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菌疹 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称为癣菌疹,是机体对真菌感染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多见于夏秋季节。 由于活动性癣病受过度刺激性治疗,使菌体或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发生变态反应,而使皮肤出现变态反应性皮疹。 有哪些症状?
1. 病人有活动性癣病病灶,如手足癣,真菌检查阳性。 2.皮损突然发生,多种多样,有汗疱疹样、丹毒样、湿疹样及猩红热样红斑,其中以汗疱疹样及丹毒样红斑最常见。 3.局部皮损处瘙痒,可伴有低热及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4.皮损具有自限性,癣病病灶消退,皮损亦随之消退。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炒黄柏6克,苍术6克,槟榔6克,青皮6克,忍冬藤30克,生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汉防己10克,川牛膝10克,木瓜10克,赤芍10克。 *畏寒,发热,加薄荷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外搽1%薄荷三黄水洗剂。
用于以丘疹、丘疱疹为主者。 基本方二
赤小豆15克,马鞭草15克,败酱草15克,车前草15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川牛膝10克,赤芍12克,茯苓12克,甘草12克。 *足背肿胀,指压凹陷,加茵陈15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 *剧痒,渗液较多,加蚕沙10克,茯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 *淋巴结肿大,加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山慈姑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大黄散或三黄散以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
用于以红斑为主者。 有哪些单验方?
1.决明子10克,白酒100毫升,浸泡1周后外搽。 2.五倍子粉、枯矾备等量,混匀外撒,每日多次。 3.明矾研末,水调外涂患处。 特别提示
1. 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脚癣者避免搔抓和烫洗等不良刺激。 2. 局部勿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加重皮损。 3.及时、彻底治疗真菌性皮肤病。 4.禁食鱼腥发物。 5. 渗出糜烂严重时,穴位注射对病情的控制颇为有益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