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闲逸斋0927 2013-03-18
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字体:  2009年10月23日08时34分 视力保护:

文/王建锋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0669db30100f6x1  

偶然想,没有人的世界才是至美的。但这个想法又是虚妄的,它首先就遭到常识的攻击:没有人,又哪来世界?没有人,又谈什么美或不美?

然而,我还是信仰一个没有人的世界。就像我曾经表达的“极地”,那一个荒寒世界。

或许是因为眼前这个世界的人太多,因而声音太多,色彩太多,分泌物太多,技术太多,高楼太多,车子太多,柏油路太多……这一切都挤压了 “世界”。在这个被挤压的世界中谈论美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老子说: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所讲出来的,是被我们遗忘的真实。

为腹不为目,不是不要“目”,而是为目目盲,腹(心)便不存。在一个被人的技术理性肆无忌惮的挤压因而变形的世界里,我们能把心安放在哪里?

南宋灵隐寺普济禅师所编《五灯会元》卷十四载有这样一段:真州长芦妙觉慧悟禅师,上堂,……僧问: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还端的也无?师曰:“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这个对话为许多人关注,借以说明禅门旨意或是用以来讲所谓禅宗美学。禅意无可明说,只好喻指,彷佛以手指月。禅意在月,我辈却在看手,得手忘月矣。得手忘月是我们此生庸常生活的基本面貌。——无论什么人指引,始终也到不了彼岸。

而此僧与妙觉禅师都是得道之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禅意的基点在无,无意无心。雁无意,水无心。但是无并不是死寂,而是生动。雁过长空,影沉寒水,多么生动而有生气的意境。在此一意境中,隐灭了“人气”。然而此僧要说的目的,还并不是雁,也不是影和水。禅着象而不粘滞于象。所以妙觉禅师回答“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那么,他回答了什么呢?同僧人一般,禅师要说的目的,并不是芦花、两岸、江水和秋色。他要说的是无,无人无物也无境。无境似乎是说不通的,但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因禅意而冲淡,境也虚无。

境也虚无。这说明虚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剩下虚无之境。虚无之境就是剔除了众多物象、人欲、私心、功利、和此生此世的奔波忙碌等等之后而呈显的本真澄明之境。这一澄明之境正是妙觉禅师所说出的“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读到这句话,是多么美妙的遭遇。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挤压而变形的世界中,大概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一剂心灵的良药。

2009-1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