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炎培及其职业教育思想

 张乃川 2013-03-20

黄炎培及其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1878101-19651221日),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1878101(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2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期间,开始接触严译《天演论》等新学书籍。次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任任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1914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54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撰写《旅美随笔》。黄炎培还到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每次考察均有记录,并结集出版。他认为办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开好药方,做到对症下药。“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所以,他都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

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7月应邀访问延安。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安。1946年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探索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的普通中学。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1949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12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黄炎培 - 教育思想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19161月,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一文中说:“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考察结果,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

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

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

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训育方针和德育标准、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

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反思中国自办新教育以来的问题和教训,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经过洋务教育和维新教育的相继推进,促成20世纪初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其中,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是两个热点。但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逝去时,普通教育发展速度远高于实业教育,两者比例极不相称。大批受过普通教育的学生涌向社会,给社会带去怎样的影响?黄炎培于1913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对“癸卯学制”颁布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作了考察,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走上社会后毫无用处。这就从理论上论证了改革普通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和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必要性。文章发表后,在民国初年的教育界激起强烈反响,形成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引发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自此起,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熟。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改革普通教育的需要,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0年代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即既强调个人谋生,也重视服务社会;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既强调一技之长,也重视全面发展。更多地探讨了职业教育内部的规律问题。

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总结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进入30年代后,民族危机加甚,黄炎培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事业,职业教育思潮逐渐消退,但其职业教育思想继续影响着此后年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

 

黄炎培 - 相关著作

 

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中国商战失败史》(合作)、《中国教育史要》、《黄海环游记》、《断肠集》、《蜀道》、《抗战以来》、《延安归来》、《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八十年来》、《南洋华侨教育商榷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国关税史料》、《对外贸易史料》、《淞沪抗日史料》,诗集《断肠集》 、《苞桑集初稿》、《红桑》等。

 

黄炎培 - 教育功绩

 

川沙小学堂

川沙办学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开始。1904年亡命归来后,先在上海南市城东女学和丽泽小学任教,后应爱国实业家杨锦春(斯盛)之聘办广明小学和广明师范讲习所。1905年与张骞等人组织江苏学务总会(江苏省教育会的初名),任常务调查干事。1906年得杨斯盛出资银12万两在浦东六里桥创办浦东中学和浦东小学。他认为“要救中国,只有到处办学堂”,“教育为救国唯一方法”。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在省教育司长任上,拟定了《江苏教育行政五年计划书》,其中不但规划了各县小学、师范学校、中学、农校、工校的校数和办学地点,而且还有关于大学、留学生、图书馆、博物馆设立。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在上海的姑夫沈毓庆给他写信说,南洋公学要招考,你快来应考,如果考取的话,你不用担心家里的生活,由我和你的舅父来负责。黄炎培不负期望,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受知于蔡元培、张元济。不久,因学潮退学,临别蔡元培先生赠言:“你们应该组织起来更好地进修,愿回乡办教育的也好。”

黄炎培牢牢记着老师的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公布《高等中小学堂章程》,令各省把书院改办学堂。年底,黄炎培、张志鹤等联名呈文川沙厅,请将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但阻力很大,他们于是顶风冒雪乘长江轮到南京,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投文,终获批准,川沙从此有了公立小学。初创时办学极为困难,黄炎培自己每天兼任3教时课务,却不领薪金,靠分送考中举人时的文章所得酬金维持生计。每天安排体育课,以强健学生体质。他还与张志鹤、邵力子等一起编译了7万字的《支那四千年开化史》,作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首列历代大事年表,次地理、人种,再按各历史阶段分章叙述,简明扼要,极便省览。据说学校质量当时在江苏省名列前茅。1947年,黄炎培和表弟孟征祥夫妇商量,把自己幼时就读的东野草堂办成荫余小学,纪念外祖父孟荫余先生。

震修学堂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知县裴大中在浦东杨家渡斗姥堂(今浦东南路)创办杨家渡义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黄炎培等改办新学,易名震修学堂。1961年改为黄浦区第二中心小学。

职业教育研究会

19169月,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内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经多方联络,得到工商界巨子及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资助(从1917年起5年内,每年1000元)。

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756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被推任办事部主任。在7月由教育界实业界名流马相伯、蔡元培、张元济、宋汉章、聂云台、穆藕初、黄炎培等48人联名发表的《宣言书》、《组织大纲》中提出:“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曰吾中国现时之教育,不惟不能解决生计问题,且将重予关于解决生计问题之莫大障碍。”“而求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所为计。”“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同时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目的,是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力求做到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

职教社在城市办了职业补习学校,在乡村也办了职业学校。19266月与其他单位一起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试办了乡村改进试验区。但19274月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职教社遭受打击。519日,黄炎培以“学阀”罪名被通缉,避居大连。后经蔡元培、邵力子等人向蒋介石说情,才被准予返回上海。19286月,辞去职教社办事部主任职。

《教育与职业》

19171025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杂志。

中华职业学校

1918820,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学生实行半工半读。黄炎培亲订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和“敬业乐群”校训,并进一步明确说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黄炎培是第一个提倡“增加生产从教育入手”的人。

 

