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里河之战5
2013-03-16 | 阅:  转:  |  分享 
  
解密:1984年中越八里河东山之战



来源:中华军事网编辑:junshi.com更新时间:2012-11-02







1984年中越八里河东山之战

一、拨点作战时期的八里河东山战斗

步兵第一二二团(欠三营),在上级炮兵火力的支援下,采取秘密接敌,突然勇猛攻击,边打边插,速成战速决的战术手段,62分钟一举攻占了八里河东山。此战共毙敌61名,伤43名,俘虏1名。缴获重机枪1挺,冲锋枪17支,40火箭筒5具,各种枪弹2万余发,炮弹610余发及军用物资一批。



资料图: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解放军士兵

(一)地形、敌情

八里河东山位于船头东北3公里,南北成一字排开7个阵地,正面宽约1300米,纵深约400米,地势为南北低,中间高,西陡东缓,坡度40度左右。7个高地除34号高地地幅较大外,其余均在20米以上,观察、通行极为困难,易守难攻。

防守八里河东山之敌为二六六团五营七连和四营一连1个排。31、32、33、号高地为四营一连1个排防守;副34号高地及其东侧为七连(欠1个排)防守。各高地构筑了以隐蔽工事为主,结合堑壕、交通壕,形成能打、能藏、能生活的环形坚固阵地。前沿及翼侧布设了12个大小不规则的雷场,并设置了大量定向地雷和一列铁丝网。越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经常向中国边境村庄开枪开炮,炸毁房屋,枪杀边民,并不断向边防七连防御阵地——1019高地袭扰挑衅。

(二)决心、部署

在收复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后,上级决心使用步兵第一二二团(欠第三营机枪连)配属边防第十五团100迫击炮连,在师临时炮群火力援下,采取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边打边插,钳形攻击的战术段攻占该地区。

步兵一营配属团100迫击炮连,团82无后坐力炮连第二排,团工兵、侦察各1个班,师喷火排1个班担任正面攻击。在34、35号高地西侧300米一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在34号高地突破越军防御,向副34号高地34高地实施产要攻击。步兵第二连为主攻连,在34号高地西侧300米占领冲击出发位置,首先攻占35号高地,尔后形成对外正面,抗击越军反冲击,以火力支援第二连战斗。步兵第一连为营二梯队,配置在1130高地北侧,随时准备支援第二连战斗。团100迫击炮连配置在芭蕉坪东侧谷地,营炮连配置在马鞍山东北侧,营指押的随第二连跟进指挥。



献花(0)
+1
(本文系长白山后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