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 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本病是—种特殊结缔组织肉瘤,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有样组织和骨组织,可发生在骨的内部,也可发生在骨表面,后者称为皮质旁骨肉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11-20岁,其次是21-3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女性5年生存率为45.8%,男性为16.6%。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指出放射性同位素镭和病毒,外伤刺激等为诱发因素。 骨肉瘤好发于骨骺生长最活跃的部位,以股骨远端、胫骨、肱骨近瑞最多见,约占85%,多呈单发,疼痛和肿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开始时常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最后呈跳动性,使患者难以忍受,以后局部出现肿胀。由于肿瘤毗邻关节,常可引起直邻关节的疼痛而活动受限,甚至产生关节积液等。肿胀一般是按照骨的外形偏心性增大,肿瘤的质地是不同的,如是硬化性肿瘤则质地如岩石样硬;如为溶骨型,质地如橡皮。肿瘤表面皮肤发亮、发热,搏动和毛细血管扩张多见,但有表面静脉怒张,偶尔有病理性骨折。 全身状况在初期尚佳,在后期或肿瘤生长迅速时往往有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贫血及进行性消瘦。可较早发生转移,尽管临床尚未发现,一旦患病,可以认为,接近70%的患者已发生了转移,最常见为肺转移,且转移的发生与否决定患者的预后。 ×线检查为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方法。 碱性磷酸酶增高:骨肉瘤破坏明显,产生碱性磷酸酶,其升降对使用化疗有指导意义。 活组织检查可从病理学上确诊。 方1
【药物组成】竹叶心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麦冬20克,人参10克,姜半夏10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呕恶严重,旋复花(包)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淡竹茹10克; *胃热亢盛,口舌生疮,重用生石膏30-60克,加知母12克,玄参12克,天花粉30克,口腔内搽锡类散等外用中成药; *身发斑丘红疹,瘙痒难忍,加鲜生地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 *气虚多汗,心悸怔忡,加黄芪30克,当归12克,五味子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灵磁石15克,或加服生脉饮: *腹痛腹泻,加木香10克,枳壳12克,白芍12克,或加服黄连素片。 【适应证】骨肉瘤化疗之毒副反应。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
【药物组成】熟地30克,鹿角胶(烊化)9克,白芥子9克,麻黄1.5克,炮姜1.5克,肉桂3克,甘草3克,酒当归12克,炮山甲9克,陈皮6克,醋元胡12克。 *疼痛较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 *肿瘤难消,加全蝎、蜈蚣、七叶一枝花、龙葵、干蟾皮、露蜂房。 【适应证】瘀血痰湿凝聚所致的骨肉瘤。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
【药物组成】地鳖虫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当归10克,徐长卿10克,露蜂房6克,炙甘草6克,蜈蚣3克,党参12克,黄芪12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 【适应证】转移性骨癌。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4
【药物组成】全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勺12克,川楝子8克,川郁金9克,青皮9克,陈皮9克,半夏9克,土茯苓18克,川牛膝30克,连翘18克,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昆布15克,白花蛇舌草18克,海藻18克,核桃枝30赶,神曲30克,半枝莲30克。 *清热解毒,加银花30克,败酱草15克; *健脾和胃,加生薏苡仁30克,鸡内金12克; *补气,加焦白术12克,党参15乞,黄芪30克; *滋阴补肾,加生地12克,山药15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 *活血化瘀,加丹参21克。 【适应证】骨肉瘤。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
