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人都是老师——浓浓亲情,犹如雨露

 024WHM1946 2013-03-22

亲人都是老师——浓浓亲情,犹如雨露

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亲人的精心培育。在家中,不仅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其他亲人也同样是孩子的老师。血浓于水,骨肉情深。浓浓亲情给予孩子阳光雨露般的滋养,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在孩子成长中,亲人的言传身教,是他们学习做人的重要途径;亲人给予的关爱,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滋补品。儿子的日记中就记下了祖辈、父辈给予他的深情厚爱,给予他的刻骨影响。

 

(一)姥爷

※这是儿子第一次写《我熟悉的一个人》,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对我的父亲做了描述,围绕自己学写毛笔字,写下了姥爷在自己头脑中最深刻的印象,记述了姥爷对自己的关爱和影响。

1、《我熟悉的一个人》

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老师要求每天写篇大字。每当我拿起笔,就会想起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是一位老中医,七十多岁了,中等身材,宽宽的肩膀,方正的脸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闪着慈祥的目光。姥爷写得一手好字,顿笔回锋干净利索,每个字都写的丰满苍劲,谁看了谁喜欢。听妈妈讲,姥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笔,就靠帮人家抄东西练字。这手好字是经过刻苦努力练就的。

我四岁的时候,姥爷来到了我们家,开始教我练字。姥爷手把手地教我,每一笔都认真指导,让我先从横、竖、撇、捺、点、折等基本笔划练起。我每学写一个字,姥爷都要在旁边先写几个字作示范。我看着,暗暗下决心,也要练出一手好字来。姥爷走后,我一直坚持练字。每次妈妈给姥爷写信,我都随信寄去一篇习作。姥爷回信时总要鼓励我一番。

到了三年级,学校动迁,我就把练字的事给丢开了,字也写的不好了。姥爷知道后很生气,来信严厉地批评了我,告诉我说:“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后继有人才能流传千古。”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又开始练字了。

这学期我又参加了书法小组,不管功课多紧,每天都按要求完成书法作业。每当我累了想放下笔时,就仿佛看到了姥爷那期望的目光,就会振作起精神继续写下去,一笔一笔认真写完。

 

       ※四年级时,老师又让以《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儿子又一次写了“姥爷”。他没有抄袭第一篇作文,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写出了自己对姥爷的认识。

 

2、《记一个熟悉的人》

老师又让我们以“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谁呢?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写“我的外祖父”,因为他不仅是我熟悉的人,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做一个像外祖父一样有学问,技术好,又品德高尚的人。

我的外祖父是长春一位有名气的老中医。今年七十多岁了。他中等身材,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红光满面,一双慈祥的眼睛总闪着温和的目光,浓密的眉毛有几根特别长。妈妈告诉我那叫“长寿眉”。

外祖父很喜欢我。前几年每到夏天都来沈阳看我们。每次来,他都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指导我写大字。我真佩服他有那么多学问。“他的学问是那来的呢?”我曾奇怪地问过妈妈。妈妈告诉我:外祖父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读过两年私塾。后来去药铺学徒,白天干活,只有晚上能在油灯下偷偷看书。他那些学问都是靠刻苦自学得来的。我上学后,外祖父最关心的是我的学习,每次来信都问我的学习情况。当妈妈去信告诉他,我的学习成绩优秀时,他很高兴。来信鼓励我要坚持下去,还希望我要活泼,要学习琴棋书画,使大脑更聪明。

外祖父的医术很高。前年夏天,妈妈病了,而且很重。到医大、空军医院等好几个地方看过,吃药打针都没效果。爸爸去信告诉了外祖父。他和姥姥就赶来了。外祖父给妈妈诊了脉,开了方,还亲自抓药煎药,看着妈妈喝下去。外祖父的药真灵,只几付药就把妈妈的病治好了。

改革以来,好多老中医都去个体开业,挣好多好多钱。外祖父没在家开业,也不退休,还每天去上班。他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最大快乐,从不把金钱看得太重。回姥姥家过春节时,我亲眼见到一些患者给他送礼,他都想办法还了回去。

我也要像外祖父那样,靠勤奋得到学问,靠本领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我的父亲不仅将父爱给了我,而且给了我的儿子。他老人家很爱我的儿子,在某种程度上爱这个外孙超过了爱他的那几个孙子。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儿子本身。儿子从小聪明、听话、好学、懂事。这正是父亲对儿孙的期望。也许是他知道这个外孙不会让他失望,所以倍加疼爱。儿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真的始终没有忘记外祖父的期望,就连高考前下决心一搏时,也写道:“为了父辈、祖辈的希望,拼了。”长辈对儿孙的爱,是一种动力,力的作用点放对了,会对孩子的成才产生重大影响。

 

