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言不肖皆夷出 ——八国联军侵华中的人与事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3-12

其实是放假时候写的。。。不过写了一大半突然不想写了于是就TJ到现在,写好然后网坏掉了,于是现在发出来。自动免疫意识形态喷子,完毕。


 


     一、八国联军的起因


     这个大家也都背过,因为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受到镇压后转战直隶,慈禧太后一方面恐惧洋人,另一方面竟然听从毓贤的说法,然后派和毓贤此君一样守旧顽固的军机大臣刚毅去调查义和团情况,然后当真认为义和团拳民当真刀枪不入。。。。。。好吧,我知道看到这句话让很多以为慈禧太后很接受外国先进器物的同学很失望,但的确如此。于是再获得官方支持下,义和团在直隶更加有恃无恐,对外国人和“被认为”与外国人有联系的人肆意施暴,这就引起了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在官方支持下转战直隶即是八国联军最初的起因。


       这里有一件看起来很扯的事,毓贤此君的兴起正是因为担任曹州知府时三个月杀了1500人镇压大刀会起义(大刀会是一个类似义和团的组织,不过影响力小得多),于是被认为”治盗有方,擅长对付民间起义“,1899年毓贤接任了山东巡抚,毓贤本想效仿当年镇压大刀会,但他看到义和团势力太大,自己斗不过或者说杀不过来了,于是开始放任义和团活动,纵容拳民掠夺洋人财物,焚烧洋人教堂,并且亲自为义和团授旗,于是又得了”保境安民“的好名声,成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后来因为欺压洋人出了名,被八国联军当成”首恶“,被发配新疆最后处死。此人尽管愚昧无知,欺软怕硬,但也有优点,就是他的确是一个清官。


       为什么清政府在重用这样的人?因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内部思想相对先进(注意,只是相对!)的大臣基本都被牵连进去,或降职或革职,至少也不得宠了,只剩下这群愚昧无知的大臣了。这群人当政,闹出这样的事情也理所当然。


      二、最初的各国抵抗


     1900年5月31日,义和团的京津的暴行让各国外交人员感到不安,于是向政府申请保护,英俄美意日法六国派遣349人进入北京使馆区保护,6月1日德奥也派遣了几十名士兵进入使馆区。直到此时各国的目的也只是保护使馆并且寻求与北京的清政府进行交涉。但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的”壮举“非常满意,因为帮她出气了,加上当时擅长与列强打交道的李鸿章等人都在外地任职,朝内的顽固派对此丝毫没有概念,结果事情越闹越大,6月10日使馆区被义和团包围,列强终于坐不住了,决定命西摩尔进入北京带兵抵抗。另外,在使馆区有3000人左右被包围,但其中2000人是被义和团认为”与洋人勾结“的中国人,义和团的行为和武革有那么些像,光杀外国人还觉得不解恨,说你跟外国人有联系就是敌人,就烧你家抢你财杀你人没商量,于是有两千人只好进入使馆区寻求保护。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被清兵所杀(注意,是清朝的正规武装,不是名义上的民间组织义和团),开腹剖心,西摩尔率兵两千人从天津进军,但在廊坊遭遇清军和义和团的联合伏击,这就是所谓”廊坊大捷“。不过话又说回来,拆了几段铁路,杀敌7人,伤57人真心算”大捷"?联军撤退不是因为受损,主要是因为铁路被破坏了被困在这里。所以后来才伤了数百人。“廊坊大捷”更让慈禧坚定了对义和团的信心,于是引发了进一步的事件。


