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第一台PC

 璇玑璀璨 2013-03-18

lenovo---联想集团的标志,联想手机,联想笔记本。

合作编辑者
PC,英文单词Personal computer,即"个人电脑" 现在一般人用的电脑都可称为“PC”,包括台式和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谁发明了电脑?

[ 标签:世界电脑计算机 ] 月中白云 
 
2011-02-08 19:22

满意答案 好评率:57%

谁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电脑,这在历史上还有不少争议,但事实上,1823年英国发明家和对破译密码十分着迷的查尔斯.巴贝奇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但这并非是真正的电脑,计算机的真正发展是数学家阿兰.特宁1942年制作出来的特宁炸弹机,当时是在二战中为了军方需要而研究。此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 w 
 
回答采纳率:30.4% 2011-02-08 12:17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领导,为美国陆军军械部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台用于炮弹弹道轨迹计算的“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简称ENIAC)。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计算机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总重量30吨,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40千瓦,可进行5000次加法/秒运算。这个庞然大物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举行了揭幕典礼。这台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最早之前电脑的前身是一种叫"加法器"的东西...是由法国的一位数学家"巴斯卡"所发明后来又渐渐改良...可以做+-*/的四则运算的"差分机
到了,元1801年法国人约瑟夫?杰夸德(JosephJacquard)发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carboardcard)。这对未来电脑的发展引进两个重要的观念: 
一、资讯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编码(Coded)...也就是写程式 
二、资讯可以储存在卡片上,而且当这些卡片成串的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为一连串的指令...就是程式啦...^^" 
之后出现了一个人...在历史上我们称他为"电脑之父"—"巴贝基(Charles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强的机器,称为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这部机器在观念上就与现代电脑极为相似... 
这些发明是用来辅助计算的工具,尚没有记忆与储存资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称为"电脑"(如果严格定义电脑的功能的话) 

一直到了1946,美国的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了第一代电脑—ENIAC, 
而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喔...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呢...是一种打孔卡片... 

所以,电脑的发明是一群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数学家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冯·诺依曼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回答采纳率:22.4% 2011-02-08 12:16

1981年,IBM设想在一个新的层面——个人层面——上发展计算能力,以便将信息技术的潜能和生产力从大型机扩展到人们的家庭和工作中去。1981年8月12日, IBM正式发布了历史上第一台PC,从此人类就进入了个人电脑时代。1992年一个传奇而响亮的品牌—ThinkPad诞生了!24年来,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个人计算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中,作为Think战略的重要支持部分ThinkVantage 技术(TVT)起了重要作用。TVT技术的目标是使Think品牌下的PC产品具有自我监控、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的PC总体拥有成本,最终帮助客户赢得商业成功。[1]

历史上第一台电脑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

[ 标签:历史电脑国人 ] 堕落№男孩 2008-07-19 12:52

满意答案 好评率:66%

(注意: ENIAC并不是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参考了阿塔纳索夫(Altanasoft)的"ABC机(Altanasoft Berry Computer,<电脑爱好者>的漫画把它戏称为"Altanasoft Berry CFan")"的设计."ABC机"在70年代被认证为是真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ENIAC则是参考了它的设计.) 
ENIAC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来,计算机的英文原词“computer”是指从事数据计算的人。而他们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机械计算设备或模拟计算机。这些早期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有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制。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台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使用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还卖出了许多制品,成为当时一种时髦的商品。
1801年,Joseph Marie Jacquard对织布机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其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打孔的纸卡片来作为编织复杂图案的程序。Jacquard式织布机,尽管并不被认为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但是它的出现确实是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19世纪前期,巴比奇.查尔斯(Babbage Charles )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分析仪发明者,他依据的原理与现代数字计算器的原理相似。是构想和设计一台完全可编程计算机的第一人,当时是1820年。但由于技术条件,经费限制,以及无法忍耐对设计不停的修补,这台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约到19世纪晚期,许多后来被证明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重大意义的技术相继出现,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Hermann Hollerith设计了一台制表用的机器,就实现了应用打孔卡片的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
在20世纪前半叶,为了迎合科学计算的需要,许许多多单一用途的并不断深化复杂的模拟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这些计算机都是用它们所针对的特定问题的机械或电子模型作为计算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强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现代计算机的关键特色被不断地加入进来。
1937年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他的伟大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学运算。此后,他通过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作为这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先驱,应当包括:Almon Strowger,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

