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科金方41 皮肤癌

 学中医书馆 2013-03-14
皮肤癌
    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基底细胞癌、鳞壮细胞癌、湿疹样乳头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癌,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癌、淋巴管肉瘤、纤维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贝,约占皮肤癌总数的90%。本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男女比例接近2:1,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以头颈部多见,占80%以上,其次是上肢,躯干和下肢较少见。其中基底细胞癌好发于颜面及颈部,且多在口以上部位,如眶,鼻、前额、耳周等处;鳞状细胞癌半数以上见于头颈部,如头皮、颞、眼睑、额、颊部等处。此外,二者也常见于手背及足,一般认为手掌及足底不发生皮肤癌。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化学致癌物质、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有关。另外,某些皮肤病,如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容易发生皮肤癌。烧伤疤痕以以日久不愈的皮肤慢性溃疡,瘘管,窦道在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下均易恶变为皮肤癌。
    由于于皮肤癌具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1、基底细胞癌:早期为淡黄色或粉红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结,表面光滑,伴毛细血管扩张,质地坚硬,常无疼痛和压痛。如病灶位于较深面者,其表面皮肤略呈凹陷,且失去正常皮肤的色泽和纹理,经过较长时间后其表面出现鳞片状蜕屑,后反复结痂、脱屑,表观为糜烂、渗血。本病主要在局部浸润生长,—般不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2、鳞状细胞癌:早期为红斑样皮损,伴有不同程度的鳞形脱屑和痴皮形成,常在老年性角化过度、慢性溃疡及烧伤疤痕等病变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色、坚硬、高出皮面的结节。当表面的角化层脱落后,即出现红色的糜烂面,伴有渗液、渗血,随后结痴又再出现糜烂,且久不愈。 当病灶向深部浸润时,形成边缘略隆起的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呈红色颗粒状,常伴有坏死组织及肉芽样增生。本病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
    皮肤癌的诊断一般无需做特殊检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即可明确。但有必要结合病情选择性地做影像学检查,如头皮的基底细胞癌,怀疑有浸润时应做×线摄片或CT检查,以排除颅骨转移;对较晚期的鳞状细胞癌患者,应拍肺片及B超或CT检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
    方1
    【药物组成】方①威灵仙3克,石菖蒲3克,大罗千根6克,鸡骨香6克,两面针6克,土细辛1.5克,黄樟根1.5克。
    方②生南星6克,生半夏6克,生草乌6克,陈皮6克,乳香3克,没药3克,朴硝3克,樟脑粉3克。
    方③金沙牛20只,梅片3克,蟾蜍3克,樟脑粉0.3克。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三方药分别研末混匀.置于碗中加热放冷,取升华粉加药量的1/4白降汞和等量的白及粉加水搓成小丸阴干,使用时洗净癌肿皮肤,将药丸置上面,敷上敷料包紧固定,3-5天换药1次。
    方2
    【药物组成】白砒10克,淀粉150克,滑石粉500克,炙甘草150克,冰片50克,朱砂50克。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白砒与50克淀粉加水适量,揉成面团,捻成线条状阴干备用。炙甘草、冰片、朱砂研成细末,与滑石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制成膏状备用。使用时,于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原形,住肿瘤周围间隔0.5-1厘米处刺入白砒条,深达肿瘤基底部,在其周围形成环状,再加药膏外敷,一般用药12-24小地出现腐蚀作用,2-6天肿瘤脱落,白砒的用量每次为2-3毫克。
    方3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百合20克,亦芍10克,当归10克,野菊花9克,公英2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乳香9克,没药9克,丹皮9克。
    *清热解毒,加银花30克,石斛12克:
    *除湿理气,加茯苓12克,厚朴9克,大腹皮9克;