定海公学

1921年,旅沪同乡刘鸿生先生捐资银行23.2万元,创办定海公学(即今舟山中学)。创办时,刘鸿生先生聘请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为办校顾问,在筹建过程和教学期间,负责规划设计以及延聘师资等有关事宜。陶行知先生还介绍多名有名望的进步教师如钟悌之等人到该校任教。抗战胜利后,刘鸿生先生在上海国际饭店邀请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商议舟山中学恢复和发展大计。当时,袁仰安和我也应邀列席,刘先生说:“我当年捐资创办定海公学,出于游子思乡之情;但自己是搞实业的,对教育才疏学浅,因此聘请了我国教育界的三位权威指导办学,才使舟山的教育事业得以很好的发展。”

经三位教育家的具体策划,该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在当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校长董景安,留学美国专攻教育,原为上海著名的沪江大学副校长;文史教师曹馥山,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等。此外,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该校还从美国聘请美籍教师两名。学校师资阵容之强在当时确为全国同类学校所罕见。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三位教育界权威对舟山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确是值得舟山人民崇敬与怀念。

《生活周刊》

192510月创刊的《生活周刊》,经邹韬奋接办后,逐渐关心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由每期印数只有2000份的刊物变成了很受读者欢迎的发行数万份的刊物。

 

甲子社

19247月,黄炎培与史量才、马士杰等人发起创办了专门搜集史料、编辑图书杂志索引的人文类编辑出版机构甲子社。从甲子社成立起,即注重收藏过去和当时的重要报刊,编制报刊要目索引,以供参考。

1930年甲子社编印出版以现代经济史料为中心的《人文月刊》和丛书,《人文月刊》是全国首创的检索刊物。

1931年甲子社第六届年会议决,改名人文社,设人文图书馆筹备处。1932年计划建筑馆舍,经该社第七届年会议决,如有私人独力捐助购地建筑费及基金者,即以其人之名名此图书馆。

鸿英图书馆

1932625,黄炎培与蔡元培、史量才、穆藕初等123名著名人士联名发起筹建上海图书馆公启。

193343,上海实业家叶鸿英(18601937年)捐款100万元,设鸿英教育基金董事会,专办图书馆和乡村教育,蔡元培为主席,穆藕初等为副主席,黄炎培、钱新之等为常务理事。董事会决定人文图书馆全部图书归入鸿英教育基金董事会所拟办之鸿英图书馆。

《救国通讯》

19311223,职教社创刊《救国通讯》(19341月改名《国讯》),刊头揭示了“干救国工作须有四种根本上之修养”:高尚纯洁的品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

 

《宪政月刊》

19441月创办《宪政月刊》,在第二号发表《愿全国上下尽力奉行约法来练习奉行宪法》一文,主张政府先训练一批守法人员。由《宪政月刊》社出面每月召集一次文化、实业界人士及参政员参加的宪政座谈会。19449月以后,这种座谈会扩展为有数百人、上千人参加的讲演会。成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讲坛。

(文章转载自[个人简历网] http://www.gerenjianli.com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重视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受教育当作晋升仕途的主要途径,社会上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黄炎培视这种“以职业为贱”,“以职业为苦”的思想为“职业教育之礁”,认为劳力与劳心都是神圣的。 轻视职业教育必将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招生制度、资金投入、学生就业上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人们的思维,使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关心、关爱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职业教育的风气。 黄炎培认为教育不发达,宜提倡职业教育,即使教育发达,更宜提倡职业教育。否则以现时一般教育状况,受教育者日多,服务者将日少,势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育的发达未必是普教的发达,因为社会分工不同,所以人的职责不同。职业教育作为以技能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使人各尽所能,从而各获所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否则,必将导致社会的畸形、不民主甚至瓦解。 职业教育直接谋求百业进步,间接关系国计民生,并不会在科学以外别有解决的新方法。解决生计问题是职业教育不可回避的责任,现在下岗失业的人很多,所以,应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失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强职业陶冶 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并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黄炎培先生认为:“一件事情之成功,不在临时而在平时之努力。希望儿童成为将来有用之人才,须及早予以充分注意,用种种方法帮助其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从小加强对学生职业观的指导,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养成“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使其“学而安焉,行而乐焉”,从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的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合作意识,缺乏集体观念,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过分强调单纯的智育教育”的做法甚感忧虑。他说:“我想的较多的不是技术进步使人类直接面临的危险,而是务实的思想习惯所造成的人类互相体谅的窒息,它像致命的严霜压在人类的关系之上。”所以,职业教育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都是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自己同样也应努力报偿别人。因此,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至关重要。 黄炎培认为:“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君须知,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君既知,人不可无业矣。更当知任何职业,必须积小为大,先轻后重。吾敢断言,今之当大任者,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为小者也。吾更敢断言,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⑨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灵魂,所以,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其精神成长,使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格统领能力,真正做到“爱国不废求学,求学不忘爱国”。

(四)注重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办职业教育必须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正如黄炎培所说的,一个社会“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 职业是维系社会以及培养有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的最有效途径。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指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和目的。这些职业都在维持着构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种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人的沟通能力,增强社会的紧密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黄炎培说过:“故今日之患,不患人之不信仰学校,而患在学校之无法使人信仰。”⑩可以说,职业教育机关的生命是社会化,本质是社会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活力,与社会积极地沟通,以适应需要为主,绝对不能由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办职业教育。另外,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办职业教育须脚踏实地;办职业教育须研究人情物理且与民众合作。俗话讲:画鬼易,画人难。职业教育是“画人”,所以,很难。然而,只要以现实为依托,积极去面对、去沟通、去开拓,我国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