      再说说西摩尔这个人,西摩尔此人一生中最著名的事迹不是八国联军,而是1883年炮击亚历山大。当年英国想控制埃及,但遇到埃及的抵抗,顺便提一下当时的埃及人战斗力并不差,加上士气旺盛,曾经一度进逼叙利亚,让土耳其找来列强助阵干涉才打了回去。西摩尔被派去后看到埃及人不从,立刻下令炮击亚历山大,之后英国很快彻底占领了埃及,把埃及纳入英国控制。于是被认为“行事果断,擅长处理殖民军事事务”,后来晋升英国东亚舰队司令,所以最初选了他作为联军统帅,不过也能看得出此人的过于骄横的弱点,同时他是海军将领,对率领陆军尤其还是各国拼凑起来的陆军毫不在行,所以才会在廊坊被轻易伏击。然后被困了8天才得到后续部队援助。直到此事之前,列强也没有把义和团和清兵放在眼里,认为和平时一样派一点人吓唬一下就能解决问题,不过这次慈禧太后是动真格了,以前慈禧唯唯诺诺是因为没找到一个在她看来足以抗衡洋人的东西,现在她认定“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足够对付洋人了,瞧,第一战就包围了列强军队,很厉害不是吗?


       且说另一边,八国联军虽然陆上被困了,但还打下大沽还是毫无压力的,打下大沽之后,慈禧太后唯恐进一步得罪洋人,于6月15日下达了勒令解散义和团的命令。但到了6月17日,慈禧太后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了联军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的消息。慈禧唯恐权力被夺走,于是又召集了她最信任的那群守旧大臣,将义和团编入了清军正式编制。瞧,义和团就这样被愚弄来愚弄去,听起来有些荒唐,但满清的当权者就是这样。6月20日,各国公使中最嚣张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感到情况不妙,前去总理衙门寻求庇护,却被神火营伏击。至此,八国联军侵华才算正式开始。


 


三、侵华开始后


       慈禧太后听说克林德死了,其实是很高兴的,因为克林德此人虽然是外交官,但接受的都是军人教育,28岁以前都是标准的德国军人,当了外交官以后思维方式还是标准的军人式,为人骄横霸道。此时慈禧太后已经过度自信了,因为一边义和团困着西摩尔的联军,一边杀了克林德,于是同时向11国宣战,这十一国包括联军八国还有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换句话说就是把大半个世界宣了个遍。另一边下令杀死洋人有赏,“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同时命令义和团和清军继续围攻使馆区。


       说过很多次了,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反复无常,毫无见识的女人。6月23日,联军进军廊坊解围,眼看要打进北京城了,慈禧太后又想起了害怕,或者说认识到了义和团不是刀枪不入的事实,于25日下令停止围攻并且送去补给,不过事已至此,这样的行为还能挽回吗?此时更有一件很幼稚的事发生,慈禧的大臣们也听说了洋人想要扶植光绪的谣言,于是自作主张带着义和团去刺杀光绪,认为只要杀了光绪自然就能解围,只能说满清贵族的智商已经无解了,还好慈禧比他们聪明一点,连忙拉了回来。让这样一批人掌权,清朝岂有不亡的道理?


       八国联军侵华并不仅仅是进北京,这期间发生了血洗海兰泡事件,其他国家也纷纷在各自“势力范围”制造事端,不过没俄国那么敢干就是了。


回到华北,接下来就是联军聚集了两万部队先后占领天津,进军北京。但更值得一看的是清政府那边的行动。慈禧太后也感觉到这次是真激怒洋人了,但出于种种原因还是对义和团和清军的战斗力高度信任,要求节节抵抗。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直接负责此事的官员基本没一个活下来。主和的许景澄、袁昶、联元、立山、徐用仪都被处死,合称庚子被祸五大臣,直接上阵指挥的李秉衡、裕禄兵败自杀。看看他们的履历就看出一些问题了。主和的基本都是总理衙门出身,多少都担任过公使或类似职务,李鸿章也是主和派,不过因为他还没到达北京,而且清政府也离不开他所以最后还是交给他收摊子;主战的分两种,一种是慈禧为首这种基本没出过宫门,对军事一无所知对世界一窍不通的满清贵族,另一种是李秉衡这样主持过对外作战的军人。李秉衡就是当年对法国取得谅山大捷,阻止法国由越南进军中国西南的清军总指挥,镇南关大捷中也与冯子材共同作战,毋庸置疑的是他的确是保住中国西南半壁的功臣,但李秉衡接到命令时他本人和他的部队都在江苏,从接到命令到赶到北京时早已疲惫不堪同时又缺乏情报不通地理(清军的运兵方式极度落后,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根本满足不了这种战争所需要的运兵要求),而八国联军已经攻克天津,集中兵力进军北京,这样的战斗结果一目了然。