3、发生在火车上的一件事

今年夏天,我跟着妈妈、姥爷回姥姥家,坐上了开往长春的火车。

在公共汽车上,我经常看到给老人、孩子让座的好人好事。可在火车上我从没遇到过这种事。坐火车是长途旅行,要走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站着挨累那个滋味。火车上人很多,早已没有空座位,中途上车的旅客只能站着。

在昌图那站上来一位阿姨,还领着个小女孩,看到我们这边不那么挤,就站在座前。从谈话中我得知,她们是去哈尔滨看小孩的爸爸。小女孩活泼可爱,小嘴不停地给我们讲,大眼睛“吧嗒,吧嗒”的眨着,招人喜欢极了。过了四平,小女孩要睡觉,她妈妈让她再坚持一会儿。可她已经睡眼朦胧地靠在妈妈身上了。姥爷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她们。我想:特意求人一定要买到有座排号的票,不就是为了给姥爷坐吗?姥爷怎么让座了。妈妈见姥爷让座,赶紧站起来,让姥爷坐下。外边那么挤,站着多累呀,我心想。没想到妈妈叫我也站起来,把坐让给一个叔叔。说:“大伙换着歇歇。”我本不想站起来,可又一想:为什么姥爷若大年纪还让座?为什么妈妈不怕挤?是呀,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我赶忙站起来,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深,在我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永远忘不了它。

这是儿子第三次以姥爷为描写对象完成的作文。当时,父亲的行为不仅触动了儿子,也触动、教育了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以仁爱之心待人,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只要他认为对方需要帮助都会主动伸出援手。父亲对外孙的教育,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自己平日的一言一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成长中的儿子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

 

※下面两篇,是儿子第四次、第五次写到了自己的姥爷,可见姥爷对他的影响太深了。每读起这些文章,我都会自愧不如,在内心中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由衷感激他老人家成功培育了我们两代人。

 

4、姥爷二、三事

姥爷是一位老中医,已经七十多岁了。满头银丝,额头上早已出现了深深的皱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能一下子把你看穿似的。下巴上还有一个浅浅的小坑。姥爷个很高,虽说那么大年纪了,身体可结实了。

姥爷所以有那么好的身体,是因为他天天坚持锻炼。而我,是个小胖子,最不喜欢锻炼。有一次,姥爷带我去长跑。不一会,我就“呼吃,呼吃”地喘着粗气,满头大汗了,就说:“太累了!”可姥爷一点事也没有。跑完了,姥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身体好,就一定得锻炼。运动使人健美,能益寿延年,运动才能使人少生病。你这么胖,可得好好锻炼啊!”我打了个立正说:“是。”姥爷被我给逗笑了。

姥爷早该退休了,可他怎么也不肯,一直工作到七十多岁。现在倒是不再上班了,可还时常在家里给邻居看病,而且一分钱也不收。很多次,邻居为了感激他,送来了烟酒或糕点。姥爷总是说什么也不要。要是硬留下了,姥爷会把它们原封不动送回去。

亲戚朋友中有人说他有发财的道不走,自己爱受穷。我却不这么看,觉得他们说的不对,望着姥爷那高大的背影,心想:姥爷真好。

 

5、梦

我有过许多梦,当飞行员的梦;当司机的梦;当解放军的梦……这些梦,追随着我,伴我度过了童年,步入了少年。

终于,我的姥爷使我的这此梦全都消失了。用他的梦取代了我的梦,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

那是今年夏天,姥爷从长春来到沈阳。姥爷,是长春颇有名气的老中医。他一来,立刻成了大忙人。妈妈单位的叔叔、阿姨蜂拥而至,请姥爷给看脉诊病。只见姥爷伸出三个手指,往来人腕上一搭,眯起眼睛,略一思索,正确的诊断便如流水一样,从他口中涌了出来。真是怎么说怎么对,一说一个准,好似神机妙算的神仙,看得我都呆了。这使我对他老人家佩服备至。

姥爷常常坐在床边独自叹息,叹息他行医一生,没收着几个好徒弟,没一个真正钻研能成为名医的;叹息自己虽有五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接他的班。他更为中医事业的前途忧心重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神农氏尝百草以来,中医中药学几经兴衰,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行医一生,积累了那么多的经验,却没有一个徒弟或儿子能真正学了去。唉,恐怕中医在我们家要后继无人了!”

