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鸿墨轩3dec 2013-03-21

元-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序》苏博本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序》乐善堂帖本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序》故宫本(临静心本定武兰亭序卷)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序》(出处不详)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赵孟頫《缩临兰亭》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崇恩藏本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出处不详)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火烧本(即《兰亭十三跋》本)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十种(补)
     赵孟頫《临兰亭序》其他版本

    赵孟頫的兰亭临本,可谓遥接书圣传脉,全贴一笔不苟,颇有天然之趣,虽从规矩中来,却无一毫窘束之意,使人想见神仙蜕骨的风度。米芾有诗咏兰亭曰:“之字最高无一似”,试看赵氏临本中的“之”字,或舒展、或紧密、或出峰、或藏锋、或秀朗、或古拙,变化多而又浑然一体。《兰亭帖》中的一些细节,再赵的笔下屡有令人击节的再现,如“左”字,上面一横接着向左一挑,接处提笔向上连笔翻转,在定武兰亭中不甚显豁,赵孟頫特意强调写出,留给后人无穷方便。兰亭贴中一些不常见的点划,如反捺等,赵都写得十分精密,十分到位。

  变化与统一是一对矛盾,一味强调变化,则风格不易统一,甚或野乱狂怪,流於低俗。一味强调统一,则千字一同,了无生趣,甚或一味滥熟,令人生厌。在笔力劲健,结字俊朗的基础上,寓变化於统一之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非大手笔难臻其境。赵临兰亭,生秀之韵,跃然纸上;兰亭风采,再现毫端。

延伸阅读(一)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延伸阅读(二)
赵孟頫《缩临兰亭序》流传初考 