    *芳香健脾,加砂仁6克,陈皮10克。
    【适应证】正虚邪盛之皮肤癌。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药物组成】硇砂9克,轻粉3克,雄黄3克,冰片0.15克,大黄3克,西月石3克。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各药共研细末,用獾油或香油调和成糊剂,每日涂搽1次。
    方5
    【药物组成】三品一条枪,万应膏,红升丹。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视病灶局部情况用三品一条枪粉适量撒于癌灶表面,或用锥切将三品一条枪锭放入癌灶内部,外贴黑膏药,2-4天换药1次;局部感染严重或脓液清稀者,或癌灶脱落缓慢者改用红升丹细末外撒2-3次,坏死组织脱落或液化明显加快后用三品一条枪;如癌灶周围组织色暗淡,皮肤发凉,脓少质稀者,除应用红升丹外,局部配合艾灸,至局部发热为止,每日1次,一般3-5次可使皮肤红润发热,之后用三品一条枪;如体质虚弱,癌灶边缘组织僵硬、色暗、脓少者,加服人参养荣汤或香贝养荣汤(白术、人参、陈皮、茯苓、熟地、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桔梗、甘草等)。
    方6
    【药物组成】三品一条枪由白砒4.5克、明矾6克按古炼丹法制成白色块状物,经检验合格后研细,加雄黄7.2克、没药3.6克混合成粉剂备用。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使用时用呋喃西林液棉球拭清局部,将三品一条枪粉0.3-0.6克撒布癌灶上,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纱布固定,每天换敷料1次,3-5天换药1次。上药3-5次可将癌组织全部腐蚀,待坏死组织脱落后,多点取活体组织病检,证实局部无癌组织存在时,改用四环素软膏涂布,使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覆盖。
    方7
    【药物组成】生地12克,茯苓皮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紫花地丁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贝母9克,僵蚕9克,干蟾皮9克,莪术9克,三棱9克,王不留行9克,泽泻9克,银花9克,甘草5克。
    【适应证】皮肤鳞状细胞癌。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说明】外用金黄散、千金散,涂敷患处,4天换药1次。
    方8
    【药物组成】黄毛耳草15克,虎杖9克,半枝莲15克,玉竹30克,茵陈15克,地骨皮30克,麦冬30克,焦山栀9克,炒白术9克,王不留行6克,石见穿15克,炮穿山甲12克,白茯苓12克,白芍12克,羊蹄草30克,针包草30克。
    【适应证】皮肤低分化癌。
    【用法】水煎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9
    【药物组成】知母15克,乳香15克,皂角刺15克,急性子15克,半夏10克,川贝母10克,蛇蜕10克,天花粉20克,金银花20克。
    【适应证】皮肤鳞状上皮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10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30克,银花30克,瓜娄50克,柴胡20克,炮山甲9克,青皮9克,陈皮9克,甘草9克。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同时外用蟾酥1只,捣烂外敷,隔1-2天换约1次。
    方11
    【药物组成】丹参9克,赤芍9克,桃仁9克,当归9克,干蟾皮9克,泽泻9克,僵蚕9克,川芎4.5克,公英30克,茯苓皮12克,甘草4.5克,田七粉(吞服)1.5克。
    *伤阴者,加生地15克,石斛10克,玄参10克,天花粉20克。
    【适应证】面部鳞状细胞癌。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2
    【药物组成】党参15克,太子参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乌梅30克,山楂30克,牡蛎30克,龙骨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
    【适应证】骶尾部皮肤鳞状上皮癌。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3
    【药物组成】方①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30克,薏苡仁20克,猪苓20克,蛇莓30克,拔葜10克,娃儿藤20克,半边莲30克,墓头回10克。
    方②藓马陆20克,鲜斑蝥20克,埋葬虫20克,威灵仙20克,皂角刺20克,硫黄30克,红砒15克,冰片15电,麝香5克。
    【适应证】皮肤基底细胞癌。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②制成膏剂,外敷患处。
    方14
    【药物组成】龙葵30克,景天三七30克,黄连(去须)30克,天灵盖30克,龙骨15克,乳香15克,木鳖子15克,黄蜀葵花15克。
    【适应证】皮肤癌流脓水不下者。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入腻粉少许,蜜调摊纸上,贴患处。