Commodore公司在20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Amiga 500电脑沿着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途去定义所谓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谓相当困难。1941年5月12日,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机电共享设备“Z3”,这是第一台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编程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诞生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真空管计算器,二进制数值,可复用内存;在英国于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尽管编程能力极其有限,但是它的的确确告诉了人们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赖又能实现电气化的再编程;哈佛大学的Harvard Mark I;以及基于二进制的“埃尼阿克”(ENIAC,1944年),这是第一台通用意图的计算机,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
开发埃尼阿克的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并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冯·诺伊曼结构(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体系的计算机开始被研制,其中以英国最早。尽管第一台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转的是“小规模实验机”(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实用机很可能是EDSAC。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1958年 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到了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商品化生产。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生产成本,计算机也从此开始走向千家万户。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1976年Stephen Wozinak(史提芬 沃兹奈克)和Stephen Jobs(史蒂夫 乔布斯)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 计算机。1977年5月 Apple II 型计算机发布。1979年6月1日 INTEL发布了8位元的8088微处理器。
1982年,微型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1994年10月10日 Intel 发布75 MHz Pentium处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 ,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1月8日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此后计算机的变化日新月异,1965年发表的摩尔定律发表不断被应证,预测在未来10~15年仍依然适用。
零度空间 2008-07-19 12:52
堕落№男孩的感言: 

相关知识

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32 次   评论:[已关闭]   功能:打印本文

“谁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对于这个问题,业界有着不同的解答。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参考资料:http://www.yesky.com/ServerIndex/77128623303294976/20031209/1751945.shtml

  • 电脑是哪国人发明的?2回答2008-02-13
  • 电脑是哪国发明的11回答2008-08-18
  • 第一台电脑在哪里发明5回答2010-02-23
  • 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8回答2008-08-05
  • 最早的电脑在哪国发明8回答2011-12-17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历史)  

    2009-01-07 18:01:23|  分类: 电脑全集|字号 订阅

    谁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早在1982年11月,康柏就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IBM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而东芝则认定自己在1985年推出的T1000才算的上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其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事实上,我们很难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一个很肯定的答案,因为笔记本电脑是所有技术力量的结晶,比如INTEL的第一颗移动CPU、IBM第一块大容量笔记本硬盘诞生等等,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任何一方都为今天笔记本电脑的辉煌作出了实际意义上的贡献,每个历史的开发商都是不朽的功臣。
      
