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训练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

 金枝玉叶lyz 2013-03-15
训练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

更多资料请等待刘老师分享http://user.qzone.qq.com/2454401414/main
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没关系,坏了就坏了,奶奶重新给你买一个!”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就在我们帮助孩子逃脱痛苦的时候,同时也逃避了责任。而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熟道路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这里,我们谈谈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关键词:承担责任

  羊羊得到了一辆小汽车,下午带到院子里和小朋友玩。热闹了一会儿,羊羊玩腻了,把小汽车放到了一边,自己和小朋友到小区的池塘玩水了。玩过之后,回过神来,想起自己的小汽车,呀!不见了,羊羊大哭起来,回到家,伤心地对奶奶说:车车不见了,车车不见了。亲爱的读者,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哭诉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图片 
这样一个常见的时刻,我们可能会生气地说:太不爱惜东西了,叫你不要拿出去给别人玩的。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承担责任——小汽车丢失是由于自己粗心造成的,不能谴责别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失去小汽车很伤心吧?”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好好地伤心一会儿。

  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关键词:平衡自己

  小胖拿纸牌在小区的凳子上玩,孩子们围过去拿纸牌,小胖把牌分给其他小朋友玩。其中一个小孩子把牌扔进了水池里,大家都觉得这个游戏好玩,一张一张地把牌扔了进去。小胖见牌一张张少了,扑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

  小胖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放弃拥有的愿望:把牌拿起来是不可能;接受现实:牌没有了。接受这样的事实其实非常痛苦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他就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这时,可以让孩子伤心一会儿,告诉他事实:牌已经没有了,但你还有很多玩具啊。慢慢地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当我们已经习惯把孩子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他的悲伤也当成自己的悲伤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学会承担是养成孩子自律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延迟满足

  嘟嘟得到了非常好看的一颗棒棒糖,突然,不小心把糖掉在地上了,嘟嘟开始嚎啕大哭起来,奶奶安慰他说:奶奶再去给你买一个。别哭了啊!”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会安慰孩子,失去之后本能的反应是——再来个,替代失去的,以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伤痛。但是,没有经历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今天只能吃一颗,掉在地上已经没有了,明天才能有。

  关键词:面对真相

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当明明被板凳拌倒之后,妈妈对明明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明明被什么东西拌倒了,他都会伸手去打。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自律

 教低年级的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天早上走进教室,看到地面已经干干净净,学生已经认认真真,作业已经交得整整齐齐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相反的情况。听到家长的反映也是大多是说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自觉,不听话,就喜欢看电视,不爱看书……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学生的自律性不够。

自律,也叫控制自我或自控,从心理学上分析,自律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来约束自己。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由他律自律的过渡阶段。所谓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的支配,而自律是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其实,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各个发面,也有一个由他律自律的过渡阶段,因此,让儿童学会自律尤为重要。儿童在认识世界以及与人交往的最初阶段,开始是爸爸妈妈让我怎样,后来是老师这样说的,总以他人的要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尤为如此,因此,我认为,学生的自律行为要从低年级抓起。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增强他们的自律性,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意识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一个自律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事情大小,他都做得比别人成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脸等小事都会处理得有条不紊。即使有一天当他回家后,已经站都站不住了,他还是不会倒床就睡,他也要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绝不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是什么行为呢?这就是自律的行为。而有的人,只要是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他们就会放弃,就会受自己情绪的干扰,也不愿意去争取,他们就开始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要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一)让故事来引领

现在的孩子大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娇气、霸道,他们不愿意听大人的说教。简单的说教和唠叨非但不能取得我们需要的结果,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现在的孩子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是愿意听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于是,我就利用晨会课的时间经常给他们讲有关自律的故事。比如,有趣的童话故事《守望雁打了一个盹》;伟大的人物比尔.盖茨的故事;古代学者许蘅的故事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认识到:会自律的人才能成功。

(二)在游戏中激发

从小教育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可是,学生不会自觉去做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我们不妨将教育的内容放到游戏当中。比如,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玩游戏。每次刚上课,我如果告诉学生这节课可以做游戏,学生一定会大声欢呼。我就故意不理他们,让他们自由叫,我一声不吭,眼睛只看手表。这时,会有几个较懂事的学生坐端正,慢慢地,更多的人坐好了,最后,等大家都坐好后,我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原本是可以做喜爱的游戏的。这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于是,我就教育他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管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在游戏过程当中,就是再喜欢的游戏,也一定会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我就会让学生停止游戏,使大家明白,只有每个人都管好自己,才能使游戏更加顺利地进行。另外,我找一些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才能做好的游戏让学生去做。比如,我让学生做分组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每个人的自律行为直接影响大家的成绩。从而明白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鼓励中巩固