我听完他的话,很受震动。是呀,不能让中医在我们家后继无人,更不能让中医逐渐衰落,使这颗明珠失去它耀眼的光彩。从此,我爱上了中医,学起了中医,背起了“汤头歌”。学习中医,继承祖业,成了我心中一个不破不灭、不飞不散的梦。

 

198999日我的父亲去世了。这是儿子出生后第一次痛失亲人,而且失去的是他最敬爱的姥爷,心情非常悲痛,久久难以平静。为此,他连写下两篇日记,来记录那个难忘的时刻。之后,又写了三篇作文,回忆姥爷对自己成长的深刻影响,并决心把悲痛化为了力量,用最优异的成绩来报达姥爷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当儿子考上清华时,他觉得自己可以告慰九泉下的姥爷了。我相信,父亲九泉下有知,那时也一定在为他的外孙感到骄傲。

1989912日星期二晴(6

前几天很忙,没有时间记日记,这里补记一下。上个星期六中午,学校放假,我蹦蹦跳跳地往家走,心里还盘算着星期天去哪里玩。

我拧开房门,妈妈从厨房走出来,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也有预感——不好。妈妈冲着我说:“你姥爷快……”说着眼里又滚出了泪珠,过了好一会,妈妈才又接着说:“快不行了。”

我觉得脑袋里“嗡”地一下子,泪水像断线的珍珠落下来。刹时间,姥爷那慈祥的面容,那高大的身躯,那曾经抚摸过我多少次的大手,还有姥爷给我讲故事,教我背古诗,指点我写大字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闪过眼前,连妈妈问我去不去长春也没听见。

妈妈又问了一遍,我抹了一下眼泪,恳求地说:“妈,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看看姥爷!”

匆匆吃过午饭,我坐在那里,向所有我知道的神仙祈祷,请求他们保佑我的姥爷,让他活下去。

下午,爸爸也回来了。我们一家赶到了火车站,登上了开往长春的列车。

 

1989913日星期三晴(7

今天接着记:晚上九点多钟,我们到了长春。出站了,姨夫迎面走来,带着我们向外走,三舅也过来了,接着是二舅、大舅……。我突然觉得妈妈拉着我的手一震,抬头一看,她眼里已含满了泪水。

我不知为什么,只以为是舅舅们来接我们去看姥爷——后来才知道妈妈看舅舅们都来了,知道姥爷已经去世了。来到车里,车里笼罩着一片沉寂,二舅对妈妈带着哭腔低声说:“大姐,爸走了。”我全明白了。以后他们的谈话便什么也没听见,只是一面流泪,一面独自在想。

进了屋,姥姥盘腿坐在床上,整理着黑纱和一堆堆纸钱,眼圈红红的,眼角还挂着泪珠。妈妈见了姥姥,扑上去抱头痛哭,嘴里念叨着:“没想到呀……死了,临死前也没见上最后一面呀!……没赶上啊!没赶上……”屋里的一片哭声,里面有妈妈的、姥姥的,还夹杂着我和舅舅、表弟们的。

妈妈把我拉过去,姥姥用她那哭得红肿的眼睛看了看我,伸手把我拉到怀里,泪水滴到我的手上,滴在我的衣襟上,把它湿透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像开了闸的洪水,涌出了眼窝,哭声又一次在小屋里响起来…

我跪在姥爷的灵前,泪水已经把地弄湿了一片,黄裱纸在我手中化成了片片纸灰……这就是在姥姥家的第一个夜晚。

 

8、我和中医

我的姥爷是长春一位颇有名气的老中医。他十分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职业,用中医学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正当我对中医有了兴趣的时候,姥爷去世了。他没能教我中医,无人调教,我也就把学医的事放下了。前些天,我正在听课的时候,只觉得脑袋眩晕,两颊发热,趴在了桌上。回到家后,头脸更热了,一量体温,39.5。要知道,发烧40℃就有危险,烧过42℃就必死无疑了。我已经接近了危险线,可把妈妈急坏了。又是给我打针,又是给我吃药,可是一点用也没有。没办法,妈妈只好孤注一掷——请出了姥爷留下的中药方。按着药方抓来中药煎了给我吃。我只吃了两付就大病痊愈了。我又能上学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我默默地感谢姥爷的在天之灵,心里不仅想:姥爷的药方,真神!

我对中医重新有了兴趣,背《汤头》,看《针灸学》,起劲地学起中医来。有一次,我的牙不知怎么钻心地疼起来。我正捂着腮帮子痛得满地乱转,忽然记起了《针炙学》上说:“牙痛,应按龈中穴,此穴位于上门牙牙龈间。”想到这,我立刻用手指去按龈中穴。按了一会儿,别说,牙不太疼了;又按了一会儿,牙便一点不疼了。这可真得好好谢谢中医啊。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要继续发扬这一宝贵的遗产,当一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中医。

 

9、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许多人,其中有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有周围生活中的老师、同学。但最使我敬佩的还是我的姥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中医。