 


四、八国联军进北京


       外围抵抗失利后,八国联军正式开始了北京攻城战。主攻的是日军俄军和美军。


       这里提一下八国联军的兵力构成,日本是最卖力的一国,毕竟离得近外加利益要求高,派了18艘军舰和两万多士兵;俄军虽然派遣部队少了一些,但俄军同时在东北趁火打劫,10月份更是占领了整个东北。所以单就进北京来说是第二祸首;然后是英法美军,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国虽然都派遣了不少士兵,但英军基本都是印度人,还有澳大利亚派来的一些殖民地武装,甚至还有一些港籍中国人(呵呵呵……),法军基本都是印支人,美军则是从菲律宾派遣的。也就是说其实是我们所谓的第三世界同胞在打着西方人的旗帜拿着西方人的武器为西方人卖命,不得不令人想起抗战时最无恶不作的“二鬼子”,八国联军期间的作恶后文再说。然后德军900人一直在海上,入北京很晚,奥意两军则都是象征性派了一些士兵带着国旗去凑数占便宜的,意军更是只有80人,起初不过是一些意大利水手,后来才象征性派了几个正牌士兵扛着旗子混在队伍中狐假虎威(还记得想来中国殖民被一个炮台打回去的意大利海军吗?)。


       战争几乎毫无悬念,8月14日攻城,到8月16日八国联军已经基本占领了北京全城,慈禧和光绪带着亲信大臣逃出北京,派李鸿章去收拾摊子。对了还有一个人必须要提,那就是被赐死的珍妃。


       说起珍妃可是有来历的,光绪和珍妃的爱情故事在清末民初广为流传,更多了一层悲剧色彩。珍妃出身镶红旗,13岁和姐姐一同被选入宫中被封为珍嫔,18岁恰逢慈禧六十大寿被封为珍妃,姐姐被封为瑾妃。光绪一生只有一后(隆裕)和两妃(珍妃和瑾妃),加上隆裕皇后长期不受光绪喜欢,姐姐瑾妃与光绪相处平淡,生性乖巧,善解人意而又工翰墨会下棋的珍妃就成为了光绪最宠爱的妃子。但珍妃也有致命弱点,就是用钱无度,每个月三百两银子完全无法满足珍妃的开销,于是珍妃效仿慈禧受贿卖官,最著名的就是鲁伯阳案。鲁伯阳向珍妃行贿四万金谋得了肥差,但为官仅一个月就因贪婪无能被弹劾罢免,而珍妃也恃宠与慈禧争吵,导致被打入冷宫,后来曾短暂恢复妃子身份但又因为她本人和她的师友都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而再次进入冷宫。


       到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带着光绪和亲近大臣准备出逃时,想到了珍妃的问题。带走不合适,但留下又担心珍妃惹出事非,于是就命人去赐死珍妃。珍妃不从,就被慈禧派去的太监推入井中,后被慈禧以“贞烈”掩人耳目。直到慈禧和光绪去世后,隆裕太后决定追封为贵妃,之后珍妃的姐姐瑾妃又将珍妃迁葬至光绪陵园,并建起灵堂歌颂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心。


