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蛮荒湿地充满色彩

 岳乐民 2013-03-14

让蛮荒湿地充满色彩

haugn21

掌握两大前期拍摄技巧

初春是很多候鸟在湿地觅食的绝佳季节。那么在这种芦苇还没有生长、到处颓败的环境下,除了拍摄候鸟,还有没有其他选择呢?今天我们教给大家拍摄充满色彩的湿地画面。

F11,1/350秒,ISO 100

解决环境本身的惨淡颜色

面对毫无生气的湿地,不要束手无策,通过前期拍摄时间和拍摄附件的选择,让湿地色彩丰富起来

千万别错过日出的最佳时刻

一般人都知道想要拍摄好作品就不能偷懒。没错,若想得到漂亮的作品就要把握住一天最重要的两个时段:日出和日落。而日出在初春更为重要,因为在湿地的边上一般早上的时候会有云雾,这时候拍摄色彩丰富的画面最为合适。需要注意的拍摄事项是使用小光圈进行拍摄,F11是比较合适的光圈,对焦方式可以选择手动对焦模式,将对焦环视窗拧到无限远的位置,保证我们拍摄大风光作品时有一个比较大的景深。早上的光线对于相机来讲还是比较暗,可以稍稍增加相机的感光度设置,但是尽量不要超过ISO 400,使用三脚架拍摄也是必要的。

正确:在日出的时候,画面的色彩会比较出色

错误:在平淡的白天拍摄,天空大部分都没什么色彩,感觉很凄冷

利用滤镜和闪光灯为画面添色

当天空阴云密布根本看不见阳光的时候,这时候整个天空更是非常灰暗,如果不使用附加的手段,很难让作品色彩丰富,这个时候,滤镜和闪光灯就派上用场了。在数码时代,很少有人会使用彩色滤镜,实际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彩色滤镜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使用蓝色渐变镜可以让天空和云彩的颜色变得更蓝,使用橙色渐变镜会让芦苇的黄色更加饱和。另外,如果光线比较平的时候,可以使用闪光灯增加画面前景的光影效果,依然可以在闪光灯前方增加彩色色片,让光线更加温暖。

正确:使用散光灯加色片,并且使用蓝色渐变镜拍摄的效果,可以看到画面明显出色

错误:没有使用任何手段直接拍摄,画面平淡

黑色剪影让作品充满意境

在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拍摄有意境的剪影作品。可以使用全区域测光的模式进行拍摄,注意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的时候,减少一挡曝光补偿会让太阳的轮廓更加明晰。由于太阳升起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拍摄之前,我们一定要找好剪影的主体,如果画面中剪影部分比较杂乱,会让整个画面显得没有重点。一般来讲,单棵芦苇会是非常好的拍摄题材,在湿地里也比较容易找到。如果想要画面更温暖一些,可以将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或者后期的时候提升一些作品的饱和度和对比度。

初春日出拍摄时需要注意

高坚P122蓝色渐变镜在风光拍摄时的用处还是比较广泛的,推荐大家在拍摄的时候使用。另外,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滤镜支架上安装不同渐变镜进行拍摄。

在初春的湿地,烧过的芦苇会长出一截矮矮的茬,早上温度很低,芦苇会变得非常坚硬,如果鞋比较薄,会非常扎脚而且很危险。可以穿着奥索卡GTX90247徒步鞋,鞋底厚实且舒适。

用相机设置加强色彩

除了使用滤镜、等待早晚这些方法,相机本身的一些设置功能会让作品的颜色也更加出众。设置好这些,也会帮助我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荧光灯白平衡让色彩更清冷

大多数影友应该已经知道控制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会影响到作品最后呈现的色彩。在清晨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荧光灯白平衡设置让画面的感觉更清冷。我们还可以在相机设置中将画面中的反差稍稍拉大一些,这样可以加大画面中的色彩反差,让颜色鲜活得跳跃出来,相应的增加一些锐度,也会一定程度上解决风光作品锐度不够的问题。

风光色彩模式让色彩更佳

有的时候,我们发现画面比较灰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没有找到相机中相应的色彩模式,在拍摄蓝天、白云、河流这些大风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将相机的色彩模式设置为风光,设置好之后拍摄的作品更会让蓝天更蓝、河水更深邃。

使用风光色彩模式拍摄使

使用标准模式拍摄

使用相机自带滤镜效果

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会自带一些处理效果滤镜,方便一些不熟悉后期处理的影友直接生成效果。拿我们使用的佳能EOS650D举例,它机身自带了多种滤镜,在拍摄流水和白桦林的时候,我们使用相机自带的油画效果。

我们先对着树林拍摄一张作品,按回看键回放作品,按相机背后的“Q”功能键,进入作品调整界面,选择其中的“创意滤镜”,按方向键向右找到“油画效果”,如果对处理效果不满意,可以按“SET”键进入二级菜单进行进一步处理,按方向键左右可以调整处理效果的强弱程度。我们尽量保持作品的自然,不要把效果开得过高,这样会导致画面的色彩饱和度溢出,感觉不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