姥爷的医术是相当高超的,在长春颇有名气。这是我敬佩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姥爷从长春来沈阳看望我们。妈妈单位的几个同事听说了,一齐来到我们家请姥爷给他们诊脉看病。姥爷在那短短的一次见面中,就凭他那三根手指往来人的手腕上一放,马上病因、症状、疗法等一股脑的都清楚地说了出来。惊得来人张大了嘴巴,赞不绝口。我也大吃一惊,这太不可思义了!姥爷从未见过他们,也没见妈妈和姥爷说起过他们,可对他们的健康状况竟知道得如此详尽,不能不叫人叹服。

听妈妈说,姥爷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只好到药铺里去学徒。说是学徒,其实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扫院子、抱孩子、倒尿盆这些家务活上。掌柜的并不传授半句医书。不给讲,姥爷就自己看,自己背。白天没时间,就晚上偷着看,偷着背,常常背到深夜。白天,就用站柜台抓药的机会,注意收集病人的药方。有人来抓药了,就一边给人家抓药,一边问“谁吃这药啊?”“吃了以后怎么样?”“需要什么药引不?”然后留心把那些病人吃后有效的好方子记在心里。……就这样,姥爷凭着刻苦努力,硬是按期出徒了,成了坐堂先生——就是现在说的有了处方权的正式医生。以后,又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加上解放后党的培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长春市一位有名的老中医。

如果说姥爷“望而即知”的高超医术令我折服的话,那他高尚的医德就更使我敬佩了。姥爷名气不小,自然登门求医治病者络绎不绝。他虽然年过古稀,不仅天天坚持去上班,对来家看病的也是有求必应,总是耐心诊断,尽力开出又好又便宜的药方。还有那些病愈后来送礼的病人,姥爷从来不收他们的东西。硬留下了,也会让舅舅原封不动地给送回去。还记得那次我去长春度暑假,一天深夜,风雨交加,外面漆黑一片。我在熟睡中被雷声惊醒,吃惊地发现姥爷正在穿衣服。我悄悄听着他跟另外一个人在谈话。“大夫,您可快点去呀!俺娘病得快不行了。”“怎么啦?”“昏沉沉的,说胡话,发着高烧,喊她也不答应。”“啊,那咱们快走吧。”姥爷一边说着,一边披上雨衣,随来人匆匆走了出去。而我一会儿又睡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姥爷才回来,两眼布满了血丝,本来就已银白的头发似乎更白了,浑身湿漉漉的,脸色很不好看。他一回来,便倒在了炕上,显然是太累了。后来听姥姥说,那次姥爷真的救了那母亲的命。那母子是从外乡来的,挺困难。姥爷不光抢救了病人一夜,还给他们垫付了药费呢。

每当我想起姥爷妙手回春的医术和那真正的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心中就会不由地产生一股敬佩之情。如今,他老人家已经作古了,连医术也带走了。而我一定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高尚医德,将来也努力学医,做一个像他那样医术高超的医生,来纪念九泉下的姥爷。

 

10、难忘那一天

198999日,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最疼我爱我的姥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天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乐滋滋地回到了家。可一进门,立即觉得有股悲伤的气氛。妈妈擦着眼泪对我说:“丛知,你姥爷病危了!这次可能够呛,恐怕抢救不过来了。”我一听,情急之下,一把抓起电报,看了又看。又是脑出血,那可是又重又危险的病,何况姥爷已经得过一次了,那次就很危险,是妈妈赶回去,护理了十来天才转危为安的。这次,出血比上次多,……我不敢往下想了,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和妈妈、爸爸立即去了火车站,买了当时能最早最快赶到长春的火车票,登上北去的火车。火车在飞驰,可我老觉得太慢。夜已经很深了,仍然毫无睡意,隆隆的车轮子声搅得我心烦。我望着车窗外黑沉沉的夜色,思绪翻滚,姥爷对我那一桩桩、一件件情深意长的往事,一齐涌上了我的心头。

孩提时代,我就多灾多难,身体不好,要不是姥爷是长春有名的老中医,有妙手回春之术,真不知我现在会怎么样呢。记得四岁那年,我得了肺炎还合并了什么病,吃药打针都不见好。姥爷特意从长春赶到沈阳。姥爷亲自到药店去抓药,把药捣碎,又亲自来煎,老怕别人抓错了药或掌握不好火候。药煎好了,他把汤药倒进一个小碗,凉一会儿以后,总要先自己尝一口,味道和温度都对,才端来喂我。中药很难喝,我不愿意吃。姥爷就耐心地对我说:“好孩子,良药苦口利于病啊。”“你不是想早点好了,好去玩吗,吃了药姥爷保你今天就退烧,三天就全好了。”“你好了以后,姥爷带你去玩,地方由你挑。”我知道姥爷最疼我,不会骗我,就皱着眉头把药喝了下去。姥爷的话真准,我果然吃了药以后,睡一觉,醒来,烧就退了,也不那么难受了。又吃了两天药,就能下楼玩了。