    赵孟頫,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人杰,成就涉及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篆刻以及书画鉴赏等方面。他的绘画,曾开启了一代新风,“元画”从此成了中国艺术史上的奇葩;他于书法,则有着中兴之功,“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他“天姿英迈”聪明绝世,先天条件却并不影响他积学善学的后天努力。“如池如沟弃残墨,如塚如陵堆败笔”下的苦功,绝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位书画大家来得少。
    作为一个力挽宋代“尚意”书风颓势的一代书法巨匠,赵孟頫以学古、模古为手段,以变古出新为目的,对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羲献诸帖,凡临数百过”,“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那个令他一生倾倒的王羲之《兰亭序》,他更是用心揣摩,反复临写“何啻数百本”。终于达到了得心应手,“精奥神化”的上乘境界。
    可惜赵临《兰亭》如今已百不存一了。幸运的是我们尚有机会从一卷他缩临的《兰亭序》中一睹它“咄咄逼真”神而化之的风采。这卷高13.7厘米,宽32.4厘米的短卷比通常所见的《兰亭》拓本小了将近三倍,但书写自如,气度雍容,不但形模毕肖,那种婉转遒美、玉润珠圆的神韵,简直可与唐代诸公的摹写一争高下。
    缩临古帖,历来有之,似为携带方便,可以随时展玩,故有《玉枕兰亭》之传。明代更有将《兰亭》缩于方寸之间者,则已近乎后来的微型书法了。赵孟頫不仅有此《缩本兰亭》,还有一种将字体放大五、六倍的临本,明初书家宋克曾经见之,称之为“笔法位置全然相似,亦当世之名迹也”。可见,这种或放大、或缩小的临摹,可能是赵氏练习手眼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勤学苦练过程中放松精神的一种“游戏”。但赵孟頫是落笔便作千古想的,所以 “虽戏写亦如欲刻金石”,绝不会有丝毫懈怠。事事认真,正是他获得大成的原因之一。
    这一《缩临兰亭》目前尚未见有任何著录,所以卷上的藏印就成了它递藏经历的重要依据。此卷藏者的姓名字号章有如下几方:“严澂”(白文)、“道澈”(朱文)、“严泽之印”(朱白相间)、“西方之人”(朱文)、“天池”(朱文圆印)、“照”、“得天”(连珠印)以及“菰芦中人”(白文)、“撄宁生”(白文)、等。考严澂、严泽为明嘉靖时大学士严讷之子,江苏常熟人。严澂字道澈,号天池,以荫官至邵武知府。严泽字道澈,又字开宇,万历时中书舍人。其父严讷,字敏卿、号养斋,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任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掌铨政,并“奉敕充承天大誌总裁官” ,未几乞归,“卒年七十四,加少保,谥文靖”。康熙二十六年(1687)《常熟县志》卷十八记其有子五人,分别为“治、澂、澍、泽、济”。可知严澂为其次子,严泽为其四子。二人都有小传附于《严讷传》内。查台湾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重江叠嶂图》卷首亦有一方朱白相间的“严泽之印”,与赵氏《缩临兰亭序》上的“严泽之印”完全一致。另在该卷左方“严泽”朱文长方印下有一朱文“西方××”印,因左半缺失而仅存“西方”二字,然此二字亦与《缩临兰亭》卷上“西方之人”的“西方”二字完全相同。从其用印的位置看,“西方之人”当是严泽之号无疑。又《重江叠嶂图》卷贉尾明吴宽题跋后另有“严澍私印”,(白文)及“严氏叔甫”(白文)两方印章,考《常熟县誌》、《严讷传》,严澍为严讷第三子,字道时,“邑诸生”。而《重江叠嶂图》卷跋尾还有一方白文“有明文靖世家图书”印,则更可证明赵孟頫这两个手卷的三位严氏收藏者确是严讷后人无疑。据方志记载,这三位出身于诗礼簪缨之家的贵公子不但能书善画,还爱好收藏。严澂“归里后徜徉山水,以琴书自娱,斋阁清雅,湘簾棐几,陈古尊彝图画。……”严澍“善书得虞永兴、米南宫笔法,琳宫梵宇,丰碑巨额,多其所书。又好蓄古尊彝书画”。严泽“神宗见泽书称喜者再,人争宝之”。今天我们尚能见到的严氏父子的作品有严讷《赠守白诗并序》(北京故宫博物院)、严澍《杨歧禅师像》(南京博物院)及严澂《题周之冕花卉》(台湾故宫博物院)。值得一提的是,严澂题诗的周之冕《花卉》轴,同时还有董其昌、陈继儒、范允临、薛明益、文震孟等人的诗题,从中可见其声望和交游之一斑。赵孟頫《缩临兰亭序》及《重江叠嶂图》这样的名作收藏于这一显赫而有文化的家族,不仅可反证文献所载该家族有收藏癖好外,还或多或少地可证明严氏收藏的品位及他们对赵孟頫书画的特殊喜爱和鉴识水平。
    赵孟頫《缩临兰亭序》卷上除“严澂”、“严澂私印”、“道澈”、“天池”及“严泽之印”、“西方之人”今已可确知其为明万历时常熟严氏兄弟的藏印之外,另外还可确知的是康熙时书家张照的一方藏印,这方“照”“得天”连珠印钤于此卷右上方,它与上海博物馆所藏张照《书法》册所钤之印完全一致(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986页),可见此卷在清早期已为张照所得。张为江南松江人,与严氏的家乡所距不远。上世纪末它再次显身的时候亦在江南,虽经六百余年种种社会变乱而仍然保存完好,估计与秘藏于世家大族得到妥善保管有关。
    此卷最近的一位收藏者是当代古书画鉴定巨擘徐邦达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见到此卷后即爱不释手,确断它为赵书真迹,倾全力购之以归。徐老一生钟爱赵氏书画,曾撰有《赵孟頫书画伪讹考辨》及《赵孟頫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经他著录及考证的赵氏真迹至少有数十件之多,是当今研究赵孟頫的权威。他的鉴藏,为此卷的论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尹光华)

