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诸葛亮炮制的千古奇冤2

 相约归渡头 2013-03-15

诸葛亮在后世逐渐走上神坛,成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这是历代人们意淫的结果。在人才井喷的三国时代,这样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诸葛亮并无过人之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诸葛恪、荀彧、荀攸、曹洪、司马懿、张辽、毛玠、陈群、邓艾、法正、庞统等,或运筹帷幄,或决胜疆场,或干略优长、或清慎廉洁、或忠诚勤勉,诸葛亮的才能,并不在这些人之上。

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未出茅庐即已知天下三分的大势,这难道不是先知先觉,高人一等的明证吗?这其实并没什么了不起。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刘备正寄居在刘表处。北面曹操实力最强,东南孙权在江东耕耘已久,实力仅次于曹操,刘备有什么实力从这两家虎口夺食?刘备唯一的可能是向荆州益州发展,这个浅显的道理难道非得诸葛亮提醒才能知道?这样的策略又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呢?

刘备三顾茅庐拜请27岁的诸葛亮,并不是特别器重他的才能,主要是看中了诸葛亮背后所代表的荆州世家大族和地方实力派的势力。诸葛亮一家定居荆州已经三世,算是本地人了,又通过联姻的手段成为本土望族的一个代表。荆州的世家大族和地方实力派人物知道刘表昏庸,在乱世中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他们急于寻找新的代理人,而顶着“帝室之胄”光环的刘备恰在此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诸葛亮年纪轻轻,未经世务,隐居隆中,无权无职,此前从未获得表现机会,却屡经徐庶、司马德操等人推荐,并冠以“卧龙”之号,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是他们着力培养的政治新星,荆州在野本土势力的代言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水”并不实指孔明,而是指他所代表的本土势力。三顾茅庐的佳话,实际上是双方一拍即合的结果。

诸葛亮大摆架子,一定要刘备冒了严寒,顶风冒雪,三顾后才肯现身,这是他背后的势力在试探考验刘备。赤壁战后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取得荆州,刘备三顾茅庐的早期投资,至此开花结果。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至少有三处硬伤。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是诸葛亮为未来设计的北伐路线图,纯粹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他把秦川作为主战场,而把荆州、宛、洛战场作为次要的牵制,这从根本上颠倒了主次。秦川崇山峻岭,道路艰难,不是理想的战攻之所,而从荆州方向用兵,一马平川,可以直接威慑曹魏都城洛阳,何处应该为主,何处应该为次,不是明摆着吗?以后的战争实践完全印证了这点。关羽水淹七军,打败于禁,兵锋所指,连曹操都动了迁都的念头以避其锋芒。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建,寸土未得,对曹魏毫发无伤。而且蜀国国小力微,有限的兵力还要分散到两个战场上去,两个战场相隔几千里,又如何起到互相呼应的作用?不正好给敌人提供了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绝好机会么?由此看来,诸葛亮的北伐,在隆中对策里就已注定要失败。

隆中对策里这一致命的错误,还给蜀国带来了另一个致命的打击,这就是“大意失荆州”。都说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应该说是诸葛亮“大意失荆州”才对。诸葛亮既然没有把荆州方向作为未来的主战场,整个国家的重心就不会是荆州而是益州,就会对荆州有所忽视。本来荆州应由刘备或者诸葛亮亲自掌控经营,此地是三家必争之地,政治上外交上的措置远远要比军事部署重要,一勇之夫、刚而自矜的关羽根本不适合掌控荆州。还有,为关羽配置的部下差劲之极,既无文韬,又无武略,扯皮内讧倒是好手,投降当“汉奸”(蜀国号汉)争先恐后,这样一批人镇守荆州哪有不出事的?另外,诸葛亮如果充分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应该在荆州益州交界处安排一支规模较大的应急部队,随时赴援,因为以荆州一隅之地独抗曹吴两家,一定力不从心。可是,诸葛亮偏偏没预见到,没做这些防患措施,最后关羽毁败,蜀汉政权连支援的反应都来不及做出,这就是诸葛亮版的“大意失荆州”。失荆州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第二处硬伤是死守联吴抗曹的外交策略而不知变通。孙吴的基本策略是联刘抗曹,但在取荆州的过程中用的是联曹抗刘,而曹操面临关羽的威胁时也采取了联孙抗刘的策略,孙曹两家的合纵连横之术何等灵活自如!反观诸葛亮,就显得呆板而不知变通了。必要的时候,为什么不联曹抗孙呢?荆州地处南京上游,对孙吴构成最大威胁,不夺得荆州,孙权寝食难安,而相对来说,曹操就不是那么垂涎了。保守荆州,我认为应该是“东拒孙权,北和曹操”的八字方针,而不是诸葛亮所说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就整个形势上说应该联吴抗曹,单就荆州一地而言应该联曹抗孙。可惜诸葛亮不知此种变通。