【药物组成】补骨脂30克,何首乌30克,瓦楞子30克,鹿角霜15克,土贝母15克,郁金15克,露蜂房10克,没约10克,蜈蚣2条,生甘草3克。 【适应证】骨肉瘤晚期,骨痛剧烈,肿块坚硬,腰膝酸软,舌紫暗,脉沉弦。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6
【药物组成】桂枝12克,三棱12克,潼蒺藜12克,丝瓜络12克,姜黄15克,夏枯草30克,当归15克,生牡蛎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料姜石60克。 *局部肿块明显,加山甲片、鳖甲、龙葵; *疼痛剧烈,加元胡、莪术、全蝎、蜈蚣。 【适应证】骨肉瘤病发上肢属瘀血内结,肾亏血虚,上肢骨痛,疼痛较剧,山色无华,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7
【药物组成】党参12克,黄芪12克,狗脊12克,夏枯草12克,桑寄生12克,海藻12克,白术9克,当归9克,留行子9克,地龙粉(冲服)9克,木香6克,全蝎粉(冲服)6克,川断15克,丹参15克,牡蛎30克。 【适应证】骨肉瘤晚期气血两虚,骨痛难忍,肿块坚硬,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8
【药物组成】五灵脂10克,乌蛇10克,地龙12克,桂枝12克,骨碎补15克,川牛膝15克,补骨脂30克,透骨草30克,蜈蚣2条。 *疼痛较剧,加元胡、三棱、莪术; *肿块难消,加山甲片、鳖甲、龙葵、干蟾皮、露蜂房: *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 【适应证】骨肉瘤中晚期,瘀血阻络,肾虚骨弱,骨痛,肿块隆起,局部压痛,舌淡,脉沉细。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9
【药物组成】红蓼子10克,乌蛇10克,土元10克,地龙12克,莪术15克,刘寄奴30克,透骨草30克,柳枝30克,威灵仙30克,料姜石60克。 *癌肿难消,加山甲片、鳖甲、龙葵、干蟾皮; *肺转移,加瓜萎、夏枯草、鱼腥草、桔梗; *脑转移,加鱼脑石、全蝎、蜈蚣、天龙。 【适应证】骨肉瘤中期,骨瘤增大迅速,皮肤色睹或变紫,灼痛、刺痛,舌绛,有瘀斑,脉弦涩。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0
【药物组成】生地20克,熟地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生南星20克,丹参30克,沙参30克,鳖甲15克,白芍50克,山萸肉15克,太子参15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白花蛇舌草80克。 *疼痛剧烈,加穿山甲、乳香、没药、全蝎、蜈蚣。 【适应证】骨肉瘤,肝肾亏损,痰瘀凝滞阻络,骨疼剧烈,头晕乏力,腰酸多汗,手足心热,纳少口干,舌红绛,脉沉涩。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1
【药物组成】穿山甲珠30克,三七40克,人参20克,全蝎20克,麝香3克,蜈蚣20条。 【适应证】骨肉瘤,疼痛剧烈如刀割,舌紫暗,脉弦紧。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分为60份,每次服1份,日服2次。 方12
【药物组成】生地20克,连翘20克,土茯苓20克,苦参20克,川牛膝20克,丹皮30克,银花30克,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生白芍40克,鳖甲15克。 *疼痛较重,加乳香、没药、元胡、路路通; *肺转移,加瓜蒌、葶苈子、夏枯草、龙葵。 【适应证】骨肉瘤尚未转移,骨瘤如针刺,频作难忍,身热口干,舌质红绛,舌边尖有瘀点,脉弦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3
【药物组成】黄芪30克,人参9克,银花9克,陈皮9克, 地榆9克,贯众9克,公英9克,大蓟9克,小蓟9克,当归15 克,生地15克,桂圆肉15克,杜仲15克,三七粉3克。 *腰膝酸软,加女贞子、补骨脂、骨碎补; *癌肿较大,加生牡蛎、山甲片。 【适应证】骨肉瘤晚期,骨痛剧烈,形瘦神疲,面色无华,乏力纳呆,舌淡,脉沉细弱。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4
【药物组成】海藻15克,昆布15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郁金9克,半夏9克,黄芪30克,公英3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白术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川楝子5克。 *肺转移,加全瓜蒌、夏枯草、鱼腥草、葶苈子; *肿块难消,加穿山甲片、生牡蛎、鳖甲。 【适应证】骨肉瘤晚期,骨痛剧烈,局部肿块,质硬不移,神疲乏力,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脉沉细弱。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5
