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中的滤镜种类繁多,许多都是用于改善图像质量的滤镜,如“杂色”,“模糊”和“锐化”滤镜组中的大部分都是用于这方面的滤镜。其中,“锐化”滤镜组中的“USM锐化”是功能强大的一个滤镜。

一.锐化的原则:
1.锐化是图像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最后不一定都要对图像进行锐化。
2.锐化要根据图像的具体情况进行,不一定非要对全图进行锐化;
3.根据需要可以对图像的局部进行锐化,但要借助选区保护。
二.锐化的方法:
1.工具箱中的锐化工具
2.滤镜“锐化”组中的滤镜,使用最多的是“USM锐化”。
“USM锐化”是PS中最重要的锐化方法,称之为“基本锐化”,
3.Lab模式下的锐化和“亮度”模式下的锐化等。
三.“USM锐化”参数的意义:
1.数量:1-500%,它来控制锐化强度,数值越大锐化越强;
2.半径:它是确定在多大的范围里来搜索像素之间的差异;
3.阈值:它是锐化的像素必须与周围区域相差多少,才能被滤镜看作是边缘病被锐化。
阈值=0时,图像上的所有像素都被锐化;
阈值=25时,每个像素都会与周围像素做比较,如果与周围像素的色阶大于25则被锐化,少于25色阶则被放过。
四.常用“USM锐化”设置:
1.轻微锐化:轻微锐化图像,能保持原图像的细润轻柔。
对象:儿童,小动物,彩虹等比较柔和的主体;
数量:150%左右; 半径:1个像素左右;阈值:4以下;
人像:以下设置只强化特征轮廓,不会突出斑点和毛孔。
数量:75%左右; 半径:2个像素左右;阈值:3;
2.中等锐化:能产生细密的锐化,增强无垠质感。
对象:风景照片,产品照片,居室照片
数量:225%左右; 半径:0.5个像素左右;阈值:0;
3.强烈锐化:可以使轮廓线条对比明显,粗壮有力。
对象:有强烈边缘的物体,如硬币,汽车,废墟等
数量:65%左右; 半径:4个像素左右;阈值:3;
五.“USM锐化”通用设置:
数量:通常范围在50%-250%. 50%以下锐化非常微弱;50%-150% 是最常用和最安全的区域,效果还是偏于轻柔;150%-250% 可能产生噪点,要求有半径和阈值配合使用;250%以上,必须有选区配合,否则不大适应。
半径:通常使用2个像素以下,最常用是1,个别情况可用到4,4个以上就需要选区配合使用了。
阈值:通常最小设置为3,对于很小的网页图片需要设置为0
六.解决“USM锐化”中的马太效应:
使用“风格化”--“照亮边缘”滤镜来寻找边缘或轮廓,从而解决锐化中的马太效应问题。方法如下:
1.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图层--对“背景副本”使用“照亮边缘”滤镜;
2.到通道调板载人“背景副本”的”RGB”的复合通道为选区--反选;
3.回到图层调板--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2”图层--隐藏“背景副本”图层;
4.对“背景副本2”图层使用“USM锐化”滤镜。
由于载人选区而将边缘排除在外,因此得以在锐化对话框中加大清晰程度而不致使边缘过于强烈而出现像素化,从而防止了锐化中的马太效应问题。
七.锐化边缘的几种方法:
锐化的实质就是增强边缘像素的反差。所以利用其他滤镜把边缘分离出来,再利用混合模式的性质二者结合,就可以达到退化边缘的目的。
1.利用“其它”滤镜组的“高反差保留”滤镜:
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图层--对“背景副本”使用“高反差保留”滤镜--把“背景副本”的混合模式改为“强光”。
2.利用“风格化”滤镜组中的“浮雕”滤镜:
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图层--对“背景副本”使用“浮雕”滤镜--把“背景副本”的混合模式改为“叠加”。
3.利用“风格化”滤镜组中的“照亮边缘”滤镜:
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图层--对“背景副本”使用“照亮边缘”滤镜--把“背景副本”的混合模式改为“虑色”--降低图层不透明度。
4.利用“素描”滤镜组中的“基底凸出”滤镜:
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图层--对“背景副本”使用“素描”--“基底凸出”滤镜--把“背景副本”的混合模式改为“叠加”。
八.利用模糊查找边缘;
除了利用以上的滤镜直接分离出边缘以外,还可以利用“模糊”类滤镜来消除图像的边缘,然后通过“计算”命令与原始图像进行比较,进而分离出图像边缘。
方法步骤:
1.复制背景为“背景副本”图层--对“背景副本”使用“杂色”滤镜组中的--“平均值”滤镜;(或者使用“中间值”)
2.使用计算命令进行“背景”与“背景副本”图层使用“中间值”前后的比较。
在计算命令对话框中设置:
源1--“背景副本”;源2--背景图层,通道--灰色;混合模式--减去;补偿值--128
3.全选“Alpal”拷贝到剪贴板--然后黏贴为“背景副本1”--混合模式改为“叠加”--隐藏“背景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