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版上看到有位小弟弟,把可叵(读颇)念成可口,不禁哈哈一笑。小弟真乃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法外别传”,倒是直指心性,把可叵的根底都挖出来了。 可叵的确希望自己很“可口”。 可叵甚至希望自己很“可耳”。 老祖宗的规矩之一是“良药”必定“苦口”。 老祖宗的规矩之二是“忠言”必定“逆耳”。 老祖宗的规矩之三是“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但是,我们却知道,一颗好吃如草葆的药也可以是很好的“良药”;一段美妙如朗诵诗的话也可以是很好的“忠言”;而不打儿子,却给他吃冰淇淋吃鸡腿,也可以养出个成器的孝子来。 我们是太迷信受苦的哲学了。 而其实,上帝的天道是从来不如此的。 上帝为了要人吃维他命C,便把它放在香甜的苹果里。 上帝要蜜蜂心甘情愿做苹果花的媒人,便把苹果花造得芬芳美丽。 总之,上帝的法则是把“好”东西放在“动人”的东西里。 如果两千年前珍珠商就懂得让珍珠的盒子漂亮得让人忘情而几乎要“买楼还珠”,那么一句好话也应该说得爽爽利利,扣人心弦。换句话说,可叵是万分希望自己既“可口”又“可耳”的。 可叵也愿所有的人都和和气气、有条有理地说话,逞口舌之利固然可以称快一时,但社会是大家的,我们要把话说得可口,让大家可以消化,把话说得可耳,让人人听得进去。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叵不想造反,只想“造正”,但愿“可叵造正,三年有成”。zcweuo
|
|
来自: 昵称11791985 > 《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