间,两边重量一致来达到均衡;                平衡就是点的位置可以任意移动,而两边的重量也随之相应改变,最终达到平衡。汉字书写的妙处就在于此,有的时候匀称就已经达到了平衡;而有的时候,适当的变动,使得这种平衡变得更加灵活和微妙,视觉感受也更加丰富。

以上讲的都是特点、原理性的内容,下面我们将这种原理性的认识贯穿到实践,来导出方法。这可能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实用性硬笔书写速成三步曲。

这个说法听起来比较玄,但实质很简单。

第一步,我把它叫做正手脚。简单地说就是先把字能够堂堂正正的放在那里,形成一个方整、端正的面貌。这就基本符合了实用书写的最低要求。具体做法有三个法则可以参照:

第一个叫直线法则。之前我们提到汉字是线的组合。我们现在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去还原它。还原之前,我们先借助一个参照。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某的字写得跟印版印出来的一样。”这大概就是一般人对于字写得好的很高的评价了吧。实际上,这也不无道理,因为印刷体堪称端正、匀称的极致,符合易识、美观的实用要求。我们这个方法中使用的参照就是印刷体(一般书籍、报纸、杂志都用宋体)。怎么来用呢?就是我们对着印刷字,然后参照那个样子写的时候用横线、竖线、斜线把它组织起来。如:际——   ,识——   

第二个叫对称法则。它是确定直线分布位置的基本方法。就是看到任何一个字,你就把它还原到一个方形空间,去想象它的中心点在什么位置,去感觉它的横向纵向上的两条轴线,然后根据这种意识来把线条平均而匀称的分布到中心点的四周、轴线的两侧。如:“又”、“留”、“回”等等;比较复杂的字比如“腾”“酱”“艇”等等。

第三个叫中间法则。其目的在于使线的组织得以均匀地分布,做法是找中间点或均分点。它主要解决任何一个字中点线安放和交叉的位置问题,比如,“推”字就很明显,有很多的中分点,三分点。

也就是说,通过这一步,基本上把线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型定下来了,写出来的字就可以和印刷体媲美了。

第二步叫出姿态。刚才我们是比较机械地对线条进行组织,而且只用到方形和直线,显得比较僵硬。下面就是要用一定的方式进一步美化它,感觉上使它具备一定的形势和姿态。比如,“匙”,按照第一步,我们写成“   ”,有点板。接下来我们改造它一下:首先,直变曲,就是这个字里边原本是要用到一些曲线的,我们把它替换进来,就成了“   ”。然后,标准变成习惯,什么意思呢,就是日常书写过程中,我们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写法,等会在下面一节会专门讲到。我们也把它替换进来,如“日”这种带方形口状的结构写成略带倒梯形的形状,“横”写的略微左低右高等。照此,“匙”字就写成了“   ”这样,这个字就基本上不显得僵硬了,更符合日常的书写。

第三步叫上节奏。就是赋予这个字一种生命性的动态,让线条不是分布出来的,而是书写出来的。这样这个字就不仅端正、美观而且生动了。“匙”-     ,动作轻松点、用笔过程有快有慢,有连有断,节奏就出来了。

关于这个方法,为加强印象,我们再把三个步骤连贯起来举几个例示范一下:

倒:鸥:赏:

接下来,我们各个击破,对点画、偏旁、独体字、合体字方面一些约定俗成的写法及规律做一下简要的串讲。

这里先讲几个大致的通则,第一就是在汉字标准书写里边,出现带有方向性的线或者线之间出现交叉夹角时,一般为45度或90度左右,实际上这也是符合匀称分布这个法则的(横180度,一半90度,再一半45度)。比如说点、撇、捺的倾斜角度,提、钩的小夹角等。第二就是,书写的时候都要注意节奏和力度,每一个笔画用力都要送到,如写“撇”、写“弯钩”,整个从粗到细从开始到出尖的过程都感觉有力的贯注。第三个就是当相同的笔画组合或并列出现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呼应和略微的变化。如“彭”

然后我们开始讲点画。我们知道,汉字有八个基本笔画: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提(   )、钩(   )、 折(   )。 

点,除了刚才说到的角度之外,主要注意一下点的组合。有单点、双点(意【同向和相向】、如小【相背】)、三点(如江、兴 )、四点(熟、雨)。多点组合主要是注意不同点的方向和呼应。

横,比较简单,根据视觉习惯,略微写的左低右高一点即可。如“土”。

竖,如同房屋的柱子,宜直。如“中”。

撇、捺,主要注意这个弧度不要太生硬,圆转流畅一点。如“入”。

提、钩,主要注意出笔的动作果断迅捷一点。如“按”。

折,主要注意折笔之间的过渡和圆融,不宜太直硬。如“弓”。

其次是偏旁和独体字。

有了点画的基础,这些就变得很简单了。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进行组合和练习就可以。我这里仅从偏旁部首及独体字列表里边挑选出部分书写时略微需要注意的或难写一点的做一下示范:

 

    最后的重头戏是合体字。数量和类型都比较多,书写也相对要复杂些。

根据汉字中各局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把合体字概括分成: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三种类型,其中,上下结构又含上中下,左右结构又含左中右,包围结构含半包围和全包围。

如果再根据各局部的大小、宽窄、体量做进一步细分,可以得出以下这个列表:

    合体字虽然类型较多,但核心要求还是一样的,就是要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平衡、协调。为达到这个要求,主要是把握以下几个结构原则:

