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网路图照)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伊尔库茨克州及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距蒙古国边界仅111公里,是东亚地区不少民族的发源地,也是西元前一世纪苏武牧羊达19年的地方。
贝加尔湖,拉丁语意为“自然之湖”,鞑靼语中意为“丰富之湖”,蒙古语意为“不灭的火焰”,贝加尔在中国古书中称为“北海”。
贝加尔湖形成于五千万年前,因强震地层陷落成湖,海拔456公尺高,面积3.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大小,有336条河流注入,只有一条“安加拉河”向外流出。其湖水量惊人。若全世界的淡水都消失的话,贝加尔湖的湖水量足够支撑地球饮用42年。于1996年列入UNESCO自然保护区。
贝加尔湖是世界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淡水湖,湖水之所以保持清澈无比,据称是因为有一种甲壳类微生虾叫Nepshura,以湖中浮游生物为食,使贝加尔湖自行“净化”的结果。
贝加尔湖距伊尔库次克65公里,是地球上最古老、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泊,四周森林密布,尤其多见白桦树。贝加尔湖底存在着巨大的地热异常带,火山与地震频频发生。据统计湖区每年约发生大小地震2000次。19世纪的大地震,将贝加尔湖200平方公里的沿岸丘陵地,震落成新的湖湾。
贝加尔湖区是旅游者喜欢光顾的地方,因为那里群山环抱,溪涧错落,原始林带苍翠、风景绮丽。人们看多了人造的美之后,还是喜欢不经雕琢的自然美。
最吸引科学家注意力的不是那里的自然风光,而是贝加尔湖中生活的生物。
让科学家困惑不解的是,贝加尔湖是淡水湖,但却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鲨鱼、海螺等。而且世界上的淡水湖中,只有贝加尔湖湖底长着浓密的“丛林”般的海绵,海绵中还生长着奇特的龙虾。这岂不是违反了科学定律吗?
于是,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很多专家因研究此课题而一辈子衣食不忧。
一些科学家曾认为,地质史上贝加尔湖是和大海相连的,海洋生物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这个说法行不通,有人试验把海洋生物放进淡水里,它们很快就死了,生存环境不对。
前苏联科学家维列夏金认为,这是地壳变动的结果。他说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而现在的“海洋生物”就是当时海退时遗留下来的。
这种说法当时尚无人反驳,因为毕竟中生代侏罗纪谁也没亲眼看到过,而且维列夏金教授也只是推测。谁也没有权力不许别人推测。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维列夏金教授的研究理论被推翻,原因是人们在贝加尔湖附近打了几口很深的钻井。从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中生代的沉积层,反而证明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这些实物证明,贝加尔湖地区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陆地,没有甚么外贝加尔海。贝加尔湖是在地壳断裂活动中形成的断层湖。
如果,前苏联科学家维列夏金教授的研究理论没有被推翻,那么下一代科学家就没有继续研究的烦恼,现在好了,“十万个为甚么”里又增加了一个为甚么:淡水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从何而来?它们是怎样进入湖中,而且能够存活下来,生息繁殖、生活愉快?
淡水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从何而来?
这就跟“十万个为甚么”里的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至今是科学家的尴尬之谜。
嘿,为甚么贝加尔湖里就一定不能有外形和海中生物一样的淡水湖生物?为甚么非固执认定它们一定是从海中进入湖中,而不是原住民?
我们就不能换个脑筋想问题?宇宙空间中的超自然力量,想造甚么就造甚么,想在哪儿造就在哪儿造。
苏武牧羊的历史戏台: 贝加尔湖
【2008-04-10讯】
作者:张羽良
每年夏天吹袭东北亚的台风,大多生成在太平洋上的关岛和帛琉之间;到了此地的冬季,强烈而寒冷的大陆冷气团正是从贝加尔湖附近区域产生。位於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Lake Baikal),是许多古代游牧民族的原乡,目前则是布里特族人的居住地。
苏武牧羊的历史戏台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副使张胜密谋乘匈奴单于外出打猎时,杀掉匈奴的智囊卫律,然後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不料事迹败露,盛怒的单于下令逮捕了全部汉使。
虽未参与密谋但自认有责难卸的苏武愿意以死负责,但赏识苏武志节的匈奴单于却将他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後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告诉他要等公羊产奶之候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惧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19年而终不屈服。
这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讲的正是发生在贝加尔湖的故事,中国昔称贝加尔湖为北海,汉朝时,属於匈奴的活动范围。自汉以後,历经三国丶晋丶五胡乱华时期丶唐丶宋诸朝,贝加尔湖地区生活着鲜卑丶乌桓丶敕勒丶契丹丶回纥等古代游牧民族。据考证当年流放苏武至北海的匈奴部落,後来西迁至匈牙利。
湖的成因与地理概述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大约2500万年前,这一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一大片土地深深地塌陷下去,周围数百条大小河流奔流而来,形成了今日的贝加尔湖。据科学家研究指出,贝加尔湖之所以能维持那麽久的寿命,是因湖泊长期处於零下低温状态,故不易氧化缩小。
贝加尔湖呈新月形,长636公里,宽24~79公里,面积31,494平方公里,几乎和台湾一样大,是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泊。沿岸地震频繁丶温泉四布,有多达336条河注入,其中仅有一条安加拉河为流向北极海的外流河,湖中有22岛,最大的奥尔洪岛长达71公里。
她也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为1940米,平均深度740米,因深度深,其体积达23,600立方公里,是世界上容积最大的淡水湖,占全球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仅次於里海(78,200立方公里),倘若全世界的淡水都消失的话,贝加尔湖的湖水量足够支撑地球生物饮用42年。
这里生长着众多的水族生物,科学家发现湖中生物达1800多种,其中有三分之二为贝加尔湖特有生物,各种水族动物之奇特罕见,堪称世界所有湖泊之冠,所以又被称为「生物博物馆」。

贝加尔湖虽为淡水湖,从地质学的角度也证明她从未与海相通,但这湖中却生存着只有海中才有的海螺丶海鱼丶龙虾和海豹,原因至今未解。
圣石传说
视贝加尔湖为众神之地的布里特族人,流传了不少神话传说,尤以安加拉圣石传说最家喻户晓。在贝加尔湖流入安加拉河的出口处有一块巨石横在中流,当地人称之为「圣石」。
据说很久以前,湖边居住着一位名叫贝加尔的勇士,膝下有一个名叫安加拉的女儿,美貌动人;贝加尔对女儿非常疼爱,又管束极严,不准她步出家门一步。
一日,远方飞来的海鸥向安加拉传送信息,使她得知一位名叫叶尼塞的青年如何勤奋勇敢,爱慕之情油然而生;贝加尔得知後,断然不允,欲将女儿许配给附近一个小伙子,安加拉苦求无望,於是悄悄出走,贝加尔沈睡猛醒,追之不上,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向女儿逃走的方向掷去,可是女儿已走得很远,如愿地投入叶尼塞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