【药物组成】透骨草30克,补骨脂30克,郁李仁30克,薏苡仁30克,生地30克,骨碎补15克,桑寄生15克,猪苓60克,露蜂房10克,全蝎10克,乌蛇10克。 *肺转移,加全瓜萎、葶苈子、鱼腥草、桔梗、夏枯草; *疼痛较甚,加三棱、莪术、元胡; *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白术。 【适应证】骨肉瘤晚期,骨痛,肿块隆起,身热乏力,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舌暗,苔腻,脉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6
【药物组成】山豆根10克,全蝎10克,乌蛇10克,潼蒺藜15克,莪术15克,当归15克,生牡蛎30克,补骨脂30克,丝瓜络20克,川牛膝12克,生甘草3克。 *局部热痛,加蚤休、龙葵、白英、半枝莲; *肿块难消,加穿山甲、地鳖虫、莪术。 【适应证】病发下肢的骨肉瘤,肾气不足,瘀毒凝结,下肢骨痛,局部肿块,坚硬如石,形体消瘦,腰膝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17
【药物组成】海藻30克,昆布30克,山豆根30克,乌蛇30克,全蝎10克,川牛膝60克,补骨脂60克,威灵仙60克,焦杜仲60克,鸡血藤60克。 *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白术; *低热,加女贞子、生地、沙参、玄参。 【适应证】病发下肢的骨肉瘤,下肢骨痛,夜间为甚,患处肿块,质硬不移,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涩。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10克,每日3次,温升水送下。 方18
【药物组成】海藻30克,昆布30克,桂枝30克,山豆根30克,全蜗10克,鸡血藤60克,补骨脂60克,威灵仙60克,当归60克。 【适应证】病发上肢的骨肉瘤,上肢骨痛,头晕,面色无华,舌淡红,脉沉弦。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方19
【药物组成】穿山甲珠30克,三七40克,人参20克,麝香3克,全蝎20克,蜈蚣20条。 *痰热蕴结型,加六味地黄丸和解毒活血汤; *肝肾气阴亏损型,加六味地黄丸与二陈汤; *寒痰内结型阳虚型,加阳和汤、八味丸、二陈汤。 【适应证】骨肉瘤。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分成60等份,每次服1份,每日2次。 方20
【药物组成】老姜100克,雄黄100克。 【适应证】骨肉瘤、脑瘤、肝癌、淋巴癌等多种肿瘤。 【用法】将老姜刷去泥土(不洗),除去枝叉,用小刀挖一小洞,掏空中心,四壁仅留半厘米厚,填装入雄黄粉,以挖出的姜渣封口,置于陈瓦上用木炭火焙烤7-8小时,至呈金黄色,脆而不焦为度,离火放冷,研细,过80目筛,剩余的姜渣可一并焙干后研细,拌入粉内即得:外用,取安庆膏药以微火烘开,均匀撒上雄姜散,可按瘤块、痛点、穴位三结合原则选定贴敷部位,隔日换药1次。 方21
【药物组成】忍冬藤30克,公英30克,黄柏15克,肿节风30克,徐长卿20克,刘寄奴15克,威灵仙30克,黄芥10克,土鳖虫10克,天花粉2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当归10克,透骨草30克,赤芍10克,生甘草3克,龙葵30克。 【适应证】骨肿瘤毒热蕴结型。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2
【药物组成】生地20克,山萸肉15克,女贞子30克,丹皮10克,骨碎补15克,透骨草20克,自然铜10克,川断15克,当归15克,黄柏10克,知母10疙,肿节风30克,核桃树枝30克,寻骨风15克。 【适应证】骨肿瘤肾虚火郁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23
【药物组成】土茯苓30克,前仁10克,金银花30克,牛膝10克,紫花地丁15克,洒大黄9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炮山中10克,桃广10克,蚤休30克,甘草6克。 *神昏谚语,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衄血便血,加仙鹤草30克,地榆炭10克。 【适应证】骨肉瘤,患肢包块,肢体浮肿,灼痛或刺痛,皮色紫暗,肢体行走或抬举不便,发热,口渴,心烦,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用法】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4
【药物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生半夏(先煎半小时)10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地龙10克,防己15克,牛膝10克,车前草20克,山豆根15克。 *脘腹胀满,加木香15克,厚朴10克; *尿少者,加大腹皮30克,木通15克。 【适应证】骨肉瘤,患肢包块,胀痛难忍,皮色不红,食纳减少,倦怠乏力,下肢浮肿,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滑腻,脉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25