       对珍妃的评价历来不同,有人同情地说她是慈禧专权的牺牲品,有人咬牙切齿地说珍妃是咎由自取。但真实的人显然不会只是一张脸谱。珍妃既是与光绪情投意合,忠贞不二,乐于接受新事物(珍妃非常热爱摄影,专门买来当时最好的相机在宫廷拍照,即使下了宫廷禁止摄影的禁令仍未放弃,她的摄影作品到现在也是重要史料),支持变法维新的珍妃;也是奢侈无度,恃宠而骄,受贿卖官的珍妃。


       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的烧杀抢掠是人所共知的,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由不同国家分区占领北京,最著名的案例是八国联军将西四北太平仓胡同的庄亲王府放火烧光,当场烧死1800人。至于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更是不计其数。这似乎是任何强国对弱国的惯例,即使在二战结束时中国经过艰苦卓绝,付出了两千多万同胞代价赢得抗战后,盟国美苏驻华军队的暴行比起八国联军时只是有所收敛,只是因为八国联军时期和二战时中国都是弱国。民国纵然被夸得千好万好,但二战后盟友的暴行仍证明了中国经过民国“据说很光辉”的时期后仍然没有改变靠别人胜利的弱国的事实。


       最为屈辱的是,8月28日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前举行阅兵,在战败国的标志性建筑前举行阅兵是战胜国最常见也最喜好的侮辱战败国的形式之一,就像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阅兵穿过凯旋门,夺回胜利女神,而七十五年后苏联红军以同样的方式穿过勃兰登堡门将红旗插在胜利女神上。这象征了中国实际上已经彻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与此同时,西摩尔因为战事不利被撤去了统帅职务,接任者是前德国总参谋长瓦德西元帅。瓦德西出身军人世家,是一个最为典型德意志军人,也是19世纪末期德国最狂热的军国主义鼓吹者之一。而瓦德西的事迹也很著名。他是德国三年义务兵制的开创者,也是提高德军总参谋部地位的主导者,另一方面他利用威廉二世的信任成功排挤掉了铁血宰相俾斯麦,德国的外交政策从俾斯麦的平衡灵活外交到狂热的军国主义外交的始作俑者就是瓦德西,德国不切实际的两线作战方案也是由瓦德西制定的,但瓦德西却因为过于固执,激烈反对威廉二世的海军发展计划而被免职,赋闲近十年后才出任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这样的人,一方面的确是一位优秀的统帅,尤其擅长分析情报来制定作战计划,在战术方面甚至不亚于毛奇;但另一方面他本人缺乏俾斯麦和毛奇等人的战略眼光,越俎代庖而又过于狂热激进,成为了后来德国战略上惨败的罪人。私以为他与东条英机很像,都是出色的战术家,擅长权术,但都极度狂热而又贪恋权力,缺乏战略眼光。区别只是东条英机谋求更高权力时成功了,瓦德西失败了而已。


       记载称瓦德西下令在北京放任烧杀抢掠三天,但事实上此时的瓦德西刚刚接到职务准备从德国出发前往北京,而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早已开始,于是瓦德西就顺水推舟下了这么个命令。瓦德西本人只是因为随着联军人数增加,需要一位有足够威望的统帅才被威廉二世请出来担任统帅,之前他只是想找个地方打一仗过过瘾,但他在海上漂泊两个月终于到达北京上任时,战争早已结束,只有俄国另外派遣的军队在东北跑马圈地。但有些讽刺的是,到目前为止对八国联军在北京暴行最详尽的记录者正是这位瓦德西统帅。他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各国军队在北京抢掠的景象:


       “北京被占领之后头3 天公开允许的抢劫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英军的抢劫是相当有制度的,强抢来的东西必须集中放在外交使团的一个地方,以便日后拍卖。拍卖的收入再按照计划 在军官中间分配。而且英国军官告诉我,印度士兵( 英军几乎完全由印度士兵组成) 根本不能理解没有劫掠的胜利有什么意义。日本军的战利品必须上交国家,国家肯定收获了可观的数目。在美军,抢劫是被官方禁止的, 但是美国官兵都是些冒险家,禁令被最彻底地 置之不理。俄军的抢劫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东西被扔得乱七八糟。法国在抢劫方面也不落人后。”


