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就不知道,只有公的孔雀才会开屏。” “那我就是想开屏啊,怎么办?” 很爱很爱这段对话。这是已经55岁的舞蹈大师杨丽萍跟另一个人的对话,当别人质疑她在跳孔雀舞《雀之恋》时犯的常识性错误时,她如孩子一样调皮、任性又单纯可爱的回答。 我大概是在五岁左右第一次看杨丽萍在电视上跳舞。妈妈说那是孔雀舞,美得一塌糊涂。作为一个比正常孩子还喜欢幻想的孩子,很多幻想的事情对我来说才是真实的 ——小时候没有什么舞蹈家的概念,杨丽萍在我心里根本就是个仙女。于是一不小心爱上了这个仙女十几年。多年来,我幻想着也相信着有一天我会亲眼注视着她跳舞。现在我20岁,当听说她要来郑州河南省艺术中心演出自己倾情创作的舞剧《孔雀》时,就毫不犹豫买下了票。等了一个多月,昨天终于把这十几年来的梦给圆了。在她收官之前能亲眼欣赏到浓缩了她一生舞蹈精华和艺术成就的舞剧,尤其是其巅峰代表作孔雀舞,对我来说是此生无憾。从她出场跳《雀之灵》开始,已经默默的热泪盈眶,一直到谢幕和离开,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哭泣。没有从生命里对舞蹈对艺术的热爱、追求和灵性,是不会有很多人去理解这种哭泣。全面深入的去欣赏、了解、走进杨丽萍和她的舞蹈是我一生艺术梦想的一部分。在我几乎看完了她所有舞蹈视频、访谈和文章资料后,就是现在,我想我可以开始写些什么了。 在写《孔雀》之前,我得先提提她和她50年的舞蹈艺术之路。 从出生起,杨丽萍的生命就与舞蹈紧紧联系在一起。出生于云南白族的小村庄,混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说,村子里的人都喜欢跳舞,婚丧嫁娶、种收庄稼、祭祀神灵等无不跳舞,她自然也从小跟着祖辈、父母一起跳。她喜欢观察大自然,看云朵如何变化、孔雀怎么开屏、蜻蜓怎么点水。这种与生俱来的灵气和感性体验为她后来特别的原生态舞蹈风格奠定了基础。她痴迷于养育自己的土地——云南。她深深爱着那里的每一个人、动物、植物、山水和气息。13岁起,她曾有过一段游走于云南这片土地上长达7年的访演生活。所到之地大多是原始森林。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样,她走访了许多村落,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多种舞蹈。在她心中,作为舞者的自己不应局限在只跳白族的舞蹈,而应是集各民族舞蹈的大成者。这种“送戏上门”的经历对杨丽萍来说是宝贵的。她的舞蹈风格,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散发着浓浓的原生态气息。最成功的地方和大胆尝试是她别出心裁的不同于传统舞蹈模式的肢体表达,所诠释的舞蹈充满了哲学意蕴。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然而最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意义的舞蹈就是她独树一帜的孔雀舞。在她看来,孔雀是云南人的图腾,是她对真善美最终极的追求。40年来,她不断的观察、模仿。探索孔雀。在孔雀身上体会生老病死的生命意义。《雀之灵》《雀之恋》是孔雀舞的精致样板,《云南印象》《月光》《春》《藏迷》《两个树》则是她孔雀舞的诗意延伸。她的作品吸收了她所理解的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精髓,充满了意象的表达。她一生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命、自然、孔雀、爱。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创作者、实践者,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杨丽萍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极感性的女人。她的艺术感悟力也极强,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她喜欢不停地创作、不停地获得灵感。而最新的大型舞剧《孔雀》,除了是她40年来舞蹈生涯的重现,也是她新的艺术尝试。作为一名观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舞剧是当下中国舞美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 现在可以开始说《孔雀》了。 “孔雀是会让人感觉奇妙的舞剧,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生命、成长、人性和爱的故事以及生命与天地自然的相互融通。它在我身体里涌动、流淌,有感而发地表现出来”。——杨丽萍 序曲 在开演前,画着一只灵动美丽孔雀的大幅中国水墨画浮在我们面前。象征性的充满了舞蹈所表达的意象。随着声音的开始,好戏上演了。