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被遺忘的上海印象

 老沈阅览 2013-03-14
戀戀上海 花樣年華之10種未被遺忘的上海印象
 
                          2013/03/13
 
多少年來,上海推陳出新,然而歷史從未被遺落。十個新的舊的關鍵字,素描出每個人心中的上海印象。
【撰文/鄺介文】

       作家冰心在一次旅途中,行經南京、蘇州及上海,不得不提筆嘆息:我素喜北方風物,至此也不得不傾倒於江南之雅澹溫柔。

印象1 旗袍-弄堂就是伸展台

右-來到上海,試試訂做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左-夜來香一首四○年代的流行歌曲,意外地影響了後代的音樂家。(攝影/上海三亞CTPphoto 、Wikimedia Commons)。

提到上海,你第一個會聯想到什麼?十有八九的人,腦海中肯定最先浮現張曼玉在《花樣年華》裡頭一襲襲花 布旗袍穿街走巷的畫面,似乎旗袍本身就是一幅上海樣本。但是你知道嗎,我們如今印象裡的無袖、窄身、高領、盤扣的旗袍,更正確地應當被稱作「海派旗袍」, 因為正宗的旗袍實則來自滿清,長期在東北雪地莽原生活,滿人身上的旗袍個個都像《後宮甄嬛傳》裡那樣,是一件蓬鬆胖大的連身襖子。

然而在黃金年代的上海,作為遠東最時髦的交易中心,潮流不斷催促著上海汰舊換新。時勢所趨、推波助瀾之 下,旗袍流行的款式也就三年一變、五年一轉,寬袖成了無袖、低領翻出立領、下擺裁至膝上、墜袍拉開腰身。以至於上海有一首歌謠「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 學不像」,然而學不像的又豈只款式,更在於風骨。來到上海,試試訂做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你的氣質也許能撐起老上海的風骨。

印象2 夜來香-一座大型廣播電台

從鄧麗君到費玉清,乃至於陶?他們都曾經翻唱過〈夜來香〉。這一首四○年代的流行歌曲,意外地影響了後代的音樂家。

不單單是〈夜來香〉,三○年代的國語流行樂壇,幾乎只集中在上海一地,從十里洋場傳送出來的眾多「靡靡之音」,都成為日後許多人魂牽夢縈的上海印象。

印象3 申報-日日更新民國史

因改革而創辦,因為民國遷台而停刊的《申報》,自然是最民國的代表。作為第一份符合報紙定義的華語刊物,發刊78 年(1872~1949)成為現當代最長壽報紙的《申報》,見證了清末以來,乃至於國共內戰期間中國最動盪的時代。難能可貴的是,能以「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為己任,樹立了媒體責任之所在。

印象4 白玉蘭-雅俗共賞的上海市花

玉蘭是中國北方原生花卉品種,早在《離騷》當中已有記載。不但是園林庭院當中必備景觀植物,用以彰顯主 人身份之尊貴,後來更因為氣味怡人,被許多人作為薰香,甚至製成中藥、甜點。而從「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觀賞價值,乃至「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香芬藥用,似乎 白玉蘭本身兼具高潔凜然和市井通俗兩種性格。

印象5 世博-從中國中心到世界中心

左-奧運以及世博,成功將北京和上海推進世界目光的中心。右-磁浮列車 全球唯一客運磁浮車。(攝影/走走CTPphoto)
中 國在千禧以後的頭一個十年,近乎完美地舉辦了奧運以及世博,成功將北京和上海推進世界目光的中心。經過數輪陳述與投票,上海擊敗弗洛茨瓦夫、克雷塔羅、莫 斯科、麗水,贏得最終主辦權。而上海也不負眾望,整個博覽創下多項紀錄,包括參展組織最多、動員志工最多、投資預算最多、自建場館最多、參觀人數最多等 等。

印象6 電車-永遠不斷地行進

張愛玲作品〈封鎖〉中,兩個就外在條件看來不可能相愛的男女,竟在車廂之間經歷了一趟似有若無的情感觸 動,彷彿電車對於老上海人而言,是最通俗尋常,卻也最奇幻詭異的空間。發展電車交通百年,上海在九○年代曾經是世界第三大電車城市,儘管因為經費原因有部 份路線撤銷,電車仍舊是今日上海印象裡無可抹除的背景。

印象7 磁浮列車-全球唯一客運磁浮車

往來浦東機場及上海市區的磁浮列車,是全球陸上客運交通系統中速度最快的,每小時高達430 公里,幾乎是飛機的一半。

從機場抵達市區有兩種最便捷的方式:其一,搭乘地鐵二號線,行經11個車站至龍陽路;其二,搭乘磁浮列車。前者需時45 分鐘,後者卻僅需8分鐘,可以見得磁浮列車速度之驚人。

印象8 月份牌-東方最初代言人

月份牌之於上海,一如京都的浮世繪,現在幾乎成了藝術愛好者另一塊新闢的收藏戰場,然而在租界時期,它不過是上海走向繁華歌舞場的開端。

月份牌其實是各類商品的廣告傳單,在最開初,來到遠東的歐美商人,原先想要透過帶有異國元素的金髮美女 搭配舶來產品吸引大眾目光,可是效果始終不好。於是他們開始因地制宜,將宣傳手段朝向兩個方向改良:第一,將內容融入中國風俗,如戲曲故事、潑墨山水,或 是東方美人;第二,將形式融入中國生活,結果就是將廣告畫刊登在家家戶戶必備的日曆月曆上頭,如此一來,廣告畫就成了月份牌,這是中國最早的「封面女 郎」。

如今到東台路古玩街、豫園上海老街等地,仍舊可以挖掘到不少月份牌珍品,除了一窺當年摩登仕女們的時髦生活以外,某些封面女郎的尺度直到今天看來還是令人大感驚豔。

印象9 滬語-大家都說謝謝儂 

上海方言俗稱滬語,是「吳儂軟語」當中的一支。我們今日所說的吳儂軟語,實際上包括了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方言,主要特色是聲母鼻音較多、韻母收音短促,同時文法句型也和普通話有著顯著的差異。

由於明清兩朝吳語文學興盛,租界時期上海媒體發達,一些滬語詞彙逐漸被大眾所認識,久而久之為普通話所用,例如煞有介事、尷尬、維他命、凡士林。

印象10 石庫門-安內攘外的全能住宅

石庫門是上海獨有的特色民宅。(攝影/寇煽勤上海三亞CTPphoto)

石庫門是上海獨有的特色民宅,相傳當年為了躲避太平天國之亂,富紳貴冑們紛紛來到上海尋求庇護。在此前提下,上海的外籍建商眼見機不可失,在弄堂之內興建了許多融合中西風格,又能抵禦外患的雙層四合院建築。

如今,仍舊有近四成的上海人,居住在這些超過一世紀光陰的建築當中。而上海人的日常作息,也深深被石庫門的若干格局所影響,衍生出不同的生活智慧。這些既有東方繁複雕花,又有西方巍峨線條的民宅,如王安憶所說,是上海無聲無息的底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