其一是重心平稳。这是字保持平衡的基础,不管字的结构类型及笔画的繁简都需要考虑到字的重心并使之平稳。如上大下小的字如同“亭子”,要使上覆盖住下,而且下边有所支撑,如“罕”,上小下大的字如同“塔”,要使下承载住上,而且保持基座平稳,如“  ”。

其二是比例适当。就是根据各部分笔画的多少来合理分布其所占的比例。比以左中右的字为例。一个“衡”,一个“辨”,各部分的比例就明显不一样。

其三是疏密匀称。要做到这点,关键是注意均匀分布和穿插避让。以“繁”字为例。

其四是点画呼应。就是要注意点画之间同向、相向、相背的各种呼应关系,使其有机联系,笔笔生发。如“流”

以上基本上都是以楷书为蓝本进行的讲解和示范。而日常生活中,行书应用的比率也很高,下面讲讲楷书到行书的过渡,说得简单点就是从一笔一画到连笔的过程(如三点水,                              ),在这个过程中,可把握两点。第一,楷书到行书,结构没有变,变的只是点画上的连贯、映带和省并。第二,行书相比楷书棱角减少,圆转增多,节奏上更明快,书写上更便捷,可变化性也更大。

下面我们示范下过渡的方法:

楷书——行楷——行书

 连带和省并主要是由于笔势生发(这是行书产生的基础)和相同笔画同时出现而产生的,如“丰”字的三横,“衫”字的三撇等,“想”的中间两横和下边“心”的两点。

 好,到这为止,结构、单字,楷书、行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已经叙述完成,下面将进入实践应用阶段,首先我们探讨下单字到篇章的过渡即日常生活中我们运用最多的从左至右逐字逐行的横写训练。

横写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字的大小相对一致,头脚齐平。另一种方式是字的大小有些变化,参差错落。第一种方式如同阅兵式,显得更为规整、工稳, 正式;后一种方式相对灵活、便捷、潇洒,如同戏剧表演。比如:

 

总之,横写时有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第一,书写时,向左边看齐。后面以前面、后一个字以前一个字为参照。

第二,从左至右保持一条以上的基线,以方格纸为例,可以方格底线或中心线为基线。

第三,注意对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的处理,使之协调。

    第四,注意书写时气的连贯和节奏的顺畅。

 

现在,所有的铺垫都已经做完,我们直接进入实战训练。我分别以高考作文和求职简历为蓝本进行示范。

这是一篇今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一段。

 

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命。画家梵高,一生与贫苦为伴,他为了一片面包,一支笔而向家人苦苦哀求,他是一个头彻尾的疯子,整天生活在眼前光怪陆离的的幻想中。是幻想,让他的生命绽放出新的光彩。在那一片扭曲、旋转的画面里,梵高却以幻想为笔,以生命为墨,让举世无双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吐蕊绽放,身处在黑暗中,是幻想的灯盏,让的生命在燃尽之际,奏出如此有力的音符,流泻出如此灵动的辉光。

 

这是一份简历的模板。

我想,通过这两个示范,大家也会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余下的事情就得靠大家自己的练习了。

以上,从原理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我已经讲完了实用性硬笔书法的诸多问题,课程本来可以到此结束,但是考虑到帮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书法和提高水平,再简单补充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风格的问题。正所谓“字如其人”,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字与人的性格、禀赋、学养等息息相关。可以肯定地说,即便大家按照一个方法练字,最后的面貌也会有所不同,因为大家不是也没必要是印刷机。那么,大家可能会对怎样来评价练习和书写的好坏产生疑问,我想,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合汉字书写特点及美化规律。比如,我们写一个“方”字:

 然后把方字组合成“放”字:

 最后再组合“放学”两个字:

 大家看到,风格形成的关键在于你能把这些个性化的因素协调起来、统一起来。而要对风格进行不断完善,主要有以下途径:

第一:不断地探求和把握书写美观的规律、方法。

第二:系统地完善自己对每个字的造型,形成协调统一的样式。

第三:多读、多临历代经典,提高对书法的认识和审美。

其中,第三点与最后一个问题有关系,就是关于经典临摹与艺术化创作。要想真正地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临摹是不二法门与必经之路。临摹对象主要是历代经典字帖和作品。具体而言,方法有二:

一为摹。即用透明纸直接放在原帖上或者先用单勾、双勾方法把帖上字的结构、轮廓勾下来,再来填写。举例:王羲之《黄庭经》

二为临。就是把帖放到一边,对着帖上的字临写,并使尽可能一样。举例:王羲之《圣教序》

字帖还有很多,比如楷书里边的欧、颜、柳、赵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多去书店翻翻,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而上升到艺术化创作,则是在你临帖和掌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在继承基础上的一种个性发挥。它与实用书写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追求标准和统一,后者则追求变化和创造。艺术化的过程是一个制造矛盾-协调矛盾、打破平衡-建立平衡的过程。包括字的大小、收放,空间的疏密等等。下面,我以我自己的一首自作诗为内容进行一下创作示范:

我欲狂饮三百杯,撑蒿直入偏云里。

忽闻太白台上歌,晴涛阵阵放白鹅。

以上是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最后我做三点总结说明:

第一,除最后两节外,本课程内容围绕实用性硬笔书法展开。

第二,本课程集中讲述了一些原理、方法,学习时不能僵化,要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第三,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平时要多练、多想、多体会。

希望整个课程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祝大家取得进步,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