——1900年10月22日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国家的不同习惯和性格,很好理解。似乎漏掉了德军?瓦德西的另一篇日记则洋洋得意地表扬了德军,同时表达了他的一些观点:


“很遗憾那么多珍贵物品被以最粗鲁的方式对待,都被毁掉了……很幸运德军没有参与官方的抢劫行为。因为在天津之战中我们只有300人参加,而且事后根本没有进城。而北京,德军是在抢劫结束之后很久才到达的……在国内如果人们想象这场战争是为传播基督教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话,他们肯定要感到幻灭了。自从三十年战争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劫掠以来,还没有象这样的。”


——1901年1月20日瓦德西日记


       这其中还透露了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居高临下的心态,直到今天西方的这种心态也从未改变,西方人(今天尤其是美国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昭昭天命”的代表者,一切行为都是在“把文明洒向尚未开化的其他地区”,但很讽刺的是现在中国国内竟然还有很多人对这种观点推崇之极,并且心甘情愿地歌颂近现代西方对中国的一切暴行,呵呵……


       德军以纪律严明著称,但也不像瓦德西所说那样纪律严明。其一,瓦德西本人也承认德军到达时间较晚,到达时北京已经被其他国家军队抢掠过了;其二,德军在高度重视纪律的本国统帅到来后可以保持纪律,但在瓦德西到来以前德军却谨遵威廉二世的“教诲”对北京的参与财物进行最疯狂的抢掠。


       “你们应对不公正行为予以报复,他们以令人发指的方式嘲弄外国使节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如果遇到敌人,切勿留情,不要留活口,用你们手里的武器,让中国人即使在一千年以后,也不敢对德国人侧目而视,让我们为文明打开永久的通道!”


——1900年7月29日威廉二世对远征军的讲话


       所以说所谓纪律也只是相对的,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个道理,换任何联军成员也很难在八国联军进北京这样的事件中坚持什么纪律,正如美军是明确禁止抢劫的,但丝毫不能阻碍美军把抢劫当做一次有趣的冒险并投身其中。


       另外针对某些公知提出的监守自盗为主的问题,连瓦德西都否认了这个观点:


      “冬宫(这里指中南海)曾被两个连俄军占领。有可能皇室出逃到俄军占领的这几天里,有些珍贵物品被贼偷走,但不可能很多。但现在发现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了,只留下那些非常难以移动的物品 。”


      “俄军撤出(夏宫,即颐和园),英军和意大利军进驻时,发现虽然宫殿内外没有冬宫破坏得那么厉害,但所有贵重物品都不见了。这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干的,因为周围没有多少中国人,而且俄军撤出和英军进驻的间隔极短。我向英国军官指出如果他们把剩下那点东西也运走的话,肯定是俄国人最希望的,他看来相当同意。”


       顺带提一句,俄军作为最疯狂的抢劫者,甚至制造了一场外交争端——俄军把威廉一世赠与清朝的礼物抢走,引起了德国的抗议,于是德国在俄国把这件礼物运到旅顺的路上要回了这件礼物。