长大一点儿,姥爷又教我读书写字,背古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姥爷教我背他最喜欢的那首《春早》的情景。那是南宋诗人志南的一首七律诗。姥爷先自己背了一遍,然后又把诗的意思逐句逐字地讲给我听。之后就一句一句地教我背。我很快就背下来了,还学着诗中老者拄拐杖的样子走路,逗得姥爷哈哈大笑。那天晚上,练毛笔字的时候,姥爷又把着我的手腕,教我用楷书写下了这首诗。

再长大一点儿,姥爷又教我做人的道理和成才的规律,教我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教我中医学那奇妙的理论。还记得他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立志方能成人,成人方能成材,成材便要报国。国强才能家安,人人都该为国出力。”

火车终于到站了,可我们还是回去晚了一步,姥爷已经永远闭上他那总是带笑望着我们的眼睛。我到姥姥家之后,看到的只有他那挂着黑纱和白花的照片,和哭肿了眼睛的姥姥 。我立即明白了,我再也见不到我亲爱的姥爷了,一下子扑到姥姥的怀里,抱着姥姥大哭起来……那一夜,我的心里一直乱糟糟地,也不知是怎么过的。

那以后,已经半年多了,我还在为那天没能和姥爷见上最后一面而遗憾。姥爷的音容笑貌也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明明知道姥爷不在了,可还是觉得他没有死。他还在长春姥姥家,坐在屋里的藤椅上,盼着我的来信,等着我新学期的好成绩,等着我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的消息……姥爷对我的希望仍然是我努力学习的一个动力。

 

(二)姥姥

※在亲人中姥姥给予儿子的爱一点也不比姥爷少,儿子对姥姥的感情同样很深。在日记和作文中也写下了自己心中对姥姥的认识和所受感动。

 

198787日星期五晴(11

我的姥姥今年快六十岁了。她中等身材,是个胖老太太,看上去很富态。姥姥的两鬓斑白,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眼角也爬满了皱纹。唯有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总是闪着慈祥的光。

姥姥当了十九年街道居民委员会主任。她串百家门,管千家事,熟悉全委一千多户的情况。谁家住在哪,有几口人,都在什么单位工作,儿子、女儿到没到结婚年龄,有没有对象,夫妻和不和,孩子几岁了,每人的年龄、相貌特征,她全知道。

姥姥对居民委的工作非常热心,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正忙着家务,只要有人找,说委上有事,她马上就走,还经常起早贪黑。有一天晚上,都九点多钟了,姥姥还没回来。妈妈告诉我,姥姥去抄户口了。我实在太困了,就先睡了。第二天才知道,姥姥十点多才回来。

舅舅们都反对姥姥跑街道,我却敬佩姥姥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爱我的姥姥。

    这篇日记后来改写成了一篇作文,标题是

12、《闲不住的姥姥》

我的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她是街道居民委主任,干这项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

姥姥都六十多岁了,就是不肯在家休息。大家都不愿意姥姥在外边操劳。姥爷是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工资很高。几个舅舅也都参加了工作,非常孝顺。家里真不缺她挣的那几十块钱。大人不愿意姥姥上班,我们这些孙子、外孙也希望姥姥能在家看我们,可她就是不听。

姥姥家在长春,只有过年过节我才可能去一次。姥姥个子不高,胖胖的,一看上去就知道她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老人。姥姥非常疼爱我,我也爱姥姥。每次过节回姥姥家,我都希望和姥姥在一起多呆一会。可她整天老是不在家,有时早上我醒来时,她已经走了;有时晚上我已进入了梦乡,姥姥还没回来。我真不明白,姥姥为什么要管那么多事,又是计划生育,又是社会治安,左一件,右一件,没完没了。

姥姥没念过几天书,年纪又这么大了,我真奇怪她为什么能记住那么多事。全委上百户,每户几口人,几个孩子,大人在哪工作,孩子学习好不好,甚至连他们的生活习惯,亲戚多不多,她全都知道。我清楚地记得,公安局调查一个被谋杀的人的生前住处。姥姥又是分析照片,又是查问谁家有人外出未归,最后确认了是委里一个姓刘人家的女儿。

我问姥姥:“您起早贪黑,管百家事,图个啥?”姥姥笑着说:“傻孩子,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图个啥,为大家做点事也是一种乐趣。”我望着姥姥那慈祥的面容,心里想,姥姥的心眼真好。

1987119

 

   后来,儿子又写过一篇类似的作文。

13、《一个勤劳的人》

我有一个勤劳的姥姥,我爱我的姥姥。

我的姥姥住在长春。我们每次回去探亲,都看到姥姥从早到晚的忙碌。她那充满血丝的眼睛和微微有些驼起的背,告诉我,姥姥每天很累。可她那微笑、慈爱的目光,又告诉我,姥姥很幸福,一点没有抱怨。

