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微信与微博的区别
2013-03-17 | 阅:  转:  |  分享 
  
微信与微博的区别

2012年09月04日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也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在不到11个月的时间内用户猛增至5000万,又在不到4个月时间内,也就是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数超过1亿。

微信推荐使用手机号注册,并支持100余个国家的手机号。微信可以通过QQ号直接登录注册或者通过邮箱帐号注册。第一次使用QQ号登陆时,微信会要求设置微信号和昵称。微信号是用户在微信中的唯一识别号,必须大于或等于六位,注册成功后不可更改;昵称是微信号的别名,允许多次更改。微信中有单独设置的头像,可以在登陆后从设置菜单内修改。

微信支持智能手机中iOS、Android、Windowsphone和塞班平台。

具体特点如下:

1、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

2、支持多人群聊(最高20人)

3、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LBS功能)

4、支持腾讯微博、QQ邮箱、漂流瓶、语音记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

微信和微博有什么区别?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两个字。微博是有微博主发一条微博,然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就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了,但是现在一般人关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微博就是随机的。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想象一下吧,如果你走在路上,正在寻找吃饭的地方,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附近某某馆子有优惠券、可以打折,你是会高兴还是会反感?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关注某个服装品牌,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哥们,你附近的某专卖店3折大甩卖,你会不会觉得很实用?

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很多人会问,微信用户会超过新浪微博用户吗?现在只能说,微信的前景十分客观。因为你可以没有微博,但你肯定有QQ号。根据双方的数据,截止6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3.68亿,而目前,腾讯QQ账户数7.84亿,同时,截止到2012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根据推测,到2012年底,微信将达到2亿的用户数,最终将超过QQ的用户数。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仍然有一定代表性。在新浪微博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微信与微博的区别

微博是一种展示工具,微信是一种联络工具微信类似飞信,算个简版的QQ,是腾讯最近刚推出的新一代的聊天工具,其特点如下:快速消息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

微信已经很火,最近微信公众平台带来了热议,由此引发的一大争论焦点便是“微信会取代微博吗?”不过我认为,或许我们更应该问:“微信到底哪里动了微博的奶酪?”

首先,我们来看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用户关系:对等双向VS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VS公开扩散传播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微信公众平台为何无法做到微博所做到的?

1.公众平台与微信用户需求不匹配。微信是私密空间,在移动端,与短信类似。而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垃圾短信太多,想想这个场景:突然,短信铃声响了,以为是好朋友发过来短信,结果,是条广告。这个让人沮丧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微信平台上也是一样,用户使用微信所看重的是与朋友交流,虽然公众平台信息是用户主动选择,但接收信息仍然是被动推送。这不仅仅是打扰,更让人泄气,毕竟,人们上微信主要目的是为了与朋友交流,微信是一个对等交流平台,不是非对称错落平台。而微博本身即是信息平台,人们上微博的很大一个目的便是关注各类公众微博信息(如媒体、名人、草根大号、企业、政府机构等),非对称的关注特性在这里是成立的。

2.如果微信的公众平台账户推送信息不做提醒,会不会就免去了这一打扰?是的,这样能免去打扰,当然,也就免去了用户的关注。或许初期出于好奇,用户会去关注公众平台账号,但是后来,他们会忘掉。就像你下载了很多手机应用,下载之后基本上都有玩,但是后来呢?是不是就躺在手机上睡大觉?你再也没去叫醒它,直到有一天,你觉得它占了你的空间,于是,卸载它。微信的推送是“精选”的,但是不是“精选”是由公众平台账号决定的,对用户而言,这真的就是他们想要的“精选”吗?或许,对于某些人而言,可能是阉割版呢,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无法针对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推送。那么,既然这样,如果为了阅读,有更好的选择,比如zaker、Flipboard等。至于企业/商户信息,喔……那要鼓起多大的勇气相信用户每天会去专门查阅那些企业/商户信息。

3.基因决定论:做用户关系还是做信息关系,总得做个决断我们先看雅虎的例子。雅虎之所以从互联网先驱沦落到唱衰生四起,这里很大原因便是基因选择所决定,雅虎开创了免费、开放且赚钱的互联网门户模式,这使得雅虎成为硅谷明星,但也正是这一模式的选择,注定了它的基因是媒体,而不是技术,当Google兴起时,雅虎也看到了搜索的巨大潜力,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占领这一市场,但无奈的是,没有技术基因的雅虎,虽然花费大气力想要战胜Google,但却并不成功,反而将自己推向险境,而Google天生就是技术基因,在搜索领域迅速崛起,超越雅虎。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公司的基因有多重要和致命。微信和微博的基因非常不一样。微信根植于用户关系,微博则根植于信息关系,二者各有空间。在外界看来,微博成功于twitter模式,一直在向facebook模式靠近,但目前来看并不算成功,很大原因便是新浪从门户模式以来,一直是做信息的,媒体属性重,这一基因决定了微博也是以信息为导向,带有很重的媒体味道。而腾讯一直以QQ这一用户关系产品为中心,这也导致了微信的用户关系属性,它也难以成为信息平台。(或许有人要说张小龙是被腾讯收购而来,且远离腾讯中心,在广州开发出微信,是否与腾讯基因干系不大?我的回答是:张小龙原本的基因便是和腾讯同类:产品导向(产品自主衍生平台,而非运营平台),二者的结合使这一基因更加融洽和巩固)。

4.你是否知道或者还记得QQ一直有在做企业QQ账号?在用吗?本质上,微信与QQ有很大的相似性,QQ在做企业QQ账号,用户可以加企业QQ账号,接收信息并和企业交流。可是,然后呢?真希望大家知道或者还记得,并且去用。

微信到底哪里动了微博的奶酪?

虽然微信与微博是两类平台,各种空间,但微信对微博的冲击一定是有的。

1.用户时间: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是竞争者我之前有说: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是竞争者,门户、视频、游戏、微博、点评、LBS等等,都在竞争,因为它们都在竞争点一样东西:用户时间。当人们的互联网使用时间相对稳定时,则在各个互联网产品上所花费的时间便是此消彼长。毫无疑问,微信会抢走一部分用户时间,尤其是:微博在手机上如此火爆之时,出现了另一颗闪耀的明星。(歌星和影星也会形成竞争,大家同意吗?)

2.平台之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对PC互联网时代的冲击我们知道,微信源于移动互联网,微博源于PC互联网。他们出生的环境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微信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未来的大趋势。微博出生在PC互联网环境里,虽然微博这一产品天生就属于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TwitterCEO科斯特洛说过:我们天生就是移动的),而且目前微博也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每天有近70%的微博用户通过移动端登录。但是,微博是否能在移动互联网赢得进一步胜利,挡住微信的挑战,取决于微博背后的团队,毕竟,微博需要兼顾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需要双重思维和执行力。而微信只需要一门心思花在移动互联网上。(当然,或许微信也有一定的顾忌:那就是对QQ的冲击。QQ比微博受到微信的冲击或许更大。)微信与微博的竞争引起热议,侧面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PC互联网时代的冲击。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亮点;微博,也仍然是一颗明星(如果说微博不再红火,不会是因为微信,而是用户需求);微信与微博各有空间;微信公众平台,不失为微信的一个超出本身属性的大胆尝试,至于这个尝试是否成功,事实会告诉我们答案。(公众平台账号认证需要有1000个用户关注,最近不少账号在拉粉,他们能拉到足够多的用户吗?或许这一点可以部分告诉我们答案)



















1







献花(0)
+1
(本文系太阳升5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