先听到的是一阵刺耳嘈杂的车水马龙声,这是一种不怎么舒服的听觉感受:好像自己在错乱压抑的空间里,身边充斥着来自都市气息的焦躁与不安,又有些恐惧,很想立刻挣脱出来。随着此种声音的慢慢消逝,灯光点亮,一堆鸟笼出现在舞台上。我们的“女神”杨丽萍扮作一位少女轻盈的、悄悄的、试探着从暗中走出来。时而回首、时而回顾。她温柔的一个个打开鸟笼放出鸟儿,欢喜的看着它们一个个自由飞走。鸟儿们欢乐的鸣叫声如天籁,与之前震耳的嘈杂声形成鲜明对比。让我慢慢从刚才的紧张压抑中缓冲出来并陶醉其中。而当少女沉浸在放出鸟儿的那份欣喜和愉悦中时,一个巨大的笼子从天而降——将她死死关在其中!惊慌失措的她在笼中恐惧的挣扎着,在挣扎中,序幕的演出戛然而止。 序幕的主题就是现实。我们总是压抑在现实中,试图去探寻自由。少女代表的就是现实中的人们:放出小鸟得到了片刻的欢愉,然而更大的笼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在自己身上。我们渴望的自由不可能是绝对的,没有谁能完全挣脱现实的枷锁。杨丽萍一生在追求的与其说是极致的舞蹈美,不如说是自由的生存状态。她说过,她不太喜欢现实世界,那里总是存在着各种灰暗与伤害。她向往无拘无束的大自然、视自己为自然界而不是商业社会的一部分。但是她有时候不得不向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妥协。这个大大的鸟笼就是杨丽萍身上那个无法完全回避的现实——为了养活剧团而不得不接商业广告赚钱、为了宣传作品而不得不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各种应酬等等。50年来,她一边享受着舞蹈和大自然所给的美好体验,一边为完全的自由和现实的枷锁作斗争。就在这个过成长过程中,她有了下面春夏秋冬四幕的生命感悟——人的一生就如四季交替的过程。接下来的孔雀,便正是心灵挣脱樊笼的历程中她所有的体验。生命初生的希望、纯粹热烈的爱情、美好流逝的痛苦、挣扎过后,面对生命终结的平静与淡然。 生命的四季轮回 春天是生命的出生和童年。出现在舞台左前方的由彩旗扮演的时间,在树下不停旋转;舞台右前方,由舞者虾嘎扮演的神灵洒下了春天的绿叶。一群原始生存状态下人们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里欢歌欢舞。这个热闹的场景仿佛在感谢神明、感谢天地万物给予他们生命。此刻,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卵中缓缓孕育出来。然后人们相拥而坐,举起生命之卵,敲击石器,迎接新生。这来自远古的声音,质朴醇厚,浑然天成,自有律动。 我们的孔雀公主就在这神圣的卵中诞生了,开始了经典的《雀之灵》。杨丽萍一袭淡粉色的孔雀长裙缓缓开场。她旋转、飞翔、跳跃、拨动羽毛、抖落翅膀,活泼美丽,充满灵性。这是生命最初的欢喜。此刻的孔雀萨朵充满了春之律动,尽情起舞在山水天地之间,带着初来世间的新鲜与好奇,有一种清新之气。 第一幕代表了生命初期的状态。单纯、干净、美好。时间从生命的形成开始计时,与神灵一起作为旁观者,静静看着整个生命的发生过程。,他们总是默默地,默默地,看着世上发生的一切,不去同情谁,也不去阻止谁,客观冷静。 夏天是生命的成熟。夏天是炽烈火热的,神灵挥洒着火红的花瓣,时间之树也开出了火红的花朵。。张狂的乌鸦出现了。他癫狂起舞,燃烧着自己永不满足的欲望。乌鸦代表着人的贪念、占有和迷失。 女孔雀萨朵和男孔雀嘎雅在山川之下相遇,孔雀的爱情在这浓浓的夏日发生了。《雀之恋》跳起。他们对视,相互吸引着,快活地嬉戏挑逗交织在一起,仿佛是热恋中的男女,沉浸在绚烂的夏日里,充满了爱的气息。接下来,孔雀们纷纷来到夏日的林中,追逐嬉戏,乌鸦被这群迷人的生灵吸引过来,偷偷潜入他们的队伍。他迷恋着萨朵醉人的舞姿,想将其占为己有。于是,孔雀萨朵在男孔雀嘎雅和乌鸦之间,被拉扯着,挣扎着。争斗之后,乌鸦只拾到了一根孔雀的尾羽,他沮丧而颓然,无处寻求解脱,欲望的拉扯却让他的心堕入更黑暗的深渊。乌鸦开始纠结同伙。孔雀终于寡不敌众,萨朵被关进了乌鸦的囚笼。乌鸦是一种霸道的象征,他正是真善美的对立面。代表着人类内心的黑暗、丑陋和贪念。他以为粗暴的方式可以得到自己任何想得到的东西。 秋季象征着生命最艰难的时期,充满挣扎和痛苦、悲伤。神灵抛出一把枯叶,时间仍在无声旋转,时间之树开始凋零。关在笼中的萨朵与笼外无力救他的嘎雅痛苦的隔笼相望、难割难舍。乌鸦以乌鸦以换取嘎雅的尾羽为条件,换取萨朵的自由。为了自己的爱人,嘎雅显出了自己的尾羽。乌鸦终于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然而,乌鸦夺来的尾羽也并不能给他带来他期待的欣喜。嘎雅失去了尾羽,生命的终结也将临近将。萨朵痛不欲生。接下来的一段独舞震颤心灵,失去一切的嘎雅几乎赤裸的身体,在一束寒光中颤抖、抽搐,那感觉令人窒息,仿佛你能感觉到,最后那一点气若游丝的热度,也在渐渐从那个活生生的肉体中抽离。嘎雅终于倒下,死去。乌鸦最终也没有得到他想占有的东西,尽管他有再多的霸气和疯狂,不属于他的终归是要流失。正如人类的贪念。 冬季象征着生命的枯竭和尽头。神灵挥舞起漫天飞雪,时间之树依然在默默旋转,经历了成长、看遍了人间冷暖、生离死别的萨朵一身洁白,静静地卧在白雪里。此刻她少了许多失去爱人后的痛苦抽泣、多了几分淡定和肃穆。