姥姥六十多岁了,有五个儿子,二个女儿,除妈妈不在她身边,其余的都住在长春。姥姥、姥爷和四舅住在一起,其他的舅舅,还有小姨,都和她楼前、楼后地住着,离得不远。姥姥要照顾姥爷、儿女和常在身边的几个孙子,一天从早忙到晚。早上,她总第一个早早起床,给大家做饭、炒菜;晚上,要洗碗、扫地;深夜,还要等上夜班的舅舅或舅母回来,给他们热饭、热菜。白天虽不上班,可要洗衣、买菜。前年姥爷得了脑出血,从那时起,姥姥又要精心照顾生病的姥爷。还有我们这些孙子、外孙冬天的棉衣,也要姥姥抽空给做。

我们返回沈阳的前一天,天气很热,又停了一天水,姥姥很着急。“这要晚上也不来水,明天可怎么给他们娘俩做饭呢。”这句话,姥姥叼咕了好几遍。半夜,我被热醒了,发现姥姥没在床上睡觉,急忙去找,看到姥姥在厨房里,正守着从水龙头里缓缓流出的纤细水流,接水呢。她接一锅往水缸里倒一锅。我朦胧地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都三点多了。心想,这么晚了,姥姥起来接水,这一夜才睡多点觉啊。姥姥看见我,摆摆手,催我快回去睡觉。

早晨,我醒来的时候,姥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饭菜做好了。白花花的大米饭,香喷喷的豆角炖肉,顿时把我的馋虫钩了出来。姥姥还满满装了一大茶缸,那是让妈妈给我带上,留给我中午在火车上吃的。看着姥姥那又熬了一夜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略微驼起的后背,我心里又一次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真想扑上去,大声说:姥姥,我的好姥姥,你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我永远,永远地爱你。

19881012

 

※儿子与姥姥、姥爷的浓浓亲情,还可见于他给二老的信中。

14、写给姥姥、姥爷的一封信

姥姥、姥爷:

您们好!

我们720日就放假了。因为妈妈工作忙,不能休假,我不能去看望您们,深感遗憾。您们身体好吗?我真想您们。

这学期我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算术得了99分,语文得了88分。总分在班里是第五名。可也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比如,过去我不太爱劳动,您们也批评过我,可一直进步不大。这学期,我们开了劳动课。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道理,使我懂得了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最光荣,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我联系自己,每次扫除时都好偷懒,不愿干重活,坐在同学们扫得干干净净的教室里学习,不也算是“不劳而获”吗?我感到很惭愧,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改正缺点。从那以后,每次大扫除,我都干得非常卖劲。不但积极打扫本班教室,还热心帮助低年级的小同学擦地、擦灯管。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望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教室,心里甜滋滋的,真高兴。还有音乐,这次乐理我考了98分,唱歌考了95分,都是前所未有的“纪录”。妈妈听了都很惊讶,有点不相信。可这是真的,而且我喜欢上了这门功课。

最后,祝姥姥、姥爷、舅舅、舅母、表弟们身体好,全家快乐。

此致

敬礼

您们的外孙:王XX

1989810

 

15、给姥姥的一封信

亲爱的姥姥:

您好!

自从去年十月一日一别,转眼五个多月了。我们一直没写信,让您老人家挂念了,请您原谅。您身体还健康吧?还总在街道居委会里忙吗?家务还是不是您来做?我和妈妈、爸爸都祝您快乐。

我们过得很好。我的学习不太紧张,成绩挺好的。爸爸工作很好,心情愉快。妈妈工作却很重,所以爸爸时常帮助她。庆幸的是,这一年多妈妈的老病没有犯,请您不要惦念。自从您走后,我们都很想您,总想把您接到沈阳来安享晚年。

自从姥爷去世以后,我们知道您心里很难过。看到您越来越消瘦,我心里真着急呀!您又瘦了吗?劝您宽宽心,多吃点滋补的东西。街道居委会的活,就不要干了,家里不缺那几个钱。我们只盼您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知道居委会的工作最忙最累。一条街几百户人家,家家的事都要管。今天东家有事,明天西家有事。您现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如果是因为在家寂寞,可以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也可以去找老邻居串门聊天。如果您老愿意,还可以来封电报,让妈妈去接您来沈阳。我们这里地方宽敞,条件也要好一点儿。住在这儿,我想对您是很有好处的。

请您代问舅舅、舅妈、表弟们好。祝他们快乐!