       这很像一个笑话,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苦涩的“笑话”。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在清朝末年如救火队员一样,每当清朝与外国有什么顶不住的争端时就会被叫出来做善后工作,这次更不例外。很多人指责李鸿章卖国,但从记载来看这是有失偏颇的。作为战败方代表,李鸿章一直在寻求降低损失的途径,他利用各国间的互不信任希望能与各国分别谈判,并在最主要的对俄谈判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把联军漫天开价的十五到二十万帝国马克(大概相当于6~8亿两白银)降低到十二万帝国马克(就是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不管当初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是否真有对中国“一人一两”的侮辱意味,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已经受了一个国家所能受的几乎所有屈辱,并且事实上即使带有侮辱性质也降低了实质的损失,仍是值得肯定的外交努力,条款中更留下了一些日后修约的余地,这使得北洋时期的修约成为了现实。但最终仍无力回天,签订了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外交官不容易,屈辱战败的弱国外交官更不容易,李鸿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来降低损失,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李鸿章并未直接参与到其中,只是帮助中国真正的祸首慈禧善后而已,就此次事件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反观慈禧太后,则显尽了其昏庸无道,无知无能的一面。在战前对局势没有任何正确估计,采取了几乎所有可能采取的错误行动,而战败后一方面逃避责任拼命结好西方以致一度影响了谈判进展,另一方面在谈判结束后举国悲痛时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无耻的话,竟然还有人粉饰为“降低损失”,本来损失的直接酿成者就是慈禧,而谈判成果本身与慈禧没有任何关系,不知近年来各种粉饰慈禧的人用意何在。而在签约之后,慈禧更是翻云覆雨,把几个月前被自己亲手提拔重用的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或赐死或处决,将罪名强加给这些官员身上,把自己应得的罪名推得一干二净。可惜这点小伎俩根本无法瞒过任何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哦,你是在提那些公知吗?也许你是对的)。


       中国近代第一罪人,慈禧无误。


 


结语:漫言不肖皆夷出,罪孽开端实在己


       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大概的前因后果,能力有限不好进一步延伸了。但仍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清晰的事实:漫言不肖皆夷出,罪孽开端实在己。


       我们看过的几乎所有书上,提起八国联军侵华都是义愤填膺,只是谴责八国联军的残忍暴行。但更根源的原因,还是在于慈禧主持的顽固腐朽的清政府。落后就要挨打,只会哭喊和悲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指望别人施舍般的保护更是没有意义的。1900年贫弱积弊的中国,即使侥幸逃过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也很难逃过另一场类似甚至更为凶狠的侵略,因为当时的中国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时间继续发展,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但回天乏力的中国,九一八之后在国联声嘶力竭地要求国联按照规定对日本侵略进行制裁却只被轻描淡写打发的中国,二战结束后在自己的土地上对外国军队暴行忍气吞声的中国,都无一不是血泪写下的教训:弱国无外交,只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真正保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国人。


       常见各种公知意领在各种怀念民国如何如何,晚清如何如何,但当想到今天 “幸福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明天就成为外国人暴行的对象而无能为力,今天在读书学习的中国学生明天就不得不颠沛流离,看起来威武雄壮的美械师却不得不听命于外国人不一定高明的指挥,民国的外交看起来风生水起但也只有当英美等国利益被真正威胁时才不情愿地与中国并肩作战,而中国二战后名分上的大国地位也是靠中国本身的重大牺牲换来的,从来不是某个国家的施舍;不用对那个国家心存感激,这是中国二战后应得的尊敬,但尽管如此仍必须接受真正大国美苏的压迫歧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民国的很多看起来值得羡慕的东西背后是何其苦涩。不要羡慕新加坡、瑞士之类看起来很美的小国,世界上是分大国小国的,小国的生存之道在大国身上完全不适用,而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广阔的领土注定中国无论如何只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存在(似乎还有很多人鼓吹中国必须分裂?德意志即使分为几百个城邦,他们仍然是血脉相连的德意志人,总有一天必然会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国家,即使东西德成为全世界的最尖锐的对立点,也无法改变德国是一个整体的事实;中国即使有一天分裂为一百块,也总会有一天重新回复为一个完整的中国),而大国想要保护自己,只有本国的繁荣富强一途。


       八国联军侵华的悲剧,说到底还是因为其时的中国国力衰微,任人宰割,无法保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因而在中国经历惨重代价后,终于切实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尽全力让本国强大起来,为本国争取国际地位。于是就有了二战后中国第一次以堂堂正正的战胜国身份获得名份上的大国地位;以此为开端,中国开始一步步走下去,直到今天有了名至实归的大国身份,在国际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以自身的实力赢得了广泛而又真正的尊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