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的辨病辨证与治疗19 附录5 张氏抗癌散七号治疗肝癌181例疗效观察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附录五  张氏抗癌散七号治疗肝癌181例疗效观察
    武汉科德肿瘤研究所  张德忠  张广波
    肝癌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癌,发病率星逐年上升趋势,其特点为发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其治疗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著名肿瘤专家张德忠教授,几十年潜心于肿瘤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精心创制的张氏抗癌散(7)号,对中晚期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使用张氏抗癌散(7)号治疗肝癌181例结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81例患者,均经省、市级医院B超、CT、AFP、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部分病例同时经过手术探查,组织活检等。
    分型:其中巨块型76例,结节型35例,弥漫型7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肝部脾虚型98例,肝胆湿热型42例,肝肾阴虚型41例。
    男性143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80岁,9-19岁组3人,20-29岁组7人,30-39岁组30人,40-49岁组58人,50-59岁组44人,60-69岁组30人,70-79组8人,80岁以上1人。以年龄结构看,40-68岁是肝癌发病率高峰,男性高于女性。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半年。
  (二)治疗方法
    全都病例均口服张氏抗癌散(7)号,每日1-2包,煎水代茶饮。结合中医辨证,西医辩病,配合中药煎剂和西医的对症支持疗法。
    1、肝郁脾虚型: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肝胆湿热型: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茵陈蒿汤和丹栀逍遥散加减。
    3、肝肾阴虚型:滋补肝肾,利水解毒,一贯煎和知柏地黄丸加减。
    如个别患者体质条件许可,可配合做一些化疗及介入疗法。
   (三)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判断标准》(1972年制定),分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类。
    1、临床治愈:(症状及客观检查阳性征象消失,恢复一定劳动能力,连续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者)16例,占8.8%。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病灶缩小,其他客观检查明显好转,观察半年以上不再发展者)48例,占26.5%。
    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灶基本稳定,观察2个月以上者)102例,占56.3%。
    4、无效:(症状及客观检查无改善,或仅有短期改善而又迅速恶化者)15例,占8.2%。
  (四)病案
    例:王某某,男。68岁,初诊:1997年元月18日。
    患者于1996年6月底开始出现大便黑稀并晕倒,收入市级某医院,7月11日又出现昏迷不醒,经查核磁共振为“顶叶梗阻”。经治疗.患者神志逐步恢复,时头晕,经专家鉴定为脑供血不足,于9月11日出院。出院后头眩晕一直未缓解,又伴胁下胀痛,纳呆,后专家又建议看肝病专科,1996年12月25日经市某医院核磁共振检查报告:“肝硬化,肝右后叶靠顶区病变,考虑为肝癌。”又查AFP201mg/L,医生认为最多可生存3-6个月,已无治疗价值。嘱家属准备后事。1997年元月18日初诊:患者卧床昏迷,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眩晕耳闭,口于思饮,五心烦热,胁下胀满疼痛拒按,纳呆,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此乃阴虚阳亢之象,急则治其标,拟以滋阴潜阳,利湿开窍法,以一贯煎和镇肝熄风汤加碱,水煎,日1剂,张氏抗癌散(7)号每日2包,人煎药后下。上方服20余剂,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可识人,能自己起床,症状明显好转,思食。药已中的,上方略有调整,加健脾理气药,继续服用。至3月中旬复查核磁共振,肿块缩小1/3。神志清楚,对话正确,四肢活动如常,每晨起打一会儿太极拳,胁下胀痛减轻,纳可,日进食300-500g,二便调,睡眠好,可自己步行到医院就诊。继以柔肝疏肝,健脾理气方,张氏抗痛散(7)号治疗。思者连续服张氏抗痛散(7)号9月余。诸临床阳性体征消失,生活自理,体重增加10余kg,体力恢复,国庆节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徒步登上泰山之巅,家人及本人都认为不可想象,欢喜异常,回来专程到诊室致谢。
  (五)体会
    肝癌发病急,病情重,死亡快,临床多以肝郁脾虚为主。就诊者即有肢困乏力,脘腹胀满,食欲减退,腹泻便溏,舌苔厚腻,脉濡等脾虚正亏之象,一方面又多见胁下积块,肝区疼痛,甚则黄疸,腹水如鼓,吐血便血,舌质紫暗,脉弦等气、血、湿、热毒等退郁体内,壅滞不通等肝郁邪实之症。肝癌虽然临床表现分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肾阴亏等证型,但各证之间不是孤立不变的,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同一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以上各型都可能出现,但无论证型如何变化,肝郁脾虚始终存在,或以肝郁为主,或以脾虚为重,一般而言,发病早期以肝郁为主,中、晚期多脾虚为甚。
    肝癌的发病主要是肝气都结,因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发病前常有长期的精神刺激或郁闷忧愁不得解脱等肝气郁结现象,而肝炎、肝硬化的宿病之体又易导致气机阻滞,因此,在治疗上首先应注意调理气机,并把调理气机作为治本之法。调理气机重在一个“调”字,“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虚者补之”,“积者消之”,“寒者温之”。疏肝理气的同时,要注意配合运用健脾益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利水之药。常用的疏肝理气药有柴胡、枳壳、八月扎、青陈皮、川楝子、佛手等,健脾益胃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薏苡仁、扁豆、草蔻、神曲、内金、麦芽等。活血散结药用当归、杭白芍、三七、醋鳖甲、大黄、丹皮、泽兰、郁金等。清热解毒药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鸡骨草、栀子、虎杖等。化痰利水药多用夏枯球、浙贝母、法夏、苍术、大腹皮、茵陈、槟榔等。
    肝癌病人,特别是中晚期患者,破血化瘀药及虫类药要慎用、禁用。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破血药用之不当,一可导致门静脉压增高,血管破裂,引起肝昏迷;二可加快癌细胞裂变,加速其转移,扩散,故我们临床多用活血药,慎用破血药。理气药大多辛香而燥,重用、久用或运用不当,会有化燥伤阴之虞,但只要辨证准确,配伍运用得当,就不会产生上述副作用,切不可因噎废食而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