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书法艺术的品评

 鸟语花香香 2013-03-15
鸟语花香香书馆欢迎您

 

漫谈书法艺术的品评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字体众多,流派纷繁。就书法作品的审美、品评来说,则往往是随着品评者的个性,气质等生理心理因素和知识、修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人的审美观也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迥异,迄今为止,由于没有相对定型的标准,对同一作品有时会出现相差很大甚至相反的品评结果。唐人颜真卿的楷书应当说是为大多数人公认为上乘的,宋人米芾却讥为“丑书”之祖,贬之于“俗品”;唐太宗在褒扬王羲之书作称天下之雄。贬王献之书法为劣品;
有人评王羲之的草书“有女郎才,无丈夫笔,不足贵也”。今人评字,也经常带有地方色彩和个人的偏见,这种例子是俯而即拾的。
然而,书法品评果真没有标准吗?应该是有的。南齐王僧虔《笑意赞》中说,书法作品“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此说法乃是对历代书作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作为书法品评的一个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是比较合适的。
一、形质。形质是指通过书写书技法表现出来的书法的点画、结体和章法等在纸而上看得见的东西。
(1)点画要富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即要“藏骨抱筋,含文包质”、“笔中有物”。这种点画不是平贴、浮漂在纸上。没有厚度、深度,没有实在的“骨肉相连”的形体,而是给人以力的美感,或光洁、或圆润、或明媚、或苍老、或刚劲、或轻柔,足能显示出笔力之所在。古人所谓“屋漏痕”、万岁枯藤“,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特点。
看其点画的成功,在于看其用笔的成功。用笔的关键看用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则是关键之关键了,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掌握“令”与“常”,通过毫端的渡墨作用,可以由辅毫把墨汁均匀地渗开,四面俱到,使点画充实圆满,显立体感。
(2)线条要富有变化。线条的变化是通过方圆、藏露、轻重、疾徐等等表现的。其中运笔疾与徐相间,才能有不同的韵律产生。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浓淡相间,燥润相杂,整幅作品就会显得虎虎有生气了。
(3)结体要讲究稳和险。字的结构在维持重心的原则下,是要讲究疏密、欹正、向背、容让、主次等变化的。书法的结构美,并不在于机械地求得平衡对称,而在于以多样的微妙的变化中求得平衡对称,其点画的长短、大小、阔狭、疏密等的变化应富有新意,过于平正乏姿韵,过于险奇则意狂,贵在稳中有险,妙在正中寓奇。正而不板滞,奇而不流怪,合乎情理,得其自然美,方为上乘。
(4)通幅作品要有整体性。这整体性不是呆滞的,不是拼凑的,而是在章法上,具有统一性,富有变化之奥妙:或浓云密布,或清风淡月;或剑拔弩张,或悠闲自在;或密不通风,或疏处奔马,不一而足,各得其妙。分行布白自有机杼,起首落款妥贴舒适,有一种贯穿于全幅的整体美的感染力。
二、神采。书法之神采,指的是笔趣、意境、个性、风格、其中包含以对时代审美的理解。
神采,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涵养,包括他们的字外功夫的一面。
(1)作品要富有笔趣。这种趣味产生于点画与点画的顾盼呼应之间,字与字逐势瞻顾之中,行与行递相映带之列。整幅作品笔趣横生、意气相投,或“高雅闲致”,或“旷达豪放”,或“端庄刚毅”,给人以气势流畅,气息贯注,虚实相生,气质凝露,玩味无穷之感。
(2)作品要有意境。这个意境,是指由点画波磔的实践而产生的贯穿于全幅作品中的一种精神

三、形质和神采的统一。为了行文的方便,上面我们的“形质”和“神采”分开来论述,而事实上两者是有机地统一在整幅作品当中的,而且只有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才能称为优秀的书法作品。不论何种风格或表达何种意境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书写者书写技法来表现的,如果撇开书写技法讲字外的修养和气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会使用毛笔的人照样有修养、气质。可见,书法作品的神采,只有通过具体的技法——用笔、结构、章法等体现的。书法创作如果弃“法”
求“意”,恐怕是不妥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法”为基础,在讲究“法”的过程中创“意”,“法”为“意”先,意寓“法”中,从而使书法作品功性兼备,显其奕奕神采。品评书法作品,应该以此为要,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
上面所淡书法艺术的品评标准问题,并不是绝对的。掌握这个标准也是相对的。要取得品评书法的发言权,平时多留心翰墨,穷搜博究,反复品味,精心探玩,并涵泳墨池,切蹉笔法,细心体会笔墨变化的微妙技巧,并不断增强悟性,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就品评书法的其他有关问题略述几句。
其一、要避免“耳鉴”。有的人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只是人云亦云彼他云彼,已无已见,依附他人,把听到的当作自己看到的乱发议论,故作风骚,此谓“嘴巴长在耳朵上”,实在是不好的。
其二、要避免“名鉴”。有的人开卷之初,不看作品,先看印章名号,若为名人,便交口赞誉,若非名人,则妄加非议,此谓“眼睛长在额头上”实该忌讳的。
其三、要避免“草率”。评书应当有中肯的态度,既不走马观花,浅涉泛观而不究其妙;也不宜过于挑剔,吹毛求疵而反其谲。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对作品进行仔细地观察,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从外在的形体美到内在的意境美,窥其神采,这样才能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