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疑惑,请模仿?读《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理解人与人之间知识与行为是如何交流的

 昵称535749 2013-03-19
推荐者: 虎嗅 时间: 2013-3-18 12:00
若疑惑,请模仿?读《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理解人与人之间知识与行为是如何交流的
书名:窃言盗行
副标题:模仿的科学与艺术
作者:(英) 亚历克斯·本特利 (英) 马克·伊尔斯 (美) 迈克
译者:何亚婧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品牌:果壳阅读
出版时间:2013-01-01
内容简介:我们都是相互联系的网络节点,每个人既成为观察者本身,亦是观察者眼中的风景。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人类,是由于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有一种聪明叫模仿

回溯到高中时代,记得我那化学老师是一个高挑大嘴的女人,相当豪放洒脱,我们总能在走廊一端听见她从另一端传来的咆哮:王二,这次月考你的方程式又写错了,给我每个抄50遍!化学方程式这东西看似简单,但总会有人大意失荆州。所以这个王二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同桌的鼻涕男。50遍的抄写是个民怨沸腾的大工程,直到某一天某一个王二发明了一种办法:把4支圆珠笔用透明胶带缠成一排,这样一来一次就能写出四个方程式,距离刚刚好。在漫长的学生老师游击战中,学生这种朴实的智慧总能悄悄地传播开来,一节课传遍全班,一上午传遍整个年级,不出一天就连学校隔壁的超市小妹都知道在写价签的时候用这招了。 
   
在尚无微博、人人的年代,人类行为模式竟以如此的速度传播开去,实在是让人感叹:与其闭门埋头苦抄,不如和同学搞好关系,绝境之中的难友总能迸发出一丝丝灵感的火花,你即便是借个亮儿,也足够渡此劫数。 
   
在读到《窃言盗行》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上述这类鸡鸣狗盗之招的偷偷传播是秘而不宣的民间智慧,读完此书我才豁然开朗,这是我们社会性动物之灵长类动物特有的学习手段——模仿,而且正是因为模仿行为,我们人类才得以存在发展,才得以毫不费力地在众多物种的赛跑中暂时脱颖而出。要知道人类这种动物绝不比自然界其他动物高明多少:我们的大脑懒惰易犯错、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我们的身体条件平平,我们在受到自身思维水平局限的同时还受困于七情六欲。 
   
所以,感恩吧,如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庆幸模仿给我们懒惰的大脑指明了捷径,给我们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隐形的载体,给我们被信息轰炸的生活提供了一点点喘息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沿着懒人的路线有惊无险地进化至今。 
   
按照本书的话语体系,不同尺度的研究视角决定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于是作者从个人到组织到社会为我们呈现了思想、行为和社会现象中的模仿。作为一位心理学生,我首先关注的就是个人行为层面的模仿,作者在本书中将个人的模仿行为分为技能水平的模仿和基于社会因素的模仿。 
   
在基于社会因素的模仿这一子分类下,感谢作者提到了我钟爱的镜像神经系统!这个系统在学界的意义堪比DNA之于生物界,因为这个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全自动的社会关系维护功能,好比汽车巡航功能,我辈懒人得益于这一生理基础,可以在不经意间让别人保持住对我们的好感。何解?试着盯着这个词看半分钟:哈欠。如果你真的忍不住张开血盆大口打了一个哈欠,恭喜你,镜像神经系统功能真棒!这个行为叫做无意识模仿,当然无意识模仿不止于看见字打哈欠,还有看见别人笑时自己也忍不住笑,甚至和一个不停地晃腿、蹭脸的人谈话自己也不经意间开始晃腿、蹭脸。研究发现:模仿交流对象的行为、表情、身体姿势会增加对方对自己的好感,那些在语言上模仿顾客的服务生甚至能够拿到更多的小费!所以,感谢我们的神经系统升级到2.0高配模式,让我们这些懒人可以自动化地进行社会性的模仿,要知道这对于我们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来说有多重要。其次是技能水平的模仿,毫无疑问,与其自己碰得头破血流去探索新方法,为什么不沿袭前人的好办法呢?既然发明了钻木取火,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待天雷滚滚呢!还有比这个更合我们懒人胃口的事么。 
   
虽然本书引用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让我感到亲切,但事实上《窃言盗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类知识储备和大规模文化现象的阐释。“我们利用别人的大脑代替自己思考,在别人的大脑中储存有关世界的知识;我们的一切行为与知识几乎都与过去和现在几十亿人们所分享的知识有关……我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人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正在思考的东西,只是周围人们想法的一种延伸或一个例子。我们身边的人越多,潜在的储存空间就越大,更别提激发创新的机会了。”还记得读到这个句子时我脑子里如电击一般的顿悟感,我们人类的知识以一种分形几何的模式(或者说“树形”结构)存在于所有人类的大脑中,他们看似零散但却出奇地联系紧密灵活变动,每个人都可以继续传播下去,而接受者,或者说从别人头脑里复制(“模仿”)知识的人,又在原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加工创造和继续传递。我仿佛看见在我们头脑上空密布的名曰“知识”的数字信息网络里,有快速流淌的智力流和间或激荡起的一朵朵灵感火花。这也解决了从小时候起就困扰我的两难问题:当学生时要做全知全能的独行侠还是善于利用各方优点的臭皮匠。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从个人层面抬至社会层面。每个人都在模仿、创新、传递,于是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新点子如病毒般沿着信息网络传递开来,如雪崩如瀑布,我们既获益其中又深感头疼,迷惑了么?此时我们该怎么办?请模仿。若想获得更多懒人自救手段,请参见《窃言盗行》。