  延伸阅读(三)
赵孟頫与“汉印审美观”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赵孟頫曾摹辑《宝章集古》340枚“汉魏而下”的印章成《印史》,并为之作序云:
  余尝观近世士大夫图书印章,一是以新奇相矜: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象,盖不遗余巧也。其异于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无二三焉。一日,过程仪父,示余《宝章集古》二编,则古印文也,皆以印印纸,可信不诬,因假以归,采其尤古雅者,凡摹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证之文,集为《印史》。汉魏而下典刑质朴之意,可仿佛而见之矣。谂于好古之士,固应当于其心;使好奇者见之,其亦有改弦以求音,易辙以由道者乎!
  近代篆刻研究著作,首推沙孟海《印学史》。沙先生将赵孟頫作为篆刻史中重要人物和吾丘衍并为一章,并对赵孟頫纯用小篆所篆印文的“圆朱文”印章做了中肯评价,以为:
  这一体在当时毕竟还是初期作品,圆转之中,仍带朴拙气息。后世摹效此体者,踵事增华,愈加精工,拙朴之气也就少了。
  沙先生不仅总结了赵孟頫对“圆朱文”的历史功绩,也指出赵孟頫之后世“圆朱文”印创作存在的问题,认为“愈加精工”的“踵事”作品,“拙朴之气”愈加减少了,“文胜于质”,反而失掉了“圆朱文”的精华所在,可谓的论。
  沙先生的研究,确立了赵孟頫在印学史上的地位,纠正了周亮工《印人传》以文彭为文人篆刻开山鼻祖的错失。
  二十年后,沙孟海当年编撰《印学史》的助手祝遂之本着“将史学与美学衔接、理论与实践综合、专业与业余兼顾”的目的,进一步对沙先生的著作进行了充实,编撰了《中国篆刻通议》一书。该书在“元代印学”部分,除对赵孟頫的印学史地位加以重申以外,还从印学理论研究角度,指出赵孟頫在书画美学观念上崇尚和提倡“古意”的思想,同时影响了他的印章审美观念,也以“古雅”为标准。同时也指出赵孟頫创作实践和艺术观念上存在的差异,在实际创作中受到了唐、宋印章的影响。
  祝遂之高度评价了赵孟頫对“圆朱文”印式的探索之功:
  由于赵的艺术实践对文人印章产生巨大影响,加之他在书画界的号召力与重要地位,使他的印章创作与印学理论逐渐演化为一种意识潮流。”
  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但进一步说:“这种意识潮流反之又使其汉印审美观念得以进一步肯定,并以此成为影响元、明、清三代印学观的重要思潮”则过于牵强:
  对于赵孟頫所作《印史·序》的印学史意义,祝遂之指出:
  以质朴古雅为尚的汉印审美观由此确立。
  在此前,黄惇八十年代末撰写了《中国古代印论史》,是书认为赵孟頫《印史·序》标志着“复兴汉印的旗幡,从此升了起来”,认为“由于赵氏在《印史·序》中首次提倡质朴的汉印,从而确立了元、明、清三代直至今日仍然主要影响着印坛的汉印审美观”。
  黄、祝二氏遂将“汉印审美观”得以确定的冠冕戴在了赵孟頫的头上。
  今日,当我们再次翻检赵孟頫《印史·序》原文,细读之下,重新审视由黄惇、祝遂之所发现的“汉印审美观”的“著作权”是否还归于赵孟頫呢?
  赵孟頫在不足二百字的《印史·序》中批评了“近世士大夫”的“流俗”之巧。因此在见到程仪父的《宝章集古》后,借回“摹得三百四十枚”,并且还修正了原来的“考证之文”,集为《印史》。并明确指出“汉魏而下”具有“典刑质朴之意”的印章,在《印史》中可见一斑。同时倡导“近世土大夫”从中取法。
  此处关键四个宇是“汉魏而下”。所谓“汉魏而下”,必是指由西汉、新莽、东汉、一路而下直至隋、唐、两宋而言,是在此历史范围内的印章图录。并且赵孟頫所集印谱名为《印史》,注重一个“史”字,遴选的必然是可以代表各个时代的精品印蜕,并且出于“史”的考虑,赵孟頫还“修其考证之文”。这些都说明,赵孟頫所编辑的《印史》是由古至今,汇总各代印章的演变史图录。特别要说明的,是印章的发展史图录,即无须特别偏重某个朝代的,而是由两汉(或者更早时期)直至宋(或元)的典型印章总集。
  今人则以“汉”或“汉魏”替代“汉魏以下”,视晋、隋、唐、宋而不见,为迁就“印必秦汉”的晚近观点,将“汉印审美观”直接加冕在赵孟頫头上。刘江在其新著《中国印章艺术史》中就使用同样的办法:
  可见他(赵孟頫)倡导的复“汉魏质朴之意”,对印学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可以说是开辟印学史上审美观的新篇章。
  径将“以下”两字去掉,将文献削改成自己可以利用的证据。
  我们从赵孟頫本人的印章实践中,可以审视得更清楚。在黄惇主编的《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元代印风》中,收赵孟頫用印16方,自然这些印章并不出自赵孟頫的亲手镌刻,也未必全是他亲手篆书,但反映他的印章审美观念是没问题的。
  在这16方印中,朱文14方,白文仅2方。具有汉印印式特征的,计有朱、白文各一方,印文皆为“赵孟頫印”四字。从赵孟頫自用印章中,我们只看到他对于“圆朱文”印式的推重,基于这样的事实,说赵孟頫确立了“汉印审美观”尚缺乏物证。
  赵孟頫在《印史·序》中提出了“汉魏而下典型质朴之意”的印章辑录标准,界定的是“汉魏而下”流传有序的传统印章印式,其中并无“不遗余巧”的“鼎彝壶爵之制”。目的是要“近世士大夫”使用印章做到“合于古”。两汉、魏晋、隋唐、两宋皆是“元”之古,是可广泛取法的典范。赵孟頫集成《印史》的目的在序文中交代得很清楚,大致有四:
  