学生的态度形成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有时还具有偶然性。要巩固和强化他们的自律意识,就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让他懂得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独立完成,自主决定。如:学习任务主动按时完成,休息娱乐时间学会自己控制,与人交往学会判断是非,有些事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自己拿主意。当他们做对了,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

图片
二、教给学生自律的方法

学生光有自律的认识,不能有效指导行为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他有很多学生是想管好自己,可不知道怎么管。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自律的方法。

罗伊.加恩指出,自律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上课时很想说话,放学时很想玩,很想看电视,不想做作业等等。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不会控制自己,只是迫于老师和父母的压力才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不做自己很想做的事。我们可以教给他们运用以下方法:

(一)自我命令

给自己下命令,指导自己的行动。上课铃响后,我要求学生念一首儿歌:头正身直脚放平,两膝并拢坐如钟。起立的时候,让学生念:头正身直手放下,脚跟并拢站如松。写字时,让学生念:写字时,坐端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我要求他们这样说的,就要这样做的。其实,念这么几句话,用不了几秒钟,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自己下命令,要求自己按说的去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坐、立、写的良好的姿势。

平时,也要学着给自己下命令,例如听到闹钟响,立刻对自己说:马上坐起来,一定要准时上课,不许迟到,不要损坏班的荣誉。

(二)自我记录

记录能够让学生自己看出自己的行为变化,可以制一张表,将自己每天做作业,看电视,上课不认真,发言的次数等行为记录下来。看看自己的改变状况。天天比较,一周统计一次,看看是否有进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三)自我奖惩

根据记录情况按每周或每月做一次小结,如有进步,可奖励自己参加一次渴望已久的活动,或为自己买一份小礼物;退步了,则惩罚自己周末也不准看电视等。

(四)榜样示范 图片

榜样法对低年级学生是很有效的,他们喜欢模仿,也有进步的愿望。我认为,老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另外,让他们在班里找一位自己学习的榜样,每天学习、对照,逐步向榜样靠近。

三、运用五常法,使学生形成自律行为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律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只是不停地自我检讨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五常法,巩固学生的自律行为。

五常法是日本人推崇的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其中包括:常组织(Structurise)、常整顿(Systematise)、常清洁(Sanitise)、常规范(Standardise)及常自律(Self-discipline)五项。当运用到孩子身上时,则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再发展到行为自律。

1、常组织

经常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的东西及时拿掉。好处:训练小孩子的判断能力,常常检查学习用品是否完整、有用,养成良好的习惯。

2、常整顿

首先决定学习用品的用处,并将其分类,以致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或放好用品,提高效率。好处:做个富有责任感的小孩子,晓得将学习用品分类,用完放回原处。

3、常清洁

小孩子要保持个人清洁,也有责任去负责保持教室的清洁。使其树立我不会使东西变脏,而且我会马上清理东西的观念。 好处:每天清洁身体及衣服,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4、常规范

经常与孩子沟通,提供规范化的管理和环境,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减少错误并且提高办事效率。好处:建立小孩子的自信心,乐意与人沟通,能自订或与老师合作制订生活标准,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决、怎样寻求帮助。

5、常自律

持续地、自律地执行上述四常,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当父母和老师了解到小孩子的长处与短处,再按情况做出适当的奖赏,让小孩子从他律,以成人的赞赏作为标准、纪律,发展成为自律。

好处:做个自尊感强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在实施五常法的过程中,老师必须首先了解五常法,并以身作则。必须在教导上有共识。如果小孩子做错事,父母和老师必须要有共同处事的原则。其实小孩子不知道自己正在运用五常法,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会获得成人赞赏时,他们自然地会继续做,而且可以不断增强信心。当然,若小孩子做错就需要罚。我们必须按小孩子的能力去制定标准,而非按成人的要求,过高过低都不宜四、争取家庭配合,巩固学生的自律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而大部分家长虽然很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可是他们更多的是不懂教育的。于是,我就利用开家长会时,给家长上上课,也教给他们五常法,让家长配合教育,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家长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很像的,他们往往听听激动,却没有行动,或者行动不能持久。所以,我们要花很多的精力取得家长的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经常进行家访,希望家长能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我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多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自律性也得到了很大的巩固。

我们都知道,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惰性,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良习惯。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学会自律,就会变得更优秀起来!这正如巴尔塔萨.格拉西安所说:首先控制我们自己,然后才能控制别人。

实践证明,通过我的不懈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律的重要性;教给学生自律的方法;争取家庭配合,巩固学生的自律行为:办好家长学校,教给家长正确的方法----五常法,还经常家访,巩固家长的教育行为。学生自律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