    方15
    【药物组成】蛇床子30克,龙葵30克,五倍子15克,败酱草30克,苦参20克,公英30克,花椒15克,白鲜皮30克。
    【适应证】皮肤癌。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取液洗患处,每日1-2次。
    方16
    【药物组成】黄连60克,黄柏60克,黄芩60克,郁金60克,大黄60克,栀子60克,白芥子60克,乌鱼骨60克,地龙60克,白僵蚕60克,密陀僧60克,白及60克,寒食面60克,木鳖子仁15克,盆硝15克。
    【适应证】皮肤癌疼痛者。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新泔水调为膏状,摊红箔纸上。贴肿块处,每日1次。
    方17
    【药物组成】全蝎7只,炙蜈蚣7条,炙蜘蛛7只,穿山甲7片,炙白僵蚕7条,煅磁石3克,公丁香3克,母丁香3克,牛黄6克,麝香3克,冰片6克,百草霜15克。
    【适应证】皮肤肿瘤破溃后。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瓷瓶密贮。以少许搽于患处,以薄贴膏药盖之。
    方18
    【药物组成】五虎丹:①丹方:水银180克,白矾180克,青矾180克,牙硝180克,食盐90克。
    ②糊剂:五虎丹20克,蟾酥0.5克,红娘子0.5克,斑蝥0.5克,洋金花1克。
    ③钉剂:处方与糊剂相同。
    ④红升丹:水银30克,白矾24克,火硝21克。
    菊藻丸:菊花100克,海藻100克,三棱100克,蚤休100克,制马钱子100克,银花150克,漏芦150克,马蔺子150克,山慈姑150克,蜈蚣50克,首乌200克,黄连25克。
    【适应证】皮肤癌,对体表其他肿瘤、宫颈癌等亦有较好疗效。
    【制法】方①各药混合,置于药钵内共研细末,以不见水银珠为宜,再转砂罐内加温,蒸去水分,使成“丹胎”,然后将砂罐倒置于瓷碗内,盐水石膏封口后置于荷叶水坛口上,坛内装水约10升,罐放炭火上加热约2小时,冷却瓷碗,取出粉末(以白色结晶为佳),研细后即为五虎丹,以上配料可炼五虎丹约150-180克。
    方②各药混合,以面糊调制成糊状即得。
    方③各药混合后可用米饭赋形,搓成棱形药钉,阴干即得,每根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重约0.7克。
    方④按升丹法炼制,研末待用(本品市上有售)。
    【用法】五虎丹外用。丹粉可涂布于癌肿局部,外贴以普通膏药保护;糊剂可涂布于癌肿表面;钉剂按癌肿面积大小及深浅,酌情插入2-5支,均用普通膏药保护。待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改用红升丹(市上有售)撒布创面,隔日换药1次。
    菊藻丸内服,每次30丸(约3克),每日3次,饭后用温升水送服。
    【注意事项】用药24-30小时内,局部常有持续性疼痛。少数对汞剂过敏的患者,应用过久过量可发生急慢性汞中毒,表现为头痛、失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牙齿浮动或脱落等。如症状轻,可服用生绿豆粉,重者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方19
    【药物组成】羌活10克,独活10克,藁本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白鲜皮20克,地肤子20克,生薏苡仁30克,丹参30克,莪术15克,山慈姑15克,牛膝10克,黛蛤散(包)20克,鬼箭羽20克。
    【适应证】皮肤癌(囊肿型),皮肤肿物如囊肿状,呈现蜡色,内含黏液,逐渐增大,也克破溃流液,其味恶臭,舌暗苔黄,脉滑数。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0
    【药物组成】丹参20克,乌药10克,白僵蚕10克,莪术15克,土茯苓20克,白鲜皮20克,白芥子10克,陈皮10克,水蛭6克,山慈姑20克,夏枯草20克,海藻15克,木槿10克。
    【适应证】皮肤癌(表浅瘢痕型或斑块型),皮肤斑丘、小结节,逐渐扩大,表面糜烂,边缘不规则且微隆起,中心部萎缩呈搬痕状或呈斑块状肿物,边缘有腊样结节,发展较慢,但终成侵蚀性溃疡,难以收口,舌暗苔白,脉沉滑。
    【用法】上药加水煎点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说明】同时外用农吉利膏。
    方21
    【药物组成】白鲜皮20克,大豆黄卷15克,生薏苡仁30克,土茯苓15克,山豆根15克,丹皮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紫花地丁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20克,干蟾皮10克。
    【适应证】皮肤鳞状细胞癌溃疡型,颜面或其他皮肤隆起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的硬结,丘疹或扁平蜡样光泽之斑点,上覆黄褐色或暗灰痂皮,继续扩大,甚则浸润溃疡,边缘陡隘并有坚硬之堤状隆起,表面形成脓性痂膜,揭去出血较多,日久不愈,向深度及广度侵蚀破坏,流液流血,其味恶臭,舌绛苔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说明】同时外用皮癌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