此致

 

敬礼

 

您的外孙:王XX

1990223

 

(三)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深刻。儿子对这一点也在日记和作文中做了记述。

1988831日星期三晴(16

今天,爸爸下班给我带回来一件好东西——袖珍单放机。它是蓝色的,只比录音磁带大一点,真是小巧玲珑。我太需要它了,高兴地跳起来。

为了让我上初中后不会在外语上落下,去年妈妈就让我开始学外语了。背单词,爸爸给我写卡片;背课文,妈妈陪在我身边。爸爸、妈妈处处帮助我,使我的英语长进很快。

为了学好单词发音和语调,妈妈给我买了外语录音磁带。我每天都要听半个多小时。晚上要把大录音机搬到我的房间来听,听完再搬回去,很不方便。爸爸给我买了这台小巧玲珑的单放机,可解决了大问题。

为了学习,爸爸、妈妈呕心沥血,我一定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

 

198993日星期日晴(17

父母的心血

那是一个初秋的夜晚,我至今还难以忘怀。

夜深了,只有路灯还在闪烁着点点黄色的光。我睡在床上,早已进入了梦乡,或许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忽然,一个梦把我惊醒。我抬头一看,已经快十二点了。可妈妈爸爸的屋子还都亮着灯。我不解地爬起来,去看他们在干什么。

妈妈房间的门虚掩着,她正举着穿线的银针在给我缝着过冬的棉被。那针尖扎进去又挑出来,一连重复了好几次,妈妈才用力一拉,把线拽紧,接着又继续往下缝。针来回飞舞,不一会儿,厚厚的棉被就缝好了一大半。

爸爸呢,我又来到爸爸房间的门前。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台灯下爸爸的身影。他正在给我抄英语卡片呢。笔尖在白纸上划出“嚓嚓”的响声。卡片已经抄好了一大摞,可爸爸还在往下写。没有看旁边的电视,也没有睡意。

这么晚了,他们还在为我操劳。这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是父母为儿女付出的一片心血。想到这,我有些激动。暗想:爸爸,妈妈,您们的心血不会白流,您们的汗水不会白撒,您们的儿子将不会,而且永远不会辜负您们的希望。想到这,我又看了看他们屋里的灯光,悄悄地走回了自己房间。

 

1989927日星期二晴(18

我考试、写作业经常出错,还老不吸取教训。为了使我改掉这些毛病,最近爸爸又想了个新办法。

爸爸先给我讲了在司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他们的座右铭:“车轮一动,想到群众。”简洁的两句话,保护群众利益的意思含在了里面,记着它可以随时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

爸爸说这种办法很好,我可以借鉴,就给我也编了几段顺口溜:“钢笔一握,不要出错。”还解释说:“钢笔一拿起来就得想到不能出错。”“试卷一答,想到检查。”解释说:“试卷一开始答,就得想到做完后要检查。”“解题一道,再看一眼”。解释说:“做完一道题,要再看一眼,是否抄错、写错,是不是拉了什么,再接着往下答。”还有“抄题一节,再瞧一遍。”等等。

为了使我吸取教训,改正毛病,爸爸才费尽苦心编了这些顺口溜,以使我能容易记住、记牢,并付于实际行动。我感谢爸爸。我一定要改正缺点,以优异的成绩去报答他们,一定不让爸爸妈妈的心血白白浪费。

 

19、记一个最关心我的人

妈妈一定是你一生中最亲爱的人。她曾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你;她曾扶你走路,教你学语;她还在你学习的道路上经常地帮助你。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最关心我的人。她给了我无尽的爱。

妈妈今年四十三岁了。她中等身材,胖胖的,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以前那乌黑的头发已经露出几根银丝。她的下嘴唇上有个小包,那是小学六年级上自然课,做实验时碰伤后留下的。小时候我还以为我也应该有呢,现在想起来真好笑。

记得我四岁那年,一天,我病了,发着高烧,混身难受极了。当时,妈妈身体也不好,但还是赶紧背起我去医院。我很沉,压得妈妈弯了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看着妈妈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我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妈妈是个花钱很节省的人,可为了扩大我的知识面,给我买了很多书。有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也有小说、诗歌和科普读物,总计好几百册,摆满了一书架。这些书加起来用的钱何止成百上千。可妈妈舍得花这个钱。

妈妈在品德上也严格要求我,不让我骂人、打架、乱花钱。有一次,我说谎了,妈妈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我哭了,妈妈也哭了。

妈妈从各方面关心我,教我学习,教我做人。她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一个最关心我的人。

 