一、正流俗
  赵孟頫批判了当世“士大夫图书印章,一是以新奇相矜”,在制作形制上一味追求“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象”,并且对此俗习“不遗余巧”地流播仿效,忽略了印章文字章法、篆法等实质问题,距离古法越来越远。
  二、求合古
  当世的印章“以求合乎古者,百无二三焉”,元代因为是异民族通知汉族,汉文化的破坏比较严重。赵孟頫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要尊重古制,和赵孟頫的一贯的艺术主张相互一致。
  
三、修考证
  赵孟頫遴选“以印印纸,可信不诬”的范本,且亲自摹集为《印史》图录,并在此基础上,还特别“修其考证之文”,正说明编撰此印集的目的在于恢复印章古制,纠正时弊。
  
四、改弦易辙
  赵孟頫希望通过他的摹辑考订、传布倡导,“使好奇者见之,其亦有改弦以求音,易辙以由道者”,遵循古法,回归到质朴的正统印章审美观念中来。
  总的看来,赵孟頫在《印史·序》中所提倡的印章观念,皆是针对古法丧失的现实状况,提倡遵从古代印章制度,使用有成法可循的模式,制作和使用印章。明代甘畅就肯定了他“正其款制”、“意在复古”的拨乱之功。
  赵孟頫对于古代印章的倡导,主要在于文字的使用方面。古人使用文字,大都求于《说文》。许慎的《说文解字》以秦所厘定的小篆为本,是后世文字使用的标准范本。赵孟頫取法小篆入印,加之“圆朱文”自身具有的“圆转妩媚”、“丰神流动”特征,便受到文人们的普遍认同。清代孙光祖对圆朱文印作了分析认为:“赵文敏以作朱文,盖秦朱文琐碎而不庄重,汉朱文板实而不松灵,玉箸气象堂皇,点画流利,得文质之中”。赵孟頫对“圆朱文”的提倡,得到了众多文人士大夫的风随,其原因也正在于“圆朱文”的用字合于《说文》古法。也因为有《说文解字》的秦小篆为基础,才使“圆朱文”印得以迅速持久地发展,遂成为中国篆刻史的首个“流派”。(陈志颖)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谭晓私印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元代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 展开梦想的翅膀 - 展开梦想的翅膀


汉印

  1.汉至魏、晋时期印章的统称。篆体有别于秦篆,大都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有独特风格。与秦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2.汉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初学治印的人,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