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体量,更要品质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3-13

要体量,更要品质


  王蒙
  文化强不强,好不好,是真走得出去还是烧钱造势自吹,关键在于文化人才文化创造与文化贡献。祖宗的遗产是重要的,当今的人才与成果,才是我们今人更应重视的
  近年来,我国的领导与人民群众日益重视文化课题。我们畅谈文化政策、文化工作、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文化活动与文化服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建设等等,心高意切,何等好啊。
  同时我还希望人们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关心文化精神与文化追求,特别是文化品格。我们要看到文化的林林总总,更要看到文化的精髓与主心骨;看到文化的日新月异,更要看到文化的恒定久长;看到文化的热闹红火,更要看到文化如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灵魂深处;看到文化的无处无时不在,吃喝拉撒都文化,更要看到文化的高屋建瓴,它应该引领我们的生活。
  
文化首先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体量
  我看到海峡两岸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文化建设与文化口号,六十余年来相异不知凡几,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群体,之间却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情义、道德、家庭、勤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刚正不阿,同时应变图强、实事求是……这些都为我们所赞许;而懒惰挥霍、巧言令色、两面三刀、投机取巧、腐化堕落、刚愎自用、呆板僵化,都为我们所不取。这些观念如果作政治化的解读,两岸可能有相当的分歧,但是作为文化情怀与文化底色,它们几乎是没有争议的。这说明,文化是有它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性的。
  有些文化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气势雄伟,响动非凡,如火如荼,完结起来却是烟消云散,不知所终。历史已经证明,一时的时尚哄闹动作,未必能沉淀为文化的遗产。文化还是非文化伪文化,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需要生活本身的选择与淘汰。
  文化首先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体量。它的魅力、凝聚力、影响力取决于它的有效性,即它是否能以提供足够的真理、美德、信念、胸怀、智慧、学问和方法使接受此种文化的人群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以人为本的有效的文化将能塑造与培育它的接受人群、民族、地域,以至扩展到成就更良好、更优美、更富有蓬勃活力的品质。就是说,文化的品质决定着人与生活的品质。
  这样的文化品质往往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巨人上。文化离不开它的代表人物,古代人尊称这些人为“圣人”。谈到中华文化我们立刻会想到先秦诸子与其后的大家。当我们徜徉在巴黎的先贤祠,伏尔泰、狄德罗、笛卡尔、巴尔扎克、雨果、居里夫人……其阵容令人肃然起敬。多年以来,我国这方面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总结汲取。文化强不强,好不好,是真走得出去还是烧钱造势自吹,关键在于文化人才文化创造与文化贡献。祖宗的遗产是重要的,当今的人才与成果,才是我们今人更应重视的。
  
在文化问题上,绝对不能搞浮躁造势
  我们不能不有所忧患,在文化硬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民主大大增加的同时,人们看到了空心化、形式化、浅薄化的苗头。能不能感动受众的内心,能不能提供思想智慧与情感冲击、内心润泽,给受众以真正的灵魂的洗礼,这是文化成果的层次性的重要评估标准。而靠声势、靠豪言壮语、靠传媒炒作、靠先期录像的鼓掌、靠所谓吸引眼球的廉价元素与简单符号的堆积,是弄不出多少真正的文化含量来的。近年来大而空、闹而浅的玩意儿越来越多,文化的形式化即空心化,符号化即简易化随意化,哄闹化即应景化越来越严重,黄钟黯哑,瓦釜轰鸣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对于文化产品的真正的思想与艺术的评价却越来越成了胡弄事儿了。
  任何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只能通过人民群众自己践行,自己选择与自己改造。例如我们长久以来希望通过编撰新儿歌来进行教化,费力多而成效少。我们也有并非少数的有心人编写新的《三字经》,但与老的《三字经》相比,其被接受程度相差何止万里?
  文化的根基与重要内涵正是教育。由于中国的狭窄部门分割,人们往往在谈文化建设的时候不谈教育,而如果不改变事实上的单纯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想把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是很困难的。
  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当然取决于党的领导,国家的工作,而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与媒体的舆论导向,也都是必须与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那么,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看我们还缺少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公信力与自信力的高级人文专家。有了这些专家,我们才能钻到文化的精神深处来规划文化发展文化,才能专业地评估我们的文化举措与文化成品。否则不免有隔靴搔痒的危险。政治斗争、政治运动的后遗症使人文专业变得过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与多变化了。请看:我们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院士,人文学科则不存在院士,说明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一个对自己的人文方面的人才与成果没有信心的国度,能成为文化强国、创新之国吗?能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地吗?
  在文化问题上,大与强的要求似应服从于好的品质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高尚的追求与信念、辽阔的视野与心胸、智慧与才能的光芒四射、创造发明的勇气与魄力、深入的对于文化精神与文化追求的体贴与共鸣,我们需要拥有真正的高度专业化的文化人才集体,需要开拓真正的创造发明探讨真理的精神空间。我们还需要按部就班的文化教育与建设过程,有长期打算、长远眼光。在文化问题上,绝对不能搞浮躁造势。
  (作者为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