20、踹被

妈妈买了一本《世界妙语大观》,上面居然有一位名人写道:“被子伸多长,脚就伸多远。”结果成了爸爸的话把,常用来形容我的踹被。

我踹被,自己睡得正香,根本不晓得,而且甭管多冷的天,也冻不醒。爸爸没办法,只好天天查夜。为了不让我踹被,妈妈也想了不少办法。开始时把被子缝成一个筒,很快被我踹开了线。妈妈想,大概是“被筒”里的空间太小吧。于是在底下衬一块布,还是缝成筒,又加针加线密密地缝死。这回缝得真结实,我楞是没把线踹开,可我把被子给撕开了。就这样,我和妈妈展开了“持久战”。后来,妈妈又干脆把被缝到床单上。我呢,说来惭愧,照踹无误。最近妈妈终于想出了绝招:把被子塞到厚厚的褥子下面,和褥子缝在了一起。我躺在床上,等于自己把被子压到了身子底下。终于,这场拉锯战,以妈妈的胜利而告终。

爸爸总是说我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仔细想一想,自己也觉得是到该“长醒”的时候了。就像爸爸说的那样,要在上大学之前这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好基础。

1994220

 

21、眼镜又打碎了

我手捧着又一次遭到厄运的眼镜,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难过,恼怒……而最强烈的是一种歉疚。

这是上高中以来第几次打碎眼镜,我记不清了;从戴眼镜起我一共弄坏了多少眼镜,我更记不清了。当我拉开一个专放眼镜的抽屉,那些缺腿,少镜片的家伙只能给我一个大概的数目。

每一次打碎眼镜,接踵而来的便是母亲的焦急,父亲的呵斥,宁静的家庭泛起小小的涟漪。有一次,五天眼镜架坏了三次,每次父亲都急忙拿去修理,晚上修好拿回来给我用。这要多走多少路,多费多少口舌,多操多少心啊!对于身患冠心病的父亲来说,这是一个多重的负担啊!今天,眼镜又碎了,一切还将重演,我怎么对得起父母呢?父母多增加一次烦恼,就是我多犯了一次罪过。

眼镜虽小,但却必不可少。在小事上体谅父母,积在一起才能使父母得到安慰。想想自己的学习、生活,还有许许多多本不该让父母操心的事,我自己是有能力管好的,那么我就应该尽力去做到它。

我希望,不,我保证,爱护下一个眼镜,让它平平安安地搁在我的鼻梁上。

19941115

 

(四)其他长辈

※对家中其他长辈,儿子在日记和作文中记述的不多,但也能看出他也把他们给予自己的爱记在了心里。

 

22、姑爷爷来我家

昨天中午,爸爸带回一位客人。我一眼就认出他是姑爷爷。

我立即想了四年前的事,想起了就是姑爷爷不远万里从四川老家给我带来了一篮子大水蜜桃。那桃真甜,一直甜到心里。

姑爷爷,花白的头发,已年近花甲,但身体仍然那样魁梧,慈祥的面庞总带着微笑,让人一见就高兴。

姑爷爷这次是去哈尔滨参加“企业管理研讨会”,路过沈阳,顺便来看望我们。这次他又给我拎来一篮子正宗“血橙”。因为我长大了,姑奶奶还让他给我捎来一支钢笔。钢笔笔杆是褐色的,笔帽闪闪发光,还是金尖的呢。爷爷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上初中考个好学校。”

我接过钢笔,说:“谢谢爷爷!”便拿去试了一下,真好使。我的字写得不太好,正准备假期好好练练字。我原来的钢笔已经坏了,这只笔真是雪中送炭。

爷爷的话刻在我心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仅要考上好初中,还要考上好大学,来报答老一辈对我的关心。

 

※现在,家长对培育孩子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舍得投入。可是,很多人却走了弯路:只知道舍得花钱送孩子去好学校,不知道家庭也是课堂,亲人都是老师,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只知道整天盯着孩子的学习与分数,不知道孩子首先需要学会做人,家长是责无旁贷的老师;只知道买这买那满足孩子的需要,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和谐的家庭、浓浓的亲情。结果,父母本该是孩子最亲近、最敬重的人,却只从孩子那时得到了抱怨甚至对抗。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白天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晚上也难得见一面;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父母休息,自己却要去特长班、补习班;为什么父母有时间会朋友、打麻将,却没时间陪自己去公园;……。所以,家长让他做的他不做,家长不让他做的他偏做——上网吧、玩游戏机,就是不爱学习;他瞧不起父母,更不愿听父母唠叨;还有的竟在人生遇到挫折时选择了出走甚至自杀;更有甚者,还能向生身的父母举起屠刀。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话说得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当了父母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就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处处“为人师表”,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只要我们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孩子就会自觉地跟着去学,我们能说到做到,他们也能说到做到。相反,孩子身上的问题,都能在父母身找到原因。

我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在生活中为我们做出了良好榜样,教会了我在子女教育上“身教重于言教”,让我成功地培育了儿子。为此,我真心地希望现在的家长和那些准父母,能从我儿子的日记中悟到一些东西;而身为子女的孩子们,能从我儿子身上学到他成人成才的秘诀——听长辈的话,不辜负他们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