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两个向度看核心价值观

 王兆善 2013-03-20

从两个向度看核心价值观

0(0)

编者按 如何才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两个向度看核心价值观》等文章,分别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领导干部文化品位的提升、湖北广电网络如何做强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实现“中国梦”的三个重要因素》则对如何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富有宏观文化视野的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党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两个向度:既面向了时代,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面向了未来,具有强烈的开放气质。

从空间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中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内涵两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现实色彩和时代印迹。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但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等等。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在全国形成统一的精神坐标、共同的理想信念。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旨在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构筑精神家园,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旨在通过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确立人民精神信仰;旨在通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构建主流价值文化,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价值观上的独立与自强,是一个民族、国家自信、自立、自强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是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的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思想前提。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汲取中华历史文化精髓,又回应当今中国现实问题,在内涵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无论是和谐、爱国、敬业还是文明、诚信、友善,在中华文明史上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博的集体记忆。把和谐、爱国、敬业、文明、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悠远的民族情结。无论是富强、民主、自由还是平等、公正、法治,在当今的中国都有强烈的价值诉求,极大地凸显了中国人的现实声音。把富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最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期待和道德期许。

从时间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开放气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来说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这是因为核心价值是民族的黏合剂,民众的归宿感;对外来说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需要,这是因为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团结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政治入侵、经济渗透越来越行不通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大打文化牌。它们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文化市场,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推广自己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信仰,给不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导致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导致不发达国家的文化流失甚至文化主权的丧失,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文化殖民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格局。文化争锋和价值冲突已经越来越牵连深层次的国家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尤其需要积极培育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球化时代规定并强化了世界的相互依存性,呼唤并推动着价值共识的达成,也给我党提出了立足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思考民族特色的要求,特别是提出了要在世界不同价值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竞争背景下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球化背景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不能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特色,然而却必须在全新的文化实践中,在全新的文化全球化体系的建构中,提升民族特色,并让民族特色走向世界,展示出全球品质。优秀的价值文化往往扎根于民族的特有土壤,但又能够超越狭隘的民族利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最大的普遍性。今天,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局限于自我实践和自说自话,而应主动融入国际语境和世界大潮,展开价值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推进文化“走出去”、“送出去”、“融出去”战略,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文化贸易,打造我国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世界级文化品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具有面向全人类的包容力,具有面向全世界的开放性。这表明,我党在坚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基础上,对国际语境有了一种自觉对接。事实上,唯有自觉对接,才能真正让世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与魅力;也唯有自觉对接,才能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避免封闭和狭隘,并与全人类、全世界实现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球品质和世界品格,必须充满自信地将核心价值观普遍化地推向世界,并通过它的实力、特色和魅力来赢得最大的尊重和普遍性。(作者系湖北大学教授、博导)

作者:作者系湖北大学教授 博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