军事上注重批亢捣虚,先打弱小之敌,这是战争的规律。当刘备获得益州,又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时,刘备集团实力壮大了许多,没有必要仰孙权鼻息,此时调整用兵方向,不要把曹魏当成首选目标,而是先打实力相对弱小的孙权,相信效果要好得多。正是因为诸葛亮只知枯守成见,不知灵活变通,导致蜀汉国势一蹶不振。

第三处硬伤是把曹操定位为“汉贼”,而把刘备集团的使命定位为“兴复汉室”。这个用来做宣传口号是可以的,可以取得道义上的优势,但拿来作为行动指针就显得迂腐可笑。“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自以为祭起“兴复汉室”的大旗,百姓就会望风归附,实在不现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百姓不但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反而有陇右诸城拼死抵抗,导致他分散兵力于坚城之下,腾不出手来跟张郃决战而饮恨街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心已不思汉,汉室绝无可能恢复,“刘”字大旗也不可能有什么实质的号召力,靠这个去战胜敌人无异于痴人说梦。相反,还捆住了自己手脚。以曹操为势不两立的汉贼,以己方为兴复汉室的使命承担者,那就一定不能联曹抗孙,就一定要北伐中原,否则,就和“汉贼”没什么两样。这就让刘备集团失去了回旋余地,失去了战略上的灵活与机动。隆中对的最后一句话“汉室可兴矣”,真是害刘不浅。

上面文字对隆中对的分析,不过说明了诸葛亮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人才,并没有在智慧上高人一等。

实际上,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在军事上从来未获倚重。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是刘备集团常驻孙吴办事处主任,外交上得以崭露头角;赤壁战后刘备收取荆州,靠的是关羽张飞赵云等战将;刘备收川,谋主是法正;攻取汉中,则倚赖张飞、黄忠。刘备带兵打仗,诸葛亮的任务是“足食足兵”,做的是后方大管家的差使。刘备夷陵战败,诸葛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怎么听怎么都有酸溜溜的味道,在军事上他在刘备心理完全没有位置。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至死都在军事上不信任诸葛亮。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是很精准的评价。诸葛亮是个人才,但未必是那种不世出的奇才。

