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31.低温解体与核外电子共轭的温度区间

 王东镇 2013-03-13

3031.低温解体与核外电子共轭的温度区间

2013.3.13

在思考水分子结冰产生“冷膨胀”现象的物理原因时,我发现不同化学元素及其组合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时会形成不同的“晶格”,即核外电子共轭形态相对有规律的现象,而冰的“晶格”存在间隙,导致冰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因此水分子结冰时产生了“冷膨胀”现象。

那么,不同化学元素及其组合在液态、气态、固态时的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物理后果?是科学界应该回答的问题,也是材料科学的基础问题。

钻石的形成,是否是必然的呢?与石墨的形成存在什么环境差别?

我感到物理、化学迫切需要“基因组工程”。

从冰的“冷膨胀”现象想到锡的“冷解体”现象,我发现锡的“冷解体”现象很可能是锡化学元素的冷离子现象,或核外电子共轭的低温解体现象,我倾向后者。如果事实真是这样,不同化学元素及其组合可能都存在核外电子共轭不同形态的温度区间,通过超低温可能获得原子级别的化学元素。进而想到星体内核可能存在的超低温(某些核聚变可能存在吸热反应),不同化学元素及其组合的核外电子共轭与“冷解体”现象可能存在不同的温度临界点,及其他条件。揭示其中的奥秘,有利于材料科学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