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京剧、国画两门国粹艺术,融为一身,在唱念做打中画出一幅幅形神具备的京剧人物画,留给人们无限回味与遐想;2007年,国画10米长卷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报道;国庆60周年,他画出60米长卷,央视、新华社等百家媒体纷纷关注;2011年7月在北京电视台节目现场,仅用1分45秒时间完成唱、画《男起解》一剧后,在场专家连称“太震撼了”……
他,就是京剧画家李会山,一位用丹青妙笔演绎铮铮戏骨的性情人物。
>>自儿时起就痴迷京剧崇拜英雄
1946年李会山出生在老滨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虽不是出自艺术世家,但他从小就很喜欢京剧。“那时我喜欢看戏,尤其是京剧,京剧让我知道了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很崇拜那些英雄。”李会山对记者说,“每次看完都觉得意犹未尽,我就把自己记得的情节、人物画下来。”
由于痴迷京剧里面的英雄人物,小小年纪的李会山在同龄人中也颇有“哥们义气”,少年时代的生活造就了他后来的恩怨分明、秉直不屈的性格,“在朋友眼里我是个爱管闲事、喜欢打抱不平的人,这也许就跟我喜欢京剧有关系,因为京剧里面的很多英雄人物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
少年时代的李会山经历过不少的磨难,13岁那年为了学习京剧,他孤身一人跑到北京,一路的颠沛流离让身无分文的他饥寒交迫,昏倒在北京的火车站台上。后来回到家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进了县里的戏剧培训班。眼看当京剧演员的梦想要变成现实的时候,李会山却被分配到吕剧团,这几乎让他的京剧梦化为泡影。
>>命运起伏,理想不曾动摇
1964年,李会山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他不仅光荣地应征入伍,而且因为自己有绘画特长而被安排到部队俱乐部负责绘制幻灯片、宣传画、美术创作等工作,这也是他走向美术专业道路的开始。“小时候除了喜欢看戏,就是喜欢画东西,到了部队上尽管宣传任务很重,但终于真正开始从事美术工作。”李会山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从没觉得自己工作累,反而觉得生活很充实。”那段时间里,他不仅对漫画、宣传画、油画、国画等全身心投入,而且爱好摄影、写作等,作品多次在军事报刊发表。
20世纪70年代,李会山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在滨县文化馆担任美术创作员,后调到滨州市电影院与国画家乍启典先生共同担任海报的绘制工作。此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李会山曾经受过一些打击,但他潜心戏剧绘画的理想从没动摇,先后创作出《红发女郎》《一个女演员的梦》等获奖电影宣传画。
>>实现国画与京剧的完美结合
传统艺术中京剧和国画各有其韵味所在,又有其相通的地方,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京剧是很多国画大师孜孜以求的方向,但能同时把握住这两种艺术精髓的人却少之又少,经过多年笔耕不辍的苦练,再加上自幼对京剧艺术的痴迷执着,李会山博采众长终成大家,用自己的实力实现了国画与京剧双粹的完美结合。
李会山从1986年才开始把京剧绘画作为主攻方向,为此他广泛收集资料,专心研究,力求画出京剧的神韵所在。据李会山介绍,他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
自专心京剧题材的创作后李会山摒弃了很多名利的诱惑,凭着他自幼酷爱京剧艺术,又多年孜孜不倦地学习京剧艺术,他的京剧人物画很快自成一家。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幅幅画面转瞬即逝。但李会山却有超常的把握能力与表现手段,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最能体现戏剧情节和人物风貌的瞬间形象,出神入化地再现表演中那难以被观众看清认识的瞬间美,将其定格于翰墨丹青之中,化为永恒凝固之美,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不仅陶冶情操,更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跟疯子一样”作画
说起自己的京剧作画手法,李会山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我认为抽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像,所以我笔下的京剧人物并不是严格按照国画的作画手法来画的,我画中的京剧人物脚下大都是略显夸张的厚底,但身姿、手、眼、身、法、步无不严格按照舞台原貌展现的。”李会山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对记者说。
“我画画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就跟疯子一样,边唱边画,边演边画,一般是一段戏唱完了,一幅画也就完成了。”李会山笑着对记者说,“而且我笔下的京剧人物全都是舞台上的正面形象,反面人物我从来不画,京剧里有出戏叫《拿高登》,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舞台设计上都堪称完美,但我从来不画他,因为他是高俅的儿子,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说起自己画京剧人物如此传神的“秘诀”时,他告诉记者以前他整天都泡在京剧团里,除了看别人演就是自己演,他仔细琢磨演员的动作范式,慢慢地画出来的东西也就与众不同了。“连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看过我的画后,都推测我是京剧演员出身,要不然不可能将京剧人物画得那么传神!”李会山自豪地说道,“著名京剧泰斗梅葆玖为我题字‘继承传统,弘扬国粹’,全国政协委员吴欢称赞我‘笔精墨妙为京剧传神’……我会牢记大家的鼓励,让我的绘画手段更好地为京剧服务、添彩!”
李会山1946年生。2007年其创作的十米长卷《百犬争春图》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报道。2008年作品《盛世梨园迎奥运》被奥委会收藏。2009年60米长卷《盛世梨园庆国庆》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社、北京日报等百余家媒体争相报道。作品还被制作成邮票发行。京剧组画作品由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党校贵宾厅永久性悬挂。许多作品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并多次受到接见。2011年春节李会山在民政部主办的首届社区春晚现场作画。
李会山,应邀与董辰生、文怀沙合著《京剧赏咏诗书画》,撰略入编《中国美术家选集》等辞书。现为中央画院特聘画家、中国钓鱼台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华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滨州分会艺术顾问。