【药物组成】生地120克,泽泻60克,山药60克,山茱萸60克,丹皮60克,茯苓60克,人参30克,当归30克,麦冬30克,地骨皮30克,黄柏(盐水炒)15克,知母(童便炒)15克,木香9克,砂仁9克、龙骨30克,鹿角胶(酒化)120克。 【适应证】骨肉瘤疼痛难忍者。 【用法】诸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3丸,每日2-3次。 方26
【药物组成】三棱9克,莪术9克,生半夏9克,地鳖虫9克,生川乌9克,商陆9克,桃仁9克,乳香9克,没药9克,麝香0.3克,木鳖子0.9克?斑蝥0.9克,红花6克,雄黄3克。 【适应证】骨肉瘤。 【用法】诸药共研为极细末,取适量撒敷于癌肿处,或用蜜糖调和后涂敷,隔日1次。 【注意事项】本方只可外用,严禁内服。用药后偶尔有局部瘙痒发泡,一般停药数日即可自愈,如反应严重,可将方中斑蝥改为阿魏3克,反应即会减轻。 方27
【药物组成】硼砂10克,枯矾15点,冰片5克,95%酒精500毫升。 【适应证】骨肉瘸疼痛甚者。 【用法】先将冰片溶于酒精内,后再投入硼砂、枯矾,混合后即可外用,放置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在癌瘤引起的疼痛部位擦用,每日应用次数应视病情而定,一般1次可止痛6-8小时,晚期病人可止痛2-3小时。 方28
【药物组成】朱砂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冰片30克,米酒500毫升。 【适应证】骨肉瘤疼痛明显者。 【用法】前4味药捣碎后放入米酒中,密封浸泡2天沉淀,取少量澄清液,用棉签蘸药水搽于痛处,稍干后重复3-4遍。 方29
【药物组成】蟾酥2只,马钱子10克,生川乌20克,生南星30克,生白芷40克,姜黄50克,冰片适量。 【适应证】骨肉瘤疼痛剧烈者。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按传统方法熬制成膏,用时取适量摊于纱布上,再把冰片末少许敷于膏药上外敷患处。 方30
【药物组成】党参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王不留行12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桑寄牛15克,炙甘草6克,煅牡蛎15克,夏枯草20克,海藻20克,海带20克,全蝎粉(冲服)4.5克,地龙粉(冲服)4.5克。 【适应证】骨肉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1
【药物组成】黄芪30克,生山楂30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当归10克,乌梅10克,天花粉10克,狗脊12克,续断12克,黄药子12克,山药15克。 【适应证】骨肉瘤。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40分,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32
【药物组成】黄芪15-30克,丹参9-20克,党参10-12克,赤芍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茯苓12克,夏枯草12-30克,王不留行12-24克,昆不9克,海藻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元胡9克或川楝子9克,狗脊15克,甘草3克。 *脾虚便溏者,加炒白术12克,山药15克,薏苡仁30克; *饮食欠佳者,加木香9克,陈皮10克,生姜3片; *腰腿关节痛者,加羌活10克,独活10克,姜黄10克,炒杜仲10克,川断12克; *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加白花蛇舌草30克,生龙骨30克,牡蛎30克,乌药12克,香附12克,桃仁10克,红花6克。 【适应证】骨肉瘤术后局部皮下转移者。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3
【药物组成】黄芪15克,北沙参15克,南沙参15克,鹿衔草30克,白英30克,龙葵12克,土伏苓30克,露蜂房15克,木馒头30克,铁树叶15克,白化蛇舌草30克,风尾草30克,小金丹(吞服)4粒。 【适应证】骨肉瘤截肢术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对匀后分2次服,连服3个月以上。 方34
【药物组成】生地20克,山茱萸15克,女贞于30克,丹皮10克,骨碎补15克,补骨脂15克,透甘草20克,自然铜10克,川续断15克,当归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肿节风30克,核桃树枝30克,寻骨风15克。 【适应证】骨肉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5
【药物组成】砂仁15克,乳香15克,冰片30克。 【适应证】骨肉瘤疼痛明显者。 【用法】上药共捣碎后和入500毫升米酒中,密封浸泡2天后备用。将澄清液装入小瓶,用棉签蘸药水擦痛处,擦药范围宜大于痛区,稍干后重复3-4遍。一般用药10-15分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止痛时间2-4小时或更长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