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旧日小爱巢 难忘旧日邻里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热恋中的女友卿卿我我了一年之后,我们终于水到渠成的领取了结婚证,宴请了亲朋,建立我们的幸福家庭!其实说起“家庭”,真的很惭愧!我们俩除了法律上承认的合法夫妻这一点外(家),我们缺乏另外一个建立家庭的要件(庭),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看来房子,对于任何时代的新婚夫妇来说,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 本来我们父母家的房子还算比较宽敞,但我和二弟几乎同时结婚,二弟他们选择了父母住在一起,家里就显得很拥挤了!我这个弟兄中的大哥,就只能选择出去租房了。但那时的所谓租房,和现在的租房完全不同,现在租房,只要谈好条件,双方签合同,一手交钱一手叫钥匙,你住就是了。我们当年的租房,是租房东家的一间厢房,我们当地人叫“暖阁”,进出房门,做饭,打水,晾衣服…..都要与房东共用空间,每天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诸多不便,一言难尽……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打游击似的迁徙了若干次,终于在爱人怀孕了半年时,我们终于“借”到了单位的正式住宅。(计划经济时代,分房子只能论资排辈) 原来,父母亲眼见得自己的大儿子为了房子东迁西挪,于心不忍,他们四处奔波,找关系,送人情,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房子的事情解决了。(房子是“借”我的,与单位说好每月交房租,一旦到与我同工龄的人分到了房子,房租停止,我就自然拥有了这间屋子)。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不过就是一间一面砖,三面坯的小平房(有30多个平方),但我们小两口听到这个消息时,高兴得同时跳了起来,用“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亦不为过! 搬进新居的劳累被喜悦的心情替代了。可以专心经营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爱巢了。我们的新居,除了有一间半屋子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家里粉刷了墙壁,搬来了新家具,买了电视机(那时只是12吋黑白),把火炕拆了安张床,自己动手做沙发,自己动手装音响,自己动手改电路,自己动手铺地面。我们小两口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把昔日的梦想变为现实!屋里弄的差不多了,该轮到经营我们的小院子了,我们这一栋房大概有六、七户人家的样子吧,对外的院墙一律是高高的,但邻里间的隔壁墙,却都是矮矮的一步跨,当我惴惴地对我们的东西院两位邻居大哥,提出让他们对于院子的改造的建议时,得到了他们热烈的响应,于是,对于他们提出小院子的“未来规划蓝图”,我当然是言听计从,备料,请帮手,着手施行。我们建起了有模有样的小仓房,安装了很齐整的院子门,挖了一个很四致的菜窖,垒砌了一个很别致的鸡窝。施工期间,两位大哥,常常“一步跨”过院墙,对我们继续热心指导,甚至动手参与。爱人生孩子期间,我陪爱人住院护理十几天,全然忘记了家里的几只关在窝里的老母鸡,等我猛然记起,准备回家收尸时,却发现母鸡们好端端地在鸡窝的食槽里吃食,见我回来,还咯咯咯地叫了起来。原来我离家这几日,母鸡们全由邻家嫂子妥为照管!东院邻家大嫂还隔墙递过来母鸡们每天下的鸡蛋,听到邻家大哥大嫂关心询问的话语,我的心里感觉真是暖暖的! 后来,西院的大哥一家搬走了,我们又迎来一对新婚的职大老师邻居。因为人家是大学生嘛,我们这个当工人的两口子,起初还是对人家敬而远之的。但是同样是咿呀学语的小孩子,可是不管那些,我家的小女儿,和邻居的小小子,那可真的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谁家改善生活了,饭桌上必定是两个小家伙正襟危坐,晚上睡觉,必定是把自己的孩子强抱了才肯回来。还记得邻家大哥手把手地交我渍酸菜,秋日交我如何在窗户外面钉上塑料布,夏日里如何安装制作纱窗,忘不了邻家弟妹耐心地给女儿辅导功课,回家探亲时信任地把家门钥匙交到我们手中…...,还记得,夏日里大雨将临,邻家老弟帮我收好晾晒的被褥,冬日里暖气爆裂,邻家大哥满身湿透地帮我堵漏….星期天,夏日里难得的休息日,男人们聚在一起走马将军,高谈阔论;女人们交头接耳,家长里短;孩子们成帮结队,玩耍嬉戏…... 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俩又分到了单位新建的楼房中的一套新房,条件当然要比之前的平房好过许多!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相处多年的好邻居,告别了居住十年的旧平房,欣喜地开始了新一轮的雇人装修、购买建材,弃旧换新,一切仿佛进入新的轮回,只是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兴高采烈,一切筹划,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从住进楼房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有了与原来老邻居们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单元里每家都是关门闭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住了快一年了,我才弄清最近邻居的的姓甚名谁。我很怀念过去的老邻居,经常回去看看他们,但过了不久,他们也陆续的搬走了,职大老师辞了当地的工作,“孔雀东南飞”,举家去了福建,之后再无联系。邻家大哥倒是还在本地,但见他一面,实在很难!再后来,听说邻居大哥因心梗去世了…...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淌,又是十年过去了,我又购买了更大,地理位置更好的房子,装修也远比上一个房子来的奢侈,只是装修早已没了当初的兴奋,变成了例行公事般的流水作业。邻居的概念在我的印象中变的更加模糊,大家住在一个单元里,见面简单寒暄几句,仅此而已。如今住进现在的家有五、六年了,我连最近的邻居的姓甚名谁都没有弄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怀念当初那虽然简陋狭小,却伴随了许多美好时光的第一个“小爱巢”了...... 记得以前看过庄子讲起的“相濡以沫,不若忘却于江湖”的故事,说的是泉水干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戏的鱼都被搁浅在陆地上。它们快要干死了,相互之间吹出湿气呵护着,吐出唾沫湿润着,很友爱!很亲情!在庄子看来,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如此友爱亲情,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却了好。我们现在的常人生活,肯定是早已渡过需要大家“相濡以沫”的时代了,至于“忘却于江湖”的时代有没有到来,还是到来之后我们是否一定要像鱼儿那样“忘却于江湖”,谁知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