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上潜伏的细菌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3-19

手机上潜伏的细菌

手机上可能存在的细菌的样子

  □悠悠 编译

  英国萨里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手机表层的细菌提取出来,放到培养皿中静置了三天。结果,他们清晰地看到手机上可能存在的细菌的样子。英国还有研究人员与专家对使用中的手机现状及30个手机样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英国使用中的6300万部手机中,有1470万部手机存在健康威胁。在调查的手机样品中,则有1/4的手机细菌总数超过可接受水平的10倍。

  每平方厘米12万个细菌

  事实上,我们的手机表层的确存在大量的细菌,只不过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但也有足以致病的细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约有20%的人是这一细菌的长期携带者,它常潜藏在人体鼻腔内,人们挖完鼻孔后再发短信就会把这种细菌带到手机上,而这种细菌常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脓庖疹甚至败血症等。

  参与研究的卫生专家吉姆·弗朗西斯表示,其中一部样机上的细菌所携带的大量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足以让使用者肠胃不适。他说,人们不愿用手去摸厕所的冲水柄,因为感觉其非常肮脏,但是冲水柄的细菌含量,其实比手机要低得多。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一部手机携带的细菌量可能是男厕冲水柄细菌含量的18倍——手机每平方厘米就驻扎了12万个细菌。按照这样推算,整部手机起码有上百万个细菌。这个数字甚至能令马桶坐垫上的细菌们“感到惭愧”。

  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每一位手机用户都知情。很多消费者几乎没有清洁手机的意识,因此更加重了手机上细菌的繁殖。专家说,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话,手机还会成为臭虫等昆虫的“产卵基地”。

  感染途径有很多

  细菌可以通过很多媒介传播,昆虫、水、食物、雨水是常见的途径。手机也是其一。

  打电话时,手机表面那些蠕动的细菌难免会被擦抹到面部等部位,可能会引致暗疮、肺炎、脑膜炎……个别女士的皮肤暗疮可能就与频繁使用受到病菌污染的手机有很大关系。很多手机用户还有边吃东西边打电话的习惯,还有一些情侣,往往在挂电话时喜欢用唇贴着话筒赠给恋人一个甜蜜的吻,殊不知他们吻的不是爱侣,倒全是细菌。

  基于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用户们无论在办公、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时,都有可能接打电话、听音乐、拍照、玩游戏等,手机被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还在大大增加。通常情况下,把手机与现金、钥匙等细菌重度感染物共放一处,还会造成更严重的“交叉感染”。 

  手机在工作时会有发热现象,这种条件其实也恰好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尽管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辨别,但无处不在的灰尘聚集,已成为细菌繁殖最实在的基地。还有,不要以为机身缝隙才是细菌的最终归宿,手机屏幕、听筒耳机数据线接口等,都是细菌“窝藏点”。

  预防措施不能完全杜绝

  手机用户有必要对手机清洁问题提高重视,虽然这样做也并不能完全杜绝手机上的细菌繁衍。

  使用手机时尽量避免取用其他物品,尤其不要取用食物,杜绝病从口入;尽量不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最好把手机放在专用的手机套内,并与钱包、钥匙、现金等物品分开放置;养成使用耳机的习惯,至少能免去手机与面部、口唇部位的接触;定期用医用酒精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以及其他部分;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到手机客服部通过紫外线或者臭氧等方式进行清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