诸葛亮的智慧并没有后人所夸张的那样神乎其神,他的道德也远不是无可挑剔的。戮马谡,诛彭羕,废廖立,徙李严,把后主刘禅玩弄于鼓掌之上,一系列手段玩起来又阴又狠、又厚又黑,哪里有半点道德君子的形象!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后世获得了极高评价,我以为这《出师表》也是一部厚黑杰作。后主刘禅此时已经是一个24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但诸葛亮的训话口气,丝毫不把他当皇帝,甚至不把他当做一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看待。这里还有君臣之道么?“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皇宫与丞相府已经成为一体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竟要从属于相权,丞相府的“陟罚臧否”,皇帝不宜异同!这是做臣子该说的话吗?诸葛亮之于刘禅,与曹操之于汉献帝,有什么两样?以无比忠诚恳切的语气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只有诸葛亮做得到。诸葛亮谆谆告诫刘禅“亲贤人远小人”,何为贤人何为小人?诸葛亮安插的亲信就是贤人,皇帝想任用的人就是小人。此时的刘禅没有任何人事权,还没有任命过朝臣,怎么就一口咬定刘禅用的一定是小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列举的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所谓贤人,从以后的实绩来看,也没干出什么让人称道的业绩,“贤人”的称号有几分名不符实。重点是后面几句话,“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大大小小的事,皇帝靠一边凉快去,由诸葛亮安插的私人亲信做主。皇帝要是有一星半点想当家做主的愿望,对不起,一顶大帽子当头压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也”,那你刘禅就是东汉桓帝灵帝那样的昏君。你如果乖乖地对我的人“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真是鬼话连篇,汉室不可能复兴,这话专门拿来骗傻子。

看《出师表》,不可被鞠躬尽瘁的表面皮相所迷惑,要看到表面掩盖下的厚黑术,这才能读懂这份文件。

后世人说到诸葛亮功业未竟,往往叹息他碰到的是扶不起的阿斗,言下之意是阿斗拖累了他,历史的真相恰恰相反,是诸葛亮拖累了阿斗。刘禅在位26年,前十二年诸葛亮专权,诸葛亮死后,秉国政者为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蒋琬、费祎、姜维,所有大政方针一律因袭诸葛亮的成规,刘禅几乎无所措置,则蜀国之亡于诸葛亮之手无疑,刘禅不过是个受害者。即如人所诟病的宦官黄皓,也是直到最后六年才得以弄权。黄皓在史书里并无明显劣迹,没有杀害忠良,扰乱国政的记录,比之赵高魏忠贤辈的劣迹斑斑要好很多,其过恶最多与慈禧时的李莲英相当,我们难道要把清朝灭亡的原因归结到李莲英身上么?

邓艾率一万多人的兵力,自阴平小道偷袭成都,,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面对如此弱小的兵力,蜀汉只能选择投降,没有士卒愿意死战,没有百姓愿意死守,没有大臣愿意死节(除了诸葛瞻、刘谌之外),在谯周领导下上上下下一窝蜂投降了。这说明诸葛亮严刑峻法的治民政策,与穷年累月穷兵黩武穷尽百姓民脂民膏的战争政策,早已失去了蜀地民心!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又忠实执行诸葛亮遗策九伐中原,把蕞尔小国的一点点元气耗光了,百姓和益州本土势力巴不得这个外来政权早点灭亡。

当初刘备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从刘璋手里夺得益州,而且成都被刘备围困时,“城中尚有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两下对比,英明的诸葛亮与暗弱的刘璋谁得人心一些?

邓艾一万多人兵临城下,成都竟然无可战之兵,这也是诸葛亮造成的。诸葛亮北伐倾尽全国兵力,兵士除留极少数侦查吴国动静外,全部派往关陇前线,即在不作战时,也往往把主力集结在汉中,做出随时伐魏的姿态。成都一旦有大的变故,根本来不及回援。诸葛亮的后继者们又忠实执行了他的方针,这种外重内轻,完全没有战略预备队配置,赌博式的兵力部署策略给了邓艾偷袭以最大的可乘之机。

刘禅于城破之日,舆榇自缚之时,是否想到正是他所尊敬的相父让他当了亡国之君?刘禅本是一大好青年,英武跟他老爸不能相比,但做一个守成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他从没像孙皓一样暴虐,不是像南齐废帝那样的乖张荒唐之徒,更不是晋惠帝一样的白痴,怎么都不应该是亡国之君!观其投降后乐不思蜀的自保言论,是何等的明智。

中国是一个盛产冤案的国度,其历史和中国的文明史一样漫长,其花样和手法代有创新。那些暴君酷吏不用说了,即使是那些备受称颂的圣贤,他们制造起冤案来,比之暴君酷吏不遑多让。在中国,冤死的人多如牛毛,何以马谡之死可以看做千古第一奇冤?

