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历代海关大楼

 思书别院 2013-03-14
现上海海关大楼原址仅是江海北关的地址。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清政府在现址建成江海北关。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海北关”4个字。据说,该字出于两江总督怡良之手笔。
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江海北关被毁。1857年(清咸丰七年),上海道台吴健彰用银6800两,在原关署旧址上修建了一所古庙式关署。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因古庙式关署简陋不堪,道台聂缉椝和江海关税务司禀准大宪,拨款兴建新关署,费2年时间,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冬天竣工,建成一座西方教堂式关署大楼,外部建筑和内部设备较考究,有转栏、石狮、钟楼、避雷针、暖气和宽畅的报关大厅。
1925年,又因原教堂式关署狭窄,即由江海关监督朱有济呈奉财政部,由税务司赖发洛上报总税务司,经核准在关税款项下拨款430万两白银(相当于330万关两),折除旧房,在原址重建新关署——既现在外滩的海关大楼。江海关大厦建筑设计单位为公和洋行,设计师威尔逊,英国新金记祥号建筑公司签约承建。1925年12月15日奠基,于1927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整个工程两年完成,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字铁钢骨水泥石面,正面外墙全部用花岗石垒砌,花岗石从苏州一座山上开采,入口处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廊,尤其是门廊的4根多立克式柱子,做得极为地道。但立面装饰大大减少和简化了,顶部层层收进的钟塔更多地表现的是立方体的体积感和高耸感,流露出的艺术装饰主义。大楼正门底层大厅开花板由8幅历代帆船战舰图画,系用彩色马赛克拼成,是精湛的工艺美术品。在8幅图画天花板中间地上原安装水晶灯喷水装置,灯开时银白色灯光折射到上面彩色油画。上海海关大楼(解放前称为“江海关大厦”)土地座落为: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3号(汉口路外滩)土地面积合计10.005市亩,原面积为9.909汉亩(1汉亩=7260平方尺=1.15市亩),让作公路1.039汉亩,剩下8.870汉亩内包括江海关码头验货场。其中土地5.589汉亩(合为5.929市亩)于1875年10月20日购自Robert Mackenzie,土地价值27378.82关两,另外4.320汉亩于外商贸易开始时由政府拨为新关基地,按当时价格,约值21168.00关两。
 
1870 第二代海关大楼 1857年建成
 
1900 第三代海关大楼 1893年建成
 
第四代海关大楼,1925年建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