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连收到几个北京朋友手机短信,告诉我他们海南、广西等外地的手机号码,我电话回过去:“在北京呆着好好的,为什么使用外地号码?”回答大都是,要在外地呆些日子,会经常不在北京。说得轻描淡写、漫不经意。
近日,有位外地朋友要在北京租房,他在网上挑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让我见一下房主,确认房子的各项设施并代缴订金。
我见到了房主,房子周边环境、装修以及各项设施都不错,订金也代缴了。闲下来便想起一个问题,问房主为什么将房子出租。他笑笑:“已有一年没在这里住了,我一直住在山东威海。”
“老家山东的?”
“不,祖籍就是北京的。退休几年了,老伴去世了,儿子有自己的住房。”
“那你为何要去威海?”
“那儿好啊。您不知道海边的空气有多好,我住下都舍不得回来。北京我可能是不怎么住了。”
“长期居住外地,经济上会不会有问题?”我问。
“您老外了,不仅不会有问题,我还赚了。”他乐着:“您看我现在出租的房子,每年租金4万多元,加上退休金一年有3万多元。可我在威海租房每年才花5千元,蔬菜、鱼肉、水果新鲜还比北京便宜很多,海边钓鱼、游泳是免费的,打球、保健、娱乐等费用也不贵。您说这合算还是不合算?”
“年老病多,医疗可能是个问题。”我担心这一点来了。
“医疗关系也转了,在那边看病一样。”他说。
我已没有什么话说了,看着他老实的外表,其实揣着一肚子精明。由此,我就想到两个月前,北京的一位同学劝我跟他一起到丹东鸭绿江边买江景房,还有一位同学早些时候劝我到渤海湾的锦州买海景房……当然,也会想到前文提到的那些增加了海南、广西等外地手机号的朋友……
终于,我明白了,北京人正在悄悄开溜。
溜出北京,确实有太多的理由。今年以来连续曝表的雾霾天气,足以让人觉得如果没有非呆不可的理由,暂离北京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住北京朝阳大望路某高楼上的一位老兄,自去年3月的一天起,将照相机架到自家的阳台上,以同样的角度和同样的时段,坚持每一天拍一张照片,一连拍了270多天。最后他将这些照片拼起来发到网上。看了这些照片,让人不难得出结论:在北京,有污染的天气是常态,清新爽朗的天气才是非常态。
除了污染,无疑还有拥堵。挤地铁的都说现在身体弹性特好,开小车的都说现在耐性很强。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今春北京图书展销会开幕,从长春来了一位朋友作为主宾参加《中国杂文》图书的首发式,于是,我邀请彼此熟悉的朋友在城中心位置的美术馆附近共进午餐。其中,住在城南边的杂文界陈老先生大约在11点钟就到了。这让我很欣喜——现在最怕的就是客请了、人没到,感激万分地说:“您老到的真早!”他回一本正经地答:“可能会早一点,因为我八点半钟吃过早餐就动身赶这顿午餐了。”
除了拥堵,还有物价。在北京,来几个亲友,住几天宾馆,加上招待用餐和游览门票,没有一两万元下不来。而北京人带一家子旅游去外地,跑上三五个省,也花费不了这么多钱。春节我回老家,见鲜翠欲滴的小葱甚是欢喜,老妈见之好笑:“这也没见过么?”我说,“你知道这东西在北京多少钱一斤吗?”“三块?”“十三块!”。老妈先是一愣,继而道:“难怪这次回家看你这么瘦。”
溜出北京,还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冬季的寒冷;溜出北京,还可以躲开高富帅们对你不可名状的轻蔑眼神;溜出北京,还可以少听那些无聊的人聊那些无聊的政治轶闻;溜出北京,还可以避开来自国际国内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所谓名人名家名流莫名的教导……
当然,北京总体是很好的,但必要时溜开也很好。
此帖被疯舞长戟于2013-03-13 17:26: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