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洁净身心,消除情绪毒瘤!

 yagi1 2013-03-19

洁净身心消除情绪毒瘤 

曾有一个时尚节目在网络针对会员做过一项调查,对象是30岁以上的职业妇女,题目是她们对哪些身心状况最感困扰。根据统计结果,位居前几名的困扰分别是:心烦气躁、睡眠不足、排便不顺、口气不好、疲惫不堪、皮肤晦涩、身体肿胀等。制作单位得到这个答案之后,请我做个分析总结,我只给出了一个原因──身心不洁净,要排毒。

我们先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困扰现代都市人的问题。人在出生两三天以后,益菌就在肠道形成了天然排毒、解毒的机能。这些益菌和肝脏、脏、脾脏等器官一起,构成了人体精妙复杂的解毒体系。不过可惜的是,这些益菌的数量会随着年龄增长、空气污染、太多的人工合成食物、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药物的影响,而非正常地锐减,造成天然排毒系统机能退化。

天然排毒机能退化所带来的后果是,有毒物质会滞留在肠道内,并随着血液循环游走全身,造成体内的污染。最常见的症状是:乱长在嘴巴四周的痤疮,两颊片状的黄褐斑,皮肤干涩粗糙晦暗,散布在鼻头和鼻翼两侧的黑头粉刺,无法代谢的多余脂肪和糖分积存在腰、臀部、大腿、手臂,宿便形成的口臭,便秘,失眠等。

我相信重视健康美丽的妳,一定已经觉察了这个问题,所以市面上才会出现大量所谓具有排毒功能的药品和食品。不过,医学专家们一再提醒我们,清洁肠道不是吃两三颗泻药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需要悉心养护的过程。这个过程牵涉到了进食的内容,例如多吃含纤维素的蔬果;以及能帮助肠胃蠕动的适度运动,例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除此之外,我想建议正遭受身心压力的妳,坚持以下的习惯:

1早上起来,喝一杯用新鲜柠檬片冲泡的温热开水。
新鲜柠檬片是很好的酸硷中和剂,可以帮助体内酸性油脂的代谢。我自己的做法是把新鲜柠檬切片后,放在密封性好的保鲜盒里,放入冰箱,每天早上只要取出一片冲泡就行,不会花太多时间的。

2如果可能,每周或隔周用精油泡澡一次。
可以在浴缸里滴入具有神奇的燃烧游离脂肪、洁净排毒功效的杜松、柠檬、葡萄柚各三滴。如果有代谢缓慢、水肿的困扰,可以将前述三款精油的滴数各减为两滴,然后再加入两滴丝柏。如果家里不方便泡澡,那么就自制一款「净化.排毒.瘦身油」,当作身体保养油,每天使用,一方面可以达到净化排毒瘦身的功效,另一方面还能保养身体皮肤。配方是:在100毫升的葡萄籽油里,滴入杜松、柠檬、葡萄柚、丝柏各12滴,每天或隔天晚上洗澡后,抹在全身皮肤上。如果回家后实在太累,觉得麻烦,那就只抹在腰腹部也可以。

3白天,即使再想喝点冰镇的东西,也要克制住自己喝太多甜饮的习惯。
由于体内对糖分的代谢逐渐趋缓,那些无法全然排出体外的糖分,很容易积存在身体的中段,形成橘皮皮肤和救生圈般的水桶腰。所以,一定要尽量控制甜饮的摄取。此外,太多的甜饮也会让皮肤出现疙疙瘩瘩的酸性体质反应,让费劲抹了半天的身体乳液,完全失效。

另外,对于身处激烈竞争压力中的上班族来说,心理所承载的毒素,例如妒嫉、自卑、焦虑、苦涩等等,和身体毒素一样多,而且所造成的损害,甚至比身体的毒素来得更严重。所以,我更关心30多岁、正处在职场风暴中心的妳,如何排除净化掉心理的毒素。妳可以试着这么做:

1认知自己的心理毒素,不要急着否认。
承认并看见自己的问题,是对抗它的重要第一步。

2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把心理毒素发泄出来。
如果妳独居,方法可能会多一些。妳可以一面大喊、一面用力地打枕头;可以把音乐开得响一些(注意别吵到邻居的休息),随着音乐大喊大唱,并随着节奏用力跳舞。如果妳有老公、孩子,不能做这些会吓到他们的举动,那就找一部能让妳大哭或大笑的片子,随着剧情「合法地」号啕大哭,或纵情大笑。不知道妳注意到一件事了没?在我提供的这些方法中,我都强调了「声音」。没错,如果妳要发泄情绪,就一定要伴随着声音。没有声音,只有动作,只会更激化内在的情绪毒瘤。

3用精油来软化、稀释情绪毒瘤。
我最推荐的精油是佛手柑、橙花、甜橙这些柑橘类的精油。用法非常简单,只要滴一至两滴在手帕上,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用力吸嗅一下,试试看几天之后,它会带领妳到什么样的情绪境界。

4不要把负面的情绪,憋在心里。
约几个妳信得过、愿意待在一起闲混的女友,好好地诉诉苦、聊聊天、狂哭或狂笑一番,甚至吃一顿辣到不行的水煮鱼或肥得不得了的冰淇淋火锅,都能帮妳宣泄压缩在心里的情绪毒瘤。

5最后,相信我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比我惨的还大有人在。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邪恶,不象是个有教养的淑女作为,不过它确实是值得一试、缓解苦涩的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