因为别的冤案,过一段时间会平反翻案,会拨乱反正。历史会给冤死的人一个公正,比如说赵氏孤儿,比如说窦娥,比如说岳飞,比如说彭德怀刘少奇。明朝的抵抗满清的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崇宗皇帝寸磔而死,死时无知百姓争食其肉,够冤了吧?一百多年后他的敌人满清乾隆皇帝替他平了反。

马谡冤案之奇,奇就奇在过了将近两千年仍然得不到平反,而且看起来要一直含冤下去,永远不能予以平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算是独一无二的了。为什么他不能平反呢?因为这起冤案的制造者诸葛亮身份太特殊了。

诸葛亮的身上有两块免死金牌,一块是“忠”,一块是“智”。这两块金牌让他高踞神坛,免于历史的审判。而且这两块金牌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在心里颁发给他的。

诸葛亮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对蜀国的控制是全方位的,他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刘禅而代之,篡权谋位,登临最高宝座,却自始至终安守本分。反观同一时期的曹操父子,司马氏家族,欺负人家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诸葛亮在这里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不仅在当时,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罕有权臣能抵制住君临天下的诱惑,不迈出那登天一步的。这也算是千古楷模了,所以诸葛亮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历代皇帝教育臣子的经典教材。历朝历代统治者,在获取最高权力的过程中,总有不清不白,忌惮人知道的地方,最害怕别的人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他或者对付他子孙,他们需要一尊神来做臣子们的榜样,这尊神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就此被宣传成了道德化身,千古完人。

在一般穷民百姓的心里,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是一个全知全能,超越人类智慧极限的神一样的人物。老百姓为什么把诸葛亮抬得这么高?首先,老百姓没有思想能力,统治者灌输给他们什么,他们都驯顺地接受。统治者宣传诸葛亮的完美,老百姓们就相信了,而且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演绎神化,重新塑造。

其次,小百姓们有一种单纯善良的幻想,他们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特别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诸葛亮那样的好人,希望统治者是诸葛亮那样的贤人,希望有一个诸葛亮这样大智大慧、全知全能型的人来替他们做主。老百姓才不管诸葛亮其实才具一般,也不用知道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百姓过得并不轻松,老百姓是不理会历史真相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按自己希望的模型塑造人物。诸葛亮就此被老百姓塑造成智慧的化身,千古完人。

历史上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机会,既能成为统治者力推的模范,又能成为老百姓崇拜的偶像。诸葛亮适逢其会,扮演了这双重角色,因而成为了千古完人。在千古完人耀眼的光辉面前,一切都要让路。于是周瑜的羽扇纶巾被强行夺下,成为了诸葛亮的标准像,赤壁战功,也被记载诸葛亮名下,没周瑜什么事。周瑜本来是个志量恢弘的人,为了和诸葛亮形成反衬,成了鼠肚鸡肠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司马懿和诸葛亮更是比不得,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毕生功业不能获得成功,连老天爷都成了人们迁怒的对象: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

诸葛亮既然被认定是千古完人,就不能有缺点,不能有污点。凡是诸葛亮所赞成的,人们一律要盲从;凡是诸葛亮所反对的,人们一定要吐唾沫星子;凡是诸葛亮所打倒的,人们一定要再踩上一只脚,使之永不翻身。小小一个马谡,成为诸葛亮神坛上微不足道的祭品,又有何冤屈可言!

专制首先是一种权力,一种制度,然后形成一种文化,最终积淀发酵成为一种全民心理。马谡冤死,虽由诸葛亮一手锻炼而成,但马谡死后下去的炼狱,却由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锱铢积累而成,其中有你,也有我。马谡冤案的知识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白娘子被压在雷锋塔下,雷锋塔终有倒掉的一天,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解救了他,马谡冤魂被重压,却永难看到咸鱼翻身的一天。千古第一奇冤,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