前言:在凯兹熟食店里


罗伯·莱纳1989年的电影《当哈利遇见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现在看来异常浪漫。这个曼哈顿中产阶级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既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又有深刻的寓意。片中哈利(比利·克里斯托)和莎莉(梅格·瑞恩)相遇、相恋,然后又相遇(作为朋友),最后,这对有情人当然终成眷属。片中有一个桥段算是爱情喜剧的经典。两人坐在曼哈顿下东区的一家熟食店里,话题转到了女性性高潮上。哈利对莎莉说,从来没有女人对他假装过高潮。莎莉问,你怎么知道?哈利自信满满地说,我就是知道。然后莎莉就向他——以及整个熟食店的客人——展示了这种自信是多么盲目。

之后发生的事与本书的主题密切相关:邻桌的一位女士,我们通常礼貌地把她们称为“有一定年龄的女性”,对侍者说,“我要她点的菜”。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句子,而“她点的菜”正反映了人类惊人的社会学习能力。我们一直在学习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以及那些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离我们更远的人,那些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已经逝去的人。这本书讲的正是“她点的菜”:从个人到社区到社会,社会学习是怎样从各个层面影响人类行为的。不了解“她点的菜”的重要性,就无法全面了解人类行为。

我们显然不是第一批以人类行为为题写书的作者。从19世纪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所著的《模仿律》,到20世纪30年代戴尔·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再到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以及理查德·泰勒与卡斯·桑斯坦合著的《助推》,我们了解自身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总是希望有更多简单易懂的文章来解释我们的行为,而政客、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又特别希望我们能够按他们的意愿行事。

每当我们试图塑造人们的行为时,都会发现要带来改变是多么困难,即便是像iPod这类光鲜亮丽、广为人知的高科技产品,其大部分广告宣传活动也无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公司一般很难改变雇员的行为;民主政府也很难改变公民的行为。大把大把的钞票(我们的退休金··)被用于企业并购,而并购之后,股票价值却由于两家公司的员工无法和平相处而大幅缩水。从全球金融危机到全球气候变暖,我们面临的许多挑战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人类作为集体是怎样行动的。

之前研究的缺陷部分是源于启蒙运动和古典经济学理论,这种理论的集中体现——“理性选择”模型往往更像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不是真正的现实。新“行为经济学”之所以深受政治家喜爱,就是因为它指出,我们远非理性的主体,能够思考并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行动,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犯错,或者做出毫无理性的行为。我们的大脑中充满了各种偏见和错误,而且大脑十分懒惰,喜欢找捷径——如果我们的大脑还在思考的话。

行为经济学家为完善我们对人类行为的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演化心理学也是如此。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大脑是怎样适应我们今天的生活的。要知道,我们的大脑从生理上来说本是为了适应历史上一个非常不同的时期——更新世,这一点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只要在纽约拥堵的街上或者伦敦的酒吧中待上半个小时,就能瞥见人们“穴居人”的本性。同样,我们之所以嗜食过甜或过油的食物,也正是因为这是我们祖先所寻求的食品。

不过,无论是行为经济学还是演化心理学,这两种补充性的视角都没有触及最根本的问题。两种学说都没有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首先是社会性的动物。是的,我们可能不勤于思考,是的,我们的大脑可能还停留在更新世。但是,我们从更新世起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功都是由于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而这一切都如此自然,我们几乎对此毫无察觉。我们利用别人的大脑代替自己思考,在别人的大脑中储存有关世界的知识;我们的一切行为与知识几乎都与过去和现在几十亿人所分享的知识有关。要理解人类行为,就必须从“我”的尺度上升到“我们”的尺度。

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呢?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就像史迪芬·平克在《空白的石板》中所说的,从错误的人类行为假设出发开展工作,对企业、政治和学术都是有害的。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彼此沟通,互相学习,人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选择,这使得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社会遗产,而这种社会遗产正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基石。

四个世纪前,一些天文爱好者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和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看法。现在,随着利用手机、社交网络平台和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日渐流行,有关人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演进的研究呈爆炸性增长,我们认为,一场类似的变革可能正在发生。本书尝试将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描绘一幅新的人类行为图景,书中既引用了实验研究的结果,也采用了实际生活的例子,并且还根据不同的话题选择了不同的视角;我们的尺度从单独行动的个体,扩大到在双人组合或小组中互相影响的人,再到更大的群体所特有的复杂行为;随着尺度的放
大,我们分别考虑了思想、行为和社会现象;我们使用了文化演进理论中“景观”(landscape)的概念,先用更加稳定、平滑,更具可预见性的社会景观分析个人行为,再用更加不规则、不可预见,并且充满变化的社会景观研究群体,但无论在何种尺度,贯穿一切的主线仍然是我们向同伴学习的能力:点“她(或者他)点的菜”。

这不仅仅是机械的描述或者枯燥的理论,我们的目标是为你提供一张实用的地图,帮助你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如果你雄心勃勃要改变这些行为的话,我们也希望提高你成功的几率。书中的某些内容对于社会科学学者可能并不陌生,但我们所尝试的是进行一次新颖而实用的总结,在此过程中也赞叹这一课题的简洁性和影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