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产茶园改造

 昵称11321433 2013-03-21

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的形成原因

     茶园低产的原因有:因品种劣、树龄老、树势衰弱、稀植、缺株多、园地条件差(如陡坡无梯层、水土流失大、土层薄、肥力差)管理水平低(如少耕、不施肥、不修剪、不防治病虫害等)或采留不当等等。较低产的旧茶园普遍情况是“稀、老、衰”。因此,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改园、改土、改树与补植换种是改造低产茶园的主措施。多年来,茶区广大茶农在改造低产茶园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相结合的好经验。现有的低产茶园必须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并注意改造质量与加强改后的肥管、合理采养等,做到改造一块、巩固一块,提高一块。
低产茶园改造的具体措施
     1、园改:山地茶园常因开垦不合理、斜坡种植无梯层或梯层不等高、梯面自外倾斜以及纵沟纵路多等,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腐殖质贫乏,肥力逐年下降,茶根暴露,茶树衰老,产量低,同时还会导致梯层崩塌与大量的土壤冲刷而影响下方的农田。因此,改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以改善茶树根系生长发育的条件。改造时,应针对园地现状,尽可能地按开辟山地新茶园的标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全面规划,坚持质量第一。分期分片,从上面而下地把一些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坡式茶园,梯层不等高,梯面向外倾斜以及各式各样的“篱巴式”、“半墙式”与纵向丛栽、稀栽的旧茶园,改造成为等高梯层、梯面外高内低、“梯田式”条栽密植茶园。同时一些不合理的纵沟、纵路也应改为横蓄水沟与环山缓坡路,以利于水土保持。
     2、改土:改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对开垦时深挖不够、土层浅薄、土质黏重、土壤结构紧实的茶园,要通过深耕及增加有机肥料(土层浅、土质差的还可采取客土改良),以加深土层、疏松土壤,提高肥力,形成深厚肥沃的耕作层。改土最好在改树前深耕下基肥,也可与改树或改园同时进行。两行以上的茶园,在茶树行间耕深30cm左右,但单行梯层应在茶树内侧深耕。深耕时,应尽量将表土埋入底层,把底土翻到表层,使其自然风化。对部份粗老侧根,还可适当切断更新。在深翻的同时,于茶行两侧开沟施肥;如“1/5公顷施腐熟牛粪1500~2500公斤,过钙25公斤作基肥。
     3、改树:茶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自壮年期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活力衰退,长势下降,往往靠自然更新(即老枝枯亡,新枝再生的交替作用)维持其生长。因此,应根据树势衰老程度,“因树制宜”地采用台刈或重剪,改变茶树衰老与低产现象,以更新树冠,促使树势复壮,扩大采摘面,提高产量,刈、剪时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虫害发生时期与采摘习惯等而定,一般以春茶前刈、剪较好,但为照顾当年产量,可在春茶采后进行。高山严寒茶区,冬季不宜刈、剪,以防冻伤冻死茶树。
     A、台刈。对树势衰弱,树冠多枯枝、虫枝、细弱枝、披生地衣、苔藓、发芽无力,芽叶稀小、对夹叶多、单产极低的老茶树,可采取台刈改造。一般在离茶树根颈或地面5-10厘米处(半乔木状茶树或树势不很衰老的可稍高些),用利刀斜砍或用台刈剪斜剪,大的枝干亦可用锯斜锯。刈剪时应防止切口破裂,以免病菌 入侵或枯干,影响新稍萌发生长。台刈后留下的枝干若发现有蛀道,可结合杀死害虫。
     B、重修剪。树势逐渐趋向衰老,鸡爪枝增多,萌芽能力减退,对夹叶增多,产量逐年下降,局部出现虫枝、枯枝的半衰老茶树,以及树势矮小,萌芽无力,产量无法提高的未老先衰的茶树,均可采用重修剪。重修剪高度可依树高、长势和品种特性等灵活掌握。树势较衰老、管理差、茶丛低矮的灌木状茶树(如菜茶等),重剪高度以偏低为宜。一般剪去原树高的2/3或更多些;树势尚壮或茶丛较高大的半乔木状茶树(如政和大白茶、水仙等),以剪去原树高的3/5为宜。
     重剪时可用重剪刀或整枝剪,剪成平面略带孤形,修去下部的病虫枯枝与部份细弱枝。切口应平滑稍斜,切忌破裂。
     4、补密换种,“密”与“种”是丰产的前提。缺株多的或稀植茶园,要适当补密、补足,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补植方法:可就地用新稍压条补植,也可用同品种的大茶苗或大茶树补植。补植时期最好在台刈或重剪后的当年秋冬或第二年春进行,以利于补植后幼树的管理和生长。补植时,应注意质量,先挖深穴,把底土翻上来,填下表土(或填上客土),并施上基肥,同时选用壮苗带土移载,压紧根际土壤。对建国前遗留下来的长树龄,老茶头或品种性状杂、产量低、品质劣或空缺多、茶丛极少的旧茶园,可按新建茶园的规格要求,重新改园换种或采取“先补后挖”、“以新代老”的方法,逐步改植换种。对坡度大(20°以上)、水土冲刷严重、产量极低,改造效果不好的老茶园,也可退茶还林。
    改造后的管理措施
     低产茶园的改造措施,提高水、肥、土的积蓄能力,改善茶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但是,能否实现持续高产稳产,还要看改后的管理情况。肥管条件好,剪、养、采得当,树势复壮就快,产量就高,而且持续年限长。否则,改后管理不善,采养不当,树势反而会加快衰老,产量不会提高,甚至比改前还低。因此,改后茶园必须采取肥、管、养、剪、采、保相结合的措施,认真加强水肥管理与合理采养等。台刈、重修剪的茶树,除改造时应施好有机肥等基肥外,在茶季中,还应分批、多次增施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新稍快速生长与分枝。在勤耕锄、多施肥的基础上,树改后的头一二年内还应特别注意培养树势,前期应以留养为主,并配合轻剪整形、扩大树冠。即当高幅达70厘米×80厘米以上时,进行轻修剪或开始轻采摘顶,摘高留低、抑强扶弱,促进分枝,扩大树冠,增加芽头密度。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病虫害,一定要及时防治。当新的高稳产树冠已基本养成后,才可逐步投入正常的管理与采养工作。对补植或换种后的幼树应特别加强管理与剪、采、养相结合的护养工作,以加速幼树的快速成长。
     对部分未老先衰,树势低矮的茶树,亦可在改园、改土与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封园留养与合理采养的办法,以复壮树势、提高单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