            不过东芝似乎很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第一个发明制造的笔记本电脑,东芝官方网站非常明确地写出这一结论。就我个人而言东芝的硬件似乎和IBM的机器没啥区别。不过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东芝的发展历程还是很令人钦佩的,虽然它们是日本企业。
    ----------------------------------------
    东芝以雄厚的研发实力谱写了笔记本电脑辉煌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1985年) 
    世界上第一台286便携式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386便携式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带电源控制便携式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带电池80386便携式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带TFT液晶显示便携式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486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带TFT液晶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带锂离子电池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笔记本专用奔腾CPU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PCI连接坞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镁制外壳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光驱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装载MMX奔腾CPU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ZV接口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带13.3英寸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先进电源控制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USB接口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DVD光驱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迷你型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电视会议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有自动识别LAN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多晶硅TFT液晶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1997年 世界上第一台USB总线笔记本电脑 
    1998年 世界上第一台DVD-ROM笔记本电脑 
    1999年 世界上第一台低温多晶硅TFT笔记本电脑 
    2000年 世界上第一台Bluetooth(蓝牙)笔记本电脑 
    2001年 世界上第一台CDRW+DVD-ROM笔记本电脑 
    2001年 世界上第一台Geforce 2 Go显卡笔记本电脑 
    2001年 世界上第一台Harmon Kardon音响笔记本电脑 
    2002年 世界上第一台内置DVD-ROM的笔记本电脑 
    2002年 世界上第一台Geforce 4 显卡笔记本电脑 
    2002年 世界上最薄、电池使用最长的笔记本电脑 
    2002年 世界上第一台配备遥控器的笔记本电脑
    ---------------------------------
    《转自东芝官方网站》
      支持东芝的一种说法
      第一台笔记本的诞生
    【2005-09-20 22:18】【】【三联生活周刊】
      1985年的4月以前,西田厚聪和沟口哲也,这两位东芝的职员还无人知晓,甚至在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1100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公众对他们的注意也不及对当时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重视。但是20年后的今天,这两位与全球第一台笔记本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已成为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西田厚聪当上了东芝的新总裁,而沟口哲也则成为与软件界的比尔·盖茨齐名的硬件界领袖人物。在T1100诞生20年之后,东芝发行了20周年纪念款Libretto U100,向世人讲述了从T1100到Libretto U100的故事。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世界第一台笔记本T1100的诞生,是技术还是市场?东芝笔记本相关负责人川上明浩介绍道:“当时整个行业包括东芝公司都在致力于大型台式电脑的开发,几乎没有人看好轻量化便携电脑。”笔记本电脑—这个今日价值几百亿美元的行业,当年甚至差点没能推向市场。西田厚聪追忆道:“之前东芝曾经以传统台式机打入美国市场,但是失败了,于是在1983年东芝将三位员工派驻到了洛杉矶,和麦肯锡公司一起开展了一个名为“Brighter Blue”的项目,试图寻找重返美国市场的机会。但最后得出结论却是新型台式机并不是未来的前进方向。因此,东芝将开发带有
      液晶屏幕并能与IBM兼容的贝壳状便携式PC作为了当时的开发目标。其实在1985年之前,将传统电脑缩小便携的思路已经存在了,但以前的产品不仅身形庞大而且都不能与IBM的软件兼容,而只有T1100算是第一台具备了以后20年便携式电脑的标准功能:内置充电电池、液晶显示器、以及微软架构的BIOS。当时的T1100是基于英特尔公司80C88处理器开发出来的,拥有256Kb内存,640×200像素的反射屏幕上只能显示25行,每行80个字符,而且重达4.1公斤。而正是这样在今日看来非常“老式”的装备,推动了笔记本电脑产业的诞生。”
      实际上大约在T1100正式推向市场前一年左右,东芝制造出了第一台原型机。当时还只是一个模拟样品。正好法兰克福要举办一个为期三天的Hanover Messe贸易博览会,他们决定去那展出一下,看看观众的反应。当然,在当时T1100的样品在大规模生产水平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键盘和其他部件等,这些问题被包括东芝新总裁西田厚聪在内的当时的笔记本项目团队称为“七宗罪”。
      其实,除了这“七宗罪”以外,第一台笔记本遇到的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推向市场?东芝也曾尝试向当时的一些大型PC生产厂商推广产品,试图说服他们贴牌销售,但没有人接受这个新概念。1985年4月T1100正式走向市场。当时T1100最先在德国市场上销售,含税价格卖到了6480德国马克,以当时的
      汇率计算相当于2090美元。选择先在德国销售,也是因为欧洲市场相对要小,比贸然去美国销售,风险要更容易控制。当时第一台笔记本的广告是在一本杂志上,汉莎航空的飞机杂志上。当时的文章叫“Gute Reise Prozessor”,意思是“旅途愉快处理器”以及“自由、平等和便携性”。
      当问及T1100在设计思路对当今笔记本电脑有什么影响时,西田厚聪曾毫不犹豫的说:“T1100的DNA被各类笔记本电脑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只是电子元件在不断的缩小,芯片在越来越快。20年来笔记本电脑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是高价格的特别工具,而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中最核心的东西。”实际上所有工程师都明白,台式电脑将没有多少新技术可言了,而未来个人信息集散的核心都将在笔记本电脑上。笔记本经历了20年的发展,还有8个重要方面需要发展,东芝称其为八箭(Eight Arrows),这包括显示器、安全性以及电池等方面。DMFC就是一种关键技术,它可以将电池的寿命延长。还有地面数字广播技术也在发展,未来的笔记本可以通过其网络在任意地方看电视。【责编:ttmc】
      
      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厂商和个人为了这个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各种卓越的贡献,在此作为一个IT同行和受益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普通用户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