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斑蝰(Daboia russelii )

 闲之寻味 2013-03-19
  圆斑蝰(Daboia russelii ),又称百步金钱豹、鲁塞尔蝰蛇、锁蛇。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及南亚、东南亚地区。文献纪录广东见于广州、韶关,但一直实体标本描述。
        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 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  
圆斑蝰(Daboia russelii ),又称百步蛇、鲁塞尔蝰蛇、锁蛇。据记录,该蛇种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东南亚及南亚。2003年~2005年的大型科考————广州陆生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和相关文献有圆斑蝰的历史记录,但是近年来的野外调查,一直未看见其身影。圆斑蝰是南亚地区伤人率最高的毒蛇,人一旦被咬,不死也可能终身残废。它其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全长1米,重可达1.5公斤。一般来说,圆斑蝰喜欢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阴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膨胀,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等小动物为食。

线索1:最早描述圆斑蝰在广州分布的在一篇1842年的外文文献中有记载,地点在现在的增城附近的乌塘。
线索2:据走访到的老知青说,过去那个红色的年代(文革),广州萝岗一带有种叫“百步金钱豹”的蛇很厉害,老一辈的捕蛇者也都知道,它们喜欢躲藏在菠箩叶下面伏击动物。而百步金钱豹就是圆斑蝰的俗称。《动物志》上记载福建产的圆斑蝰喜欢潜伏在龙舌兰科植物下面伏击猎物,人走近,会喷气“呼~呼~”作响。从龙舌兰科植物的叶片形状来看,也和菠箩叶很相似,所以那种潜伏在菠箩叶下“呼~呼~”作响的毒蛇肯定是圆斑蝰!

如今圆斑蝰在广州难觅踪迹,说明栖息地已被破坏。圆斑蝰是否已经在广州境内灭绝了呢?我留下一堆问号。而在广州外,最近一次发现圆斑蝰的时间是2011年11月前后。那是我的同事兼师兄韦启浪,在江门鹤山调查时,途经一芒草堆旁,瞥见一条圆斑蝰窜入草丛中,离他一米远,另外一条较粗的盘在草上“嘶嘶”作响。再向前一步,恐怕会惨遭蛇咬。
 
3月中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在萝岗附近的一个偏僻的山坡上发现了我期待已久的毒蛇——圆斑蝰。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偶遇“鲁塞尔蝰蛇” - 蛇语者 -                  蛇语者
 
 
 
 
 
相关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