与神灵间的对话充满了神圣感,他指引她,抚慰她,接纳她,她回顾和体验着自己的内心,慢慢明了天地自然,生命来去的原本,在生命终结之前,过去的一切苦难与悲痛渐渐释然,归于平静。 萨朵穿着一袭圣洁的白裙缓缓升起,像是在参加一个庄严地仪式:历尽四季轮回、看透世间百态、经历万物的孔雀最终归是要回归,一个生命本源的回归。此时,时间仍然无声无息地流转,不曾坠落的心灵最终得到庇佑,神灵将孔雀的灵魂送入天空。全场皆暗,只有时间那一隅仍然亮着光,彩旗开始加快旋转的速度,越转越快,终于戛然而止。 谢幕之后 结束了,看到演员们一个个谢幕离开,尤其是到杨丽萍时,我哭的是泣不成声。为美丽的孔雀生命消尽而哭、为她对舞蹈艺术之路的执着而哭、为她将要离开舞台的不舍而哭、为她几十年来经历过的辛酸和付出而哭。这是一次沁透生命的感染,谁说舞蹈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呢?你从她身的肢体上,不仅看到的是舞姿的灵动。看到了山川、虫鱼、鸟兽及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在舞蹈。那些生灵明明是在跟你对话、向你传递着他们的情感。 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没有超然单纯干净的心灵,是不会创作出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杨丽萍的舞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了解这样一个人,就去看她跳舞,她的整个人,整个心,整个命,都在那里。 生命的旁观者 很多人说杨丽萍太偏执,对人不友善,孤傲冷僻。是近乎变态的完美主义者。为了跳舞疯狂的减肥甚至一辈子不生孩子。有这种态度的人是对她的不了解和不尊重。有人曾经问她为什么不生孩子,她说:“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占有财富、有些人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我来带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生命的旁观者,看白云怎么飘,河水怎么流。我不生孩子,跟跳舞没有任何关系,我没有必要做出牺牲。我要的生活就是自由随性,舞蹈和自然都是我的信仰、寄托和我的孩子。”她没有什么遗憾的,所拥有的一切都那么丰富,别人有的她未曾缺失过。只是拥有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我爱舞蹈、我爱杨丽萍的舞蹈、更爱杨丽萍。爱她单纯干净的性格、爱她超脱的美丽、爱她的偏执、爱她对生活的态度、爱她的至情至性、爱她对自然的博爱、爱她不断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勇气、爱她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爱她的纯粹浪漫。小时候,她对我来说是仙女,现在对我来说是女神、是精;小时候是崇拜,现在更多的是敬仰。中国那么多舞者,有灵气有悟性有条件的从不缺,为什么她会出类拔萃?她舞蹈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不妥协的坚持下来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敢于向曾经调教式的芭蕾舞蹈教学模式说不,她太知道自己是谁、她为什么要跳舞、怎么跳舞。怎么跳出只属于自己的舞步。其他人可以跳别人,而杨丽萍只允许自己跳自己。跳舞,为什么要跳?到底为谁而跳?很多舞者都没有她这般清醒。当别人一遍又一遍演绎西方的天鹅湖里的天鹅时时,她却在舞蹈象征着东方的孔雀。她的舞蹈只能属于她一个人。永远被人模仿,绝不会被超越。不光是跳舞,延伸到各行各业各种人亦如此。 小时候,我以为跳舞最重要的是软度技巧、悟性、和刻苦训练。最近两年,我才开始慢慢体会到真正需要的是感情的的融入和找到自我。跳舞是一种体验美和生命的过程,是否好看是否标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跳舞中间有一种自我审视在里面。通过舞蹈发现自己、释放自己。一个能称得上舞者的人,必须是要为自己起舞,舞蹈的风格和灵魂都属于自己,谁也不可能代替。虽然我没有从小不间断的专业练舞经历,但是当我以后再继续练舞的时候,我想慢慢的去尝试一些自己的创意、多一些大胆的创作、能表达“任梦慈”这个人的肢体动作,只适合我自己跳的属于我自己的舞蹈。这才是我为什么要跳舞的原因——展现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女神,当我注视着你用燃烧的生命在起舞时,此生无憾。谁说跳舞是在吃青春饭?你看,你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翩翩起舞、美轮美奂、不可替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