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坐堂 儿科病诊治绝招13 猩红热

 学中医书馆 2013-03-21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1日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落屑时已无传染性。其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有传播本病的可能。本病主要借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且可重复感染。本病主要在温带地区流行,以冬春两季最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2-10岁儿童最易罹患,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
    有哪些症状?
    本病表现为骤然发热,咽充血、疼痛,扁桃体上可见点片状黄白色分泌物,舌苔白,舌乳头充血肿胀突出于白苔外,称为“草莓舌”,第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显出红肿乳头,形似杨梅,称为“杨梅舌”。大多数患者在起病1-2日内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及颈、胸部,迅速遍及全身。皮疹特点为在全身弥漫性充血的基础上,呈现密集而均匀的猩红色粟粒样皮疹,压之褪色。面部充血潮红,但口鼻周围常无充血,相对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皮疹消退后,多有糠状脱屑或大片脱皮。
    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即可作出诊断。
    如何治疗?
    生石膏(先煎)15-30克,水牛角(先煎)6-9克,黄芩6-9克,川连3-6克,生地15-30克,大青叶9-15克,玄参9-15克,连翘9-15.克,知母9-12克,赤芍6-9克,丹皮6-9克,生甘草3-6克。
    *疹出不畅,去川连、生石膏,加淡豆豉9-15克,荆芥穗6-9克。
    *大便燥结,加生大黄3-6克,风化硝6-9克。
    *呕吐,加竹茹6克,代赭石9克。
    *惊厥,加服安官牛黄丸。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生栀子30克,白鲜皮30克,赤芍30克,升麻30克,寒水石15克,甘草15克,共为细末,每次3克,以紫草、薄荷各少许共煎之,去渣温服,每日2次。
    2.人参3克,知母3克,石膏末12克,甘草2克,粳米1撮,水煎服,每日1剂。
    3.桑叶9克,桔梗5克,上贝母6克,生大黄3克,连翘心3克,牛甘草2克,灯心草1克,水煎服,每日1剂。
      特别提示
    1.患儿应卧床休息,隔离1周,病儿用品要及时进  行消毒。病室要空气流通,保持卫生和环境安静。
    2.皮肤瘙痒者,应剪短指甲,给予温水浴或炉甘石洗剂,禁用肥皂擦洗。大片脱皮应任其自然脱落,局部涂以石蜡油。皮肤脱屑时,要注意病床被褥清洁,勿使皮屑飞扬,以免交叉感染。
    3.饮食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果汁饮料等,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4.惠儿1周后要复查血象,确定治疗疗程;3周后查尿常规,检查是否损害肾脏。
    5.在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或戴口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