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试墨帖》

 鸿墨轩3dec 2013-03-15

明-董其昌《试墨帖》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墨帖》大图 点击还原

董其昌《试墨帖》大图 点击还原

 

 

释文癸卯三月,在苏州之云隐山房,雨窗无事,范而孚、王伯明、赵满生同过访,试虎丘茶,磨高丽墨,并试笔乱书,都无伦次。
    此幅作品与董其昌书《罗汉赞》、《初祖赞》、《送僧游五台》、《送僧之牛山鸡足》及论禅、论书等五则合为一个长卷。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据日本《书菀》杂志第一卷、第二卷初刊时注载(为高岛槐安氏寄赠。)《试墨帖》为大草作品,在整个长卷中最为精采,点画间放纵处无一不合规矩,墨气淋漓酣畅,狂而不怪,草而不乱,结体取怀素《自叙帖》法,但又能独出心裁,真正达到了天真淡远的境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在明末以书画名重海内。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俯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董其昌的《试墨帖》不刻意工而工?

摘要: 为什么说董其昌的《试墨帖》不刻意工而工? 《试墨帖》是一幅不经意之作。顾名思义,是在墨研好后,用笔试墨的浓淡、色泽,是处于创作前的一种准备状态。这幅作品为横幅,字的大小参差错落,一行多则三字,少则一字 ...

为什么说董其昌的《试墨帖》不刻意工而工?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墨帖》大图 点击还原

    《试墨帖》是一幅不经意之作。顾名思义,是在墨研好后,用笔试墨的浓淡、色泽,是处于创作前的一种准备状态。这幅作品为横幅,字的大小参差错落,一行多则三字,少则一字,线条流畅,映带连属,气韵飞动,既有怀素的狂劲,又见二王的韵味。从墨色上看,润泽淋漓、浓淡相宜。董其昌作书追求“古淡”,他说:“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画禅室随笔》)这幅作品便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这幅作品可以说是不刻意工而工之作。
    不刻意工而工是指
书法家在创作时完全放松自己,去掉功利思想,“陶钧万物,贵在虚静”,心里无任何负担,一任毫端挥洒,正如王静安所说的一种“无我之境”。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一种境界。试想董其昌在试墨时是一种漫不经心地书写,他把精力放在墨的效果上,心理随墨的有无而律动,正是所谓不刻意工,然而写完之后又十分工。这幅作品具有一种不可重复性,董氏无法再创作出同一作品来,这就是一种意境。如果不是试墨,而是进行创作实践,心里无形中有一种压力,或担心写不好,更过多地考虑“法”,这种纯自然而然的意绪便荡然不存了。董氏的这幅作品也启示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尽管寻求一种“无我之境”,一种“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境界。

延伸阅读------

董其昌《试墨帖》赏析

董其昌《试墨帖》大图 点击还原

 

董其昌《试墨帖》赏析

 

董其昌试笔帖 罗汉赞等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罗汉赞等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罗汉赞等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罗汉赞等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董其昌试笔帖 行草书卷 - 香儿 - xianger

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局部)纸本 纵31.1厘米 横631.3 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此幅作品与董其昌书《罗汉赞》、《初祖赞》、《送僧游五台》、《送僧之牛山鸡足》及论禅、论书等五则合为一个长卷。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据日本《书菀》杂志第一卷、第二卷初刊时注载(为高岛槐安氏寄赠。)《试墨帖》为大草作品,在整个长卷中最为精采,点画间放纵处无一不合规矩,墨气淋漓酣畅,狂而不怪,草而不乱,结体取怀素《自叙帖》法,但又能独出心裁,真正达到了天真淡远的境界。

从书写节奏上全局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癸卯三月”至“雨窗无事”;一至第七行书写较为拘谨,字距也相对紧密,“卯”、“之”、“事”三字的长笔画穿插于行间,形成大小、疏密的对比,在空间上形成大疏大密,增强了视觉的对比效果。第二段从“范而孚”开始用笔节奏逐渐拉开距离,至“试虎丘茶,磨”字;行距逐渐松开,字形也随之放大,其中“磨”字独占一行极为夸张,即整幅作品的虚实极度对比之处,是全局空间的亮点。与怀素《自叙帖》中“戴公”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段从“高丽墨”至正文结尾;在书写上明显比前面一、二段飞动夸张,加大字内的空间,书写时痛快淋漓,可谓是大写意之作。未行落款与印章为第四段落。与起首行遙相呼应,相映成趣。

在墨色上,其变化也较为丰富,“浓、淡、枯、湿”相间自然。前面第一段含墨相对饱满湿润些,书写至第二段“虎丘茶”起,墨色开始变化。由于丰富的用墨技巧,加强了章法的虚实、聚散与动静、疾缓等变化,使整幅作品生机活现。

从书写内容上:“癸卯三月,在苏州之云隐山房,雨窗无事,范而孚、王伯明、赵满生同过访,试虎丘茶,磨高丽墨,并试笔乱书,都无伦次。”可以体会到作者书写的节奏也随之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可见是其心手两忘的快意之作.

 

                                                                  一尘

                                                              2008年11月5日

延伸阅读------

董其昌“石根坐看”行书五言联赏析

董其昌?鈥準?坐看鈥澬惺槲逖粤臀 

董其昌·“石根·坐看”行书五言联,纸本,113*21CM 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頫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思翁传世书作以小行书居多而大字作品亦不多见。此作用笔精到,点画厚重、圆润, 作品中很少有偃笔出现,能始终保持正锋;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董氏在字型处理上并不是将传统的“王”字进行放大,作品笔力雄健,苍劲古拙,为上乘之作言而不虚。

    在章法形式上采用平仄对仗的手法,上联以“小大小大大”,下联以“大小大小小”的方式排列。上联”石”字笔画虽少,”云”字笔画相对较多,但在整个排列中占的位置并不因为笔画多少而改变,下联中间”紫”占的空间较大,与上联“云”形成对比,为整幅对联的点晴之处。

     在用墨也非常讲究,上下联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这幅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学识渊博,精通禅理,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书论突出表现为“以禅喻书”,他的“淡”、“熟后求生”说及“顿悟”说对后世书家影响较大。

                                                      一 尘

                                                  2008年11月6日

延伸阅